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崇祯皇帝是一个名气比较大的皇帝,可惜他的生性多疑使得明朝一步步走向灭亡。
崇祯的多疑严重到何种地步呢?我们不妨先来看一看他除去魏忠贤之后所做的一件事情。
在魏忠贤倒台之后,大批官员受到牵连,他们下狱的下狱,被处死的处死,朝堂之上突然间空了许多。崇祯皇帝这才发现,该补充官员了。然而,补充谁呢?由于崇祯皇帝本来就多疑,加上刚刚发生的阉党事件牵连官员太多,许多平日里不露痕迹的大臣最后竟然是魏忠贤的走狗,这让崇祯皇帝很是头疼。
于是,在接下来的内阁调整中,崇祯采取了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方式:枚卜法。说白了就是抓阄。经历阉党作乱之后,崇祯皇帝最忌恨臣下结党,在挑选阁臣时采用这种离奇的方法是为了防止而把结党营私的大臣们选入内阁。
这一天,崇祯皇帝焚香拜天,以示隆重,然后相当严肃地从推举上来的十二人中抽出四人,定为内阁大员。下边的大臣们提出政务繁忙,人手不够,请求再抽二人。崇祯帝于是又一本正经地抽出二人,组成六人内阁……
在当时,崇祯皇帝抽出来的这六个内阁大臣确实也水平不一,其中既有东林党人,又有阉党余孽。结果就是这届内阁仅维持一年即告瓦解,第二年崇祯皇帝故伎重施,再次用枚卜法挑选阁臣。这一次,下边的大臣们打了起来,因为推举上来的十一个人之中,几乎没有能够服众的。群臣们各自为战,都希望把自己一方的大臣推举上去,现场乱作一团。崇祯皇帝随后宣布,这十一个人统统淘汰,重新推举。(www.xing528.com)
从此以后,这位崇祯皇帝的阁臣频频更换,他在位一共十七年,竟然换了五十个内阁大臣,这也导致民间流传“崇祯五十相”的笑话,实在是明朝的悲哀。而且,要命的是不仅内阁如此,其他部门的大臣也很少能够长时间在位,如刑部尚书十七年间就换了十七个人……
▲崇祯皇帝用枚卜法选内阁大臣。
正是由于内心深处的多疑和猜忌,崇祯当上皇帝之后走上了唯我独尊的不归路。崇祯皇帝始终认为,无论自己如何胡作非为,明朝的败亡和陨落都是这帮大臣的过错!不管名将袁崇焕是否被冤杀,洪承畴的降清是否有自己失察的原因,甚至到最后失去大明江山,在他眼里,是那帮“亡国之臣”弄垮了大明王朝。
在这种极端猜忌和多疑的心理驱动下,崇祯皇帝临死时在衣襟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