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世宗皇帝朱厚熜继位之后,一口气做了四十五年的皇帝。不过明世宗长期痴迷修仙,大兴土木,建造道教场所,尤其是到了执政后期,不理朝政,宠信奸臣严嵩,导致朝堂之上乌烟瘴气,官员们溜须拍马、买官卖官的现象泛滥。在当时,也有少数正直的大臣向世宗皇帝提过意见,但最后都被一心溜须的严嵩想办法给解决了。然而,却有这么一个人,虽官职不高,却仍然敢大胆上书反对世宗皇帝修仙。他态度坚决,措辞强烈,即使以罢官为代价,也要把皇帝的缺点指出来。
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海瑞,“海瑞罢官”的故事可以说是脍炙人口。
海瑞是海南琼山人,出生于公元1514年,从小家境贫寒,三岁时父亲去世。
海瑞的母亲虽然生活艰难,但却是一个正直有志向的人,十分重视海瑞的学业,对海瑞从小就要求严格。史书中是这么记载的:“有戏谑,必严词正色诲之。”意思就是说一旦发现海瑞嬉戏玩耍,母亲就要把他拎过来严词教育一番。海瑞自小刻苦读书,立志要做一个刚直不阿的好官,自号“刚峰”。
嘉靖二十八年(1549),海瑞参加乡试中举,五年后担任了人生的第一份公职:福建南平教谕,相当于今天县城教育系统的在编教师。有一次,上级一个御史到南平县视察工作,按照惯例要去孔庙上香行礼,海瑞带着两名同事早早在庙堂迎候。在明朝,官员迎接上级,是要下跪磕头的。御史大人进门后,随同的两位同事都行了跪拜之礼,海瑞却只是站着行作揖之礼,加上海瑞本身瘦高,那场景两边低中间高,活像一个笔架子。御史大人有点懵:这个小小教员怎么如此不懂规矩?没想到海瑞毫不客气地怼了回去,说:“如果是办公场合,自然要行部属礼仪,但这是学堂,是教书育人的地方,行跪拜礼有些不合适。”御史虽然被气得够呛,但海瑞这话也挑不出毛病,只好咽下这口气。从那之后,海瑞便有了一个“笔架博士”的外号。
嘉靖四十一年(1562),海瑞被任命为淳安知县。担任知县期间,海瑞重新丈量清楚土地,制定赋税政策,给当地的贫民百姓办了许多好事,甚至有不少外出逃荒的民户因为海瑞的赋税政策重新回到故乡。此外海瑞断案时能做到刚正不阿,深得民心,很快就有了知名度。当时的许多官员听说六品芝麻官海瑞的事情,知道他是个较真儿认死理的清廉官员,不敢得罪他。
在官场之中,海瑞把自己“刚峰”的名号体现得淋漓尽致,只要是他看不过眼的事,不管对方官大官小,他都敢于仗义执言,不仅贪官污吏他敢参奏,就是皇帝老子他也照骂不误。
嘉靖四十五年(1566)二月,已经专心设坛求福,很久不理政务的明世宗朱厚熜突然收到了一份奏疏,奏疏中大胆直言当时官场的弊端和明世宗的罪责,劝谏明世宗停止修仙,改正过失,还说百姓因为皇帝的失职而陷入贫困,称嘉靖年间是“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明世宗看了这份奏折后一下子就气坏了,摔了奏疏,命令左右:给我看清楚这个上书官员的名字,现在就去把他给我抓来,别让他跑了!(www.xing528.com)
当时明世宗的贴身宦官黄锦小心翼翼地劝皇帝:“圣上放心,这个海瑞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硬骨头芝麻官,听说他上疏之前,已经买好了棺材,和妻子诀别,连家里的奴仆都遣散了,这个人绝对不会跑的。”
明世宗听完后沉默了很久,又把奏疏捡起来反复读了一天,叹息不已。此后的几个月时间里明世宗都在念叨这件事:“这个海瑞是堪称比干一样的忠臣,但是我不是商纣王。”
明世宗到底没咽下这口气,还是把海瑞关进了监狱。半年后,明世宗驾崩,继任的明穆宗很快就把海瑞放了出来,任命他到南京做巡抚。江南一带的权贵富豪早就听说过海瑞的大名,吓得不行,很多权贵富豪把原本象征富贵的朱漆大门改漆成了普通百姓的黑色……
此后,海瑞在南京兴利除害,疏通河道,百姓得到了兴修水利的好处。此外他还打压富豪权贵,安抚穷困百姓,把百姓原本被富豪抢去的土地重新夺回来交还原主,深受百姓的爱戴,老百姓都称海瑞为“海青天”。
明神宗朱翊钧继位之后,屡次要重用海瑞都没有如愿,一直到万历十二年才又把海瑞请回来担任南京吏部右侍郎,但那时的海瑞已经七十二岁了,上任后致力于整治官员腐败,以铁面无私著称。没过多久,万历十五年(1587)十月十四日,海瑞病故于南京任上。
死讯传出,南京的百姓悲痛不已,自发前去送海瑞的灵柩,据说海瑞的灵柩用船运回家乡时,两岸站满了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的百姓,祭奠哭拜的百姓绵延上百里。
▲海瑞上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