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美术史中的帛画:马王堆和金雀山的西汉墓室绘画

中国美术史中的帛画:马王堆和金雀山的西汉墓室绘画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帛画因画在丝质的绢帛上而得名,原是丧葬礼仪中队伍前方引导死者灵魂的指引物,待下葬完成后,盖在棺材盖板上一起埋葬,故又称“铭旌”。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这种画在绢帛上的绘画数量众多。其中保存最完整、艺术价值最高的是20世纪70年代在湖南长沙马王堆[1]、山东临沂金雀山出土的三幅西汉早期墓室帛画。利豨之墓为3号墓,虽已被盗,但帛画也保存完好。

中国美术史中的帛画:马王堆和金雀山的西汉墓室绘画

帛画因画在丝质的绢帛上而得名,原是丧葬礼仪中队伍前方引导死者灵魂的指引物,待下葬完成后,盖在棺材盖板上一起埋葬,故又称“铭旌”。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这种画在绢帛上的绘画数量众多。但经岁月消磨,现存的汉代帛画仅有6幅,都出于墓葬。其中保存最完整、艺术价值最高的是20世纪70年代在湖南长沙马王堆[1]、山东临沂金雀山出土的三幅西汉早期墓室帛画。

湖南长沙马王堆发掘的三座西汉早期墓葬,墓主分别为长沙国丞相软侯利苍、其妻辛追和其子利豨。辛追之墓为1号墓,棺椁保存完好,盖在棺材盖板上的帛画也保存完好。利豨之墓为3号墓,虽已被盗,但帛画也保存完好。马王堆1号墓的T形帛画(图3-1)呈上宽下窄的“T”字形,画面上部表现的是仙界,居于正中的是人类的始祖神女娲;中部描绘的是墓主在人间的生活片段,两条交错穿璧而过的巨龙动感十足,象征着引导墓主的灵魂升入仙界;下部以大鱼怪兽表现地下世界。帛画内容繁复,构思神奇,仙界、人间、地府景象相互贯通,表现出汉代人极度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生命、永恒、宇宙等宏大命题的思考探索。画面中表现的奇异景象,与战国时期楚先王庙和西汉鲁灵光殿的壁画中描述的神话一脉相承。帛画吸收了楚文化中的浪漫主义因素,营造出浪漫奔放的气势和神秘瑰丽的艺术效果。马王堆3号墓的帛画[2]内容和构图与1号墓的帛画大体相似,画中仙界部分的面积更大,对应墓主的性别,女娲换成伏羲形象,人间部分的女性主人换成男性主人。两幅帛画中对人物的描绘注重神态的传达,较先秦时期有了很大提高。在艺术表现方面,线条更富于变化。构图手法灵活多变。在用线和设色上显示出深厚功力:先以淡墨起草,再平涂各种色彩,然后以重墨线勾画;描绘人物的线条匀细刚劲,富于弹性,描绘动植物、器物的线条浑厚稚拙;在人物面容、云气、扶桑木等处运用浓淡不一的色彩进行渲染。色彩上使用了朱砂、石青、石绿、藤黄等矿物颜料、动植物颜料,色彩组合古朴稳重又富于动感。

图3-1 T形帛画

西汉
绢本设色
长205厘米,上宽92厘米,下宽47.7厘米
1972年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www.xing528.com)

图3-2 金雀山汉墓帛画

西汉
绢本设色
长200厘米,宽42厘米
1976年山东省临沂市金雀山9号汉墓出土
山东博物馆藏

山东临沂金雀山出土的西汉早期墓室帛画(图3-2)为长方形,描绘内容也分天上、人间、地下三大部分。人间部分所占的比例较大,有宴饮、歌舞纺织、练武等内容。设色采用类似没骨法的技法,局部加以勾勒,反映了西汉绘画技法的丰富。

帛画反映了墓主生前的生活状态和死后进入的神仙世界,是整个墓室艺术系统中极为重要和成熟的艺术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