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8年,尔朱荣拥立孝庄帝,把胡太后和幼主元钊带到河阴[11],投入黄河淹死,然后又以新主皇帝祭天,召见百官为名,诱使两千多名官员齐集陶渚[12],在众多骑兵包围下,尔朱荣历数百官罪状,将他们全部杀死,史称“河阴之变”。事变使北魏朝廷官员为之一空,这对尔朱荣集团而言是好事,因为绝大部分的职务空缺都由尔朱荣的部下补上,人人升官发财。
尔朱荣的女儿原为孝明帝嫔妃。尔朱荣执政后,迫使孝庄帝将她娶为皇后。孝庄帝外逼于尔朱荣,内迫于尔朱后,处处受制,怏怏不乐。530年八月,孝庄帝不甘心做傀儡,利用朝见的机会,伏兵杀死尔朱荣与其长子等三十余人,尔朱荣这一支死亡殆尽。尔朱家族立刻发动复仇,由尔朱兆、尔朱世隆立长广王元晔为傀儡皇帝,出兵俘虏孝庄帝,送到晋阳缢死,北魏中央仍由尔朱集团控制。
尔朱家族可能是五胡中羯族的孑遗,被鲜卑族征服后鲜卑化,世居山西的太行山区,在较为孤立隔绝的环境中始终未曾汉化。北魏孝文帝的迁都与激进汉化过程中,他们因保持传统,部族特色得以逐渐充分显露,成为既与洛阳中央截然不同,又不属于六镇系统的胡人地方军阀。六镇之变以后,北魏中央军与六镇变民军的力量互相抵消,尔朱氏胡人军阀的力量相对大增,故得以掌控北魏政权。(www.xing528.com)
作为当时胡人势力的代表,尔朱家族对于汉化不屑一顾,成为北魏末年胡人文化正统派或胡人基本教义派的象征。尔朱荣掌握北魏政权后的表现,足以说明此种心态。史书记载尔朱荣“举止轻脱”,每次到洛阳见皇帝都只是表演他的马术技艺、举行射箭比赛,皇帝也要下场,王公、嫔妃、公主等当然得参加。大家聚集一堂,比赛开始,皇帝如果射中目标,尔朱荣就自己起来大呼大叫地跳舞,所有在场的人也要跟着跳。众人酒酣耳热后就唱起鲜卑小调,闹到傍晚尔朱荣告辞时,还高唱着鲜卑歌,和部下手臂相扣,举足踏地而去。有一次他看见两个佛教僧侣共骑一匹马,大为动怒,拦下这两个人,要他们彼此用头不停地互撞,撞到两个出家人头昏脑涨不能动,就叫卫士提起他们继续互撞,到死为止。
这些行为从汉文化的角度看是不学无术、举动轻浮、欠缺教养、残暴不仁……然而若从游牧民族文化的角度看,则高兴起来当然要大碗喝酒、表演骑术箭术、唱歌跳舞,人人参加,人生本来就该如此,至于要两个出家人撞头到死,那就是对他们不爱惜马匹的惩罚了。由此看来,六镇之变、河北等地的民变与尔朱氏专权,其实都有社会与文化层面的背景与意义,那是鲜卑等游牧文化对孝文帝激进汉化政策的大反扑。史学家陈寅恪就认为河阴之祸是“胡人及胡化民族反对汉化之公开表示”。当时归入汉人地区的西北边区,鲜卑人经常欺侮汉人,就连已经汉化的胡人也一并遭殃,可见在种族问题之外,文化问题是更重要的因素。北朝后期这种反汉化的风气一直延续到东魏、北齐,这两个政权内部不同族群与各种文化之间的关系,一直颇为紧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