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魏北迁南汉化:大唐诞生

北魏北迁南汉化:大唐诞生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此同时,以洛阳为中心的鲜卑贵族汉化日渐加深,在“饱暖思淫欲”之下,北魏统治者日趋腐化,追求享受的风气大起,贪污聚敛,吏治随之逐步败坏。农业地区的反抗还比较容易对付,但北魏后期面临更深刻的问题:南迁后,国家实际上很快分裂成两半,一半为南迁后汉化的社会,另一半为留守北方维持鲜卑传统的社会。

北魏北迁南汉化:大唐诞生

孝文帝拓跋宏为求在中原生根,进而兼并天下,采取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策略,迁都洛阳,继之以激烈的全盘汉化政策,完全不留退路,希望短期内将鲜卑族融入中原,甚至因此逼死了不愿汉化的亲生儿子。结果随同他南下的鲜卑人果然迅速汉化,形成一个汉化鲜卑的世族集团,但也迅速腐化,并且从鲜卑的传统中疏离出来,变成与汉人皇族或世族无何差别,结果几十年后就不得不面对悲惨的命运。到北朝末期,这个集团有些成员被消灭,存留下来的则融入北方的世族社会,延续到隋唐时期。

北魏南迁洛阳后,中央政府位于这个帝国的南端,深入农业地区。帝国的重心在此,导致经济上农业生产有所发展,占国家经济的比重增加,加上丝路贸易带来的财富流入首都,形成一片繁华景象。与此同时,以洛阳为中心的鲜卑贵族汉化日渐加深,在“饱暖思淫欲”之下,北魏统治者日趋腐化,追求享受的风气大起,贪污聚敛,吏治随之逐步败坏。例如当时的高阳王元雍“富兼山海”,其住宅、园囿像皇宫一样豪华,家中僮仆多达六千,侍女五百,一餐花费数万钱。河间王元琛常想和元雍“斗富”,他以拥有西域珍宝著称,家中畜养骏马十余匹,马槽用银制,窗户装饰着玉凤、金龙,饮宴时用水晶玛瑙、红玉酒杯,都是异域产品,旁边陈列各种珍宝,喝到差不多就带领宾客参观仓库,只见金钱、绸缎堆积如山,无法估算。这两人斗起富来,奢侈豪华程度甚至超过斗富开山祖师——西晋的石崇、王恺。主管政府人事的吏部尚书元晖被称为“饿虎将军”,只因他卖官鬻职都有定价,当时的吏部成为卖官市场,花钱买官的人自然是将本求利,无一不贪,这些官吏被民间称为“白昼劫贼”。地方州郡的刺史、太守也聚敛无已,征收租调税收时,将官方度量衡器具放大,采用长尺、大斗、重秤收税,公开加码,剥削人民。

就在这时候,南朝梁建立,在梁武帝萧衍统治下日趋强盛,屡次主动北伐南北战争激烈。为支持战争,北魏的兵役和徭役大量增加,大批农民本来就已经被赋税加码与官吏贪渎逼得透不过气,此时加上兵役和徭役,许多小农因此破产,甚至家毁人亡。破产的农民纷纷投靠豪强,重新沦为世族的依附人口,有的则出家为僧尼,以逃避赋役。当年冯太后苦心孤诣推动的均田制迅速损毁大半,北魏政府控制的编户人民日益减少,政府收入随之减少。北魏统治者面对此种状况,反而官官相护,保护贵族利益,加重剥削剩余的编户农民,曾多次实施“检括逃户”,搜捕逃亡的农民,于是激起农民的反抗。515年,孝文帝死后不过16年,冀州僧人法庆领导大乘佛教徒众起事革命,以“新佛出世,除去旧魔”为口号,一时声势浩大,北魏政府动员十万军队才镇压下去。(www.xing528.com)

农业地区的反抗还比较容易对付,但北魏后期面临更深刻的问题:南迁后,国家实际上很快分裂成两半,一半为南迁后汉化的社会,另一半为留守北方维持鲜卑传统的社会。前者高高在上,繁华炫丽却奢侈腐败;后者地位低落,质朴保守却强悍尚武,在文化上尤其格格不入。北魏既然已经在社会与文化上分裂,则中央政府若不能维持二者间的平衡,社会与文化的分裂势将演变成军事政治的冲突。在洛阳的北魏中央政府显然忽视了这个问题,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二者越发不能协调,最后双方决裂,全盘汉化的苦果终于浮出水面。524年平地一声雷,留守北方维持鲜卑传统的社会在备受鄙视状况下发生动乱,称为“六镇之变”。这种来自边远地区的鲜卑强悍传统的冲击,终将摧毁这个内部已经腐朽的国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