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9年八月十四日,明朝与北方蒙古瓦剌之间发生了著名的“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所率领的三十万大军在瓦剌几万军队的进攻下全军覆没,明英宗被俘。八月十六日夜,消息传回,举国震惊,留守北京监国的郕王朱祁钰及大臣们乱作一团,不知该如何是好。许多官员认为京城剩下的守军不足十万,英宗皇帝率领的号称五十万大军尚且溃败,京城这不到十万人肯定是抵挡不住瓦剌军队的,不如早作打算,迁都南京,一些官员甚至已经开始着手把家眷偷偷送往南方。
前线兵败的消息在京城慢慢传开,朝廷的恐慌如果在民众之中蔓延,后果不堪设想。在这危急关头,一个人站了出来,对朝堂之上为了南迁之事争论不休的众多官员说了一句话:“建议南迁的人应该全部杀掉,宋朝南迁之后难逃灭顶之灾,难道你们看不到吗?”
此人姓于名谦,是当时的兵部左侍郎。时年五十岁的于谦虽然声音不高,但是这句话镇住了满朝文武,也镇住了监国的朱祁钰。八月二十一日,朱祁钰正式任命于谦为兵部尚书,主持北京防务。
当时瓦剌抓了英宗皇帝朱祁镇,觉得手里拿到了王牌,于是每日带着英宗到大同、宣府城外叫嚣,用手里的皇帝威胁守城将士打开城门。守城将士既不敢得罪瓦剌军队伤了英宗,又不敢擅自满足瓦剌要求打开城门,只好送些金银给城下的瓦剌使者,拖延时间。于谦是明宣宗朱瞻基一手提拔起来的,当年曾随朱瞻基征讨反叛的汉王朱高煦,也算是有资历的老臣了,看到瓦剌挟持英宗皇帝四处叫嚣,便果断提出:国不可一日无君,请郕王继承大统,登基为帝。九月初六,朱祁钰正式即皇帝位,史称明代宗,改次年为景泰元年。同时,遥奉朱祁镇为太上皇,立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
有了新皇帝,大家多少安心了一些。随后于谦严令各城守将一律坚守不出,瓦剌军队再挟持英宗皇帝前来叫嚣,一律不做理会。这样一来,瓦剌人手里的英宗皇帝一下子没了价值,恼羞成怒,于十月兵分三路大举向明朝进攻。不过,这时的北京城已经在于谦的指挥下布置好了防御措施,他先是将南京和河南地区的军队调往北京,随后又把运河沿岸运粮的漕军、山东等地沿海防御倭寇的军队也都调至北京,安排大将石亨总领京城兵马。瓦剌首领也先率领军队攻来的时候,于谦已经将调集来的二十多万军队分别驻扎在北京城的九个城门,严阵以待。
原本按照明朝的体制,兵部尚书不能直接指挥军队。为此,明代宗朱祁钰专门下令,授予于谦“提督各营军马”的重任,让他全权指挥京城守军,而且授予他“将士凡有违抗军令者,可先斩后奏”的权力。可以说在北京保卫战中,于谦的权力仅次于皇帝,而他也不负众望,显示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大敌当前,于谦颁布了严格的临阵军令: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斩其将;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
此外,吸取了土木堡之战中粮草后勤不足的教训,于谦把粮草当成首要问题来解决。当时,战略粮食储备在北京东郊的通州,数量庞大,可供京师军民一年的食用。但是,如何在短期内把这些粮食运往北京呢?于谦下令,除官府征用的五百辆大车昼夜运粮外,百姓以及官兵家属如果自备车辆帮助运粮的话,除运费外,另发白银一两,以资鼓励。在这样的重赏之下,军民一心,全民运粮,不几天工夫,就把通州的几百万石粮食运进京城并储备起来,解决了京城的后顾之忧。此外,于谦还下令,官兵无论军衔高低,统统预支半年的军饷,将士们皆欢呼雀跃,军心大振,在瓦剌军队攻至北京的时候,城内军民一心,同仇敌忾,进行了非常坚决的抵抗。
▲在于谦的建议下,朱祁钰登基,史称明代宗。
十月九日,也先挟持英宗皇帝一路进攻至北京城郊。大军压境,守将石亨提出把所有军队撤回城内,关闭九个城门,依托城墙进行固守。而于谦认为,瓦剌一路进攻势如破竹,如果一开始就龟缩固守,等于无形中涨了敌人的士气,不如将军队布置在城外,背城一战。于是,二十多万明朝军队列阵京城九门之外,并以重兵伏设于德胜门,准备与瓦剌军在北京城下决一死战。(www.xing528.com)
十月十二日,瓦剌主力军队抵达西直门外,狡猾的也先并没有立刻进攻,而是挟持英宗皇帝到德胜门外,以英宗皇帝的名义要求朝廷派于谦、石亨等高级将领亲自出迎。面对要挟,于谦态度坚决,以“社稷为重,君为轻”回应也先,坚决不妥协。
第二天,无计可施的瓦剌军开始全面进攻德胜门。于谦充分利用地形,事先在城外民房内埋伏好军队,然后佯装战败诱敌深入。也先中计,亲率精骑万人穷追不舍。等也先军进入埋伏圈后,于谦一声令下,神机营火器齐发,火铳、火箭、弓弩一股脑向瓦剌骑兵身上招呼,之前假装战败的明军此时调转马头,杀了个回马枪。前后夹击之下,也先军中多名大将被明军火炮炸死,其中包括也先的亲弟弟。
德胜门战役瓦剌军损失惨重,于是转变方向,开始猛攻西直门。都督孙镗和给事中程信拼死守城,命士兵在城墙上居高临下发射火炮、火箭,于谦又从彰义门、德胜门抽兵增援,又一次打退了瓦剌军的进攻。
▲于谦命将士守北京。
两座城门都没有攻下,也先还是不死心,又改为进攻彰义门。于谦早就在彰义门外设好了防线,重要的地带都埋伏有神铳手、短枪手,还布置了大量弓弩手作为后援,火器和弓弩雨点般落向敌阵,瓦剌军根本就没有机会攻至城门前的守军跟前,很快就又一次被击退。
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也先军队连攻三个城门都没有得逞,反而损兵折将,顿时没了士气。也先还发现,北京城不仅守军准备充分,勇猛果敢,而且连城中的百姓都自发爬到房顶等高处,用砖头、石块等当武器帮助守军作战。这样的阵势吓住了他,再加上另外两路进攻队伍也遭遇惨败,担心后路被抄的他宣布撤兵。
于谦看到也先军队在撤退,命大将石亨集中火炮猛轰逃跑的瓦剌军队,单是在逃跑中被火炮炸死的瓦剌军就有上万人。眼看大势已去,也先组织起来的两路进攻军队也开始撤退,其中东路的首领名叫脱脱不花,更是个见风使舵的高手,立刻单独派使者来北京议和。至此,北京保卫战大获全胜。
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加强了明朝的统治,在土木堡之变中栽了大跟头的明朝终于靠北京保卫战站稳了脚跟,保住了国运。而在这场战役中,于谦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如果不是他极力主战,坚决果断,又在备战的过程中统筹得当、指挥有方,明军显然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不过,这位誓死报国的兵部尚书最终也没能逃过被杀的命运,沦为政治的牺牲品。他流传后世的,不仅有北京保卫战的辉煌,还有他那首脍炙人口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