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不同地区的人群在人类社会漫长的进化历程中,其文明的发展进程是趋于同步的。诸如源于地中海沿岸的古希腊、古罗马石构造建筑体系则代表了西方典型的传统样式。其中希腊石造大型庙宇的围廊式形制,决定了柱子、额枋、檐部的空间艺术地位。这些构件的形式、比例与组合关系,除影响到建筑的发展之外,也影响到其内部空间的设计(图2-10)。而古罗马时代发展起来的拱券结构和天然混凝土的使用,使石构造建筑的空间跨度有了巨大的变化,从而创造出许多宏大壮丽、尺度比例优美的内部空间(图2-11)。
图2-10 古代希腊时期气势宏伟的雅典卫城遗址建筑柱式的雕饰,可以窥见其当时建筑的宏伟及装饰的精致
图2-11 万神庙为古代罗马帝国时期神庙建筑,其内部的艺术处理非常成功,且单纯、和谐,开阔而庄严
进入中世纪,首先出现拜占庭室内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建筑为方基圆顶结构,上面装饰几何形碎锦砖,家具形式基本上继承了希腊后期风格,即旋腿家具,且编织品在建筑室内环境得到广泛运用(图2-12);其后为仿罗马风格,它以罗马传统形式为主并融合了拜占庭风格,初期多采用平顶和科林斯式柱头,后期则流行十字交叉式拱顶,四角用圆柱或方柱支撑,并以半圆拱作为两柱间的连接;再后来的哥特式风格,其建筑以尖顶、尖塔和飞抉墙为特色,尖拱中采用碎锦玻璃窗格花饰,从而表现出神秘的宗教气氛(图2-13)。
图2-12 具有拜占庭建筑装饰风格的伊斯坦布尔圣索菲亚大教堂室内空间环境
图2-13 德国具有哥特式装饰风格的科隆大教堂建筑室内空间环境
(www.xing528.com)
图2-14 意大利威尼斯公爵府议会厅,其巴洛克建筑手法表现在天棚画幻觉透视框中的人物,呈现出胜利的景象,装饰异常豪华
图2-15 建于1664~1728年的慕尼黑宁芬堡,其室内环境表现出典型的洛可可风格
十五世纪初,以意大利为中心展开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复兴运动,从而形成了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室内环境。这种风格以古希腊、古罗马风格为基础,融合了东方与哥特式装饰形式,通过对山形墙、檐板、柱廊等建筑细部的重新组织,不仅表现出稳健的气势,又显示出华丽的装饰效果。到十七世纪中叶,意大利又出现了巴洛克风格,其建筑室内环境中的墙面多用大理石、石膏灰泥、雕刻墙板、华丽织物、壁毯、大型壁画来装饰建筑室内环境,以使其显得富丽堂皇,主要用于宫廷建筑室内环境的装饰(图2-14)。到十八世纪三十年代,在法国的巴洛克风格演变成了洛可可风格。这种风格以其不均衡的轻快,纤细的曲线而呈现出灵巧亲切的效果,造型装饰多运用贝壳的曲线、皱折和弧线构图,而建筑室内环境装饰与家具常以对称的优美曲线作为形体结构,雕刻精细,装饰豪华,色调淡雅而柔和,并采用黑色与金色来增加其对比的装饰效果(图2-15)。
其后,由于不断发展,巴洛克风格与洛可可风格早已脱离建筑室内环境装饰结构性的正确规范,直至陷于怪诞荒谬的虚设绝境,从而促使新古典风格的崛起(图2-16)。这种风格包括庞贝式与帝政式新古典风格两种,其中前者建筑室内环境装饰的特点是不用曲线的结构及装饰,把重点放在结构本身,造型以直线为主,形体有意缩小,外观单纯而优雅。家具多为长方形,其支架多刻有各种槽纹,形式轻快;后者建筑室内环境装饰的特点是在家具造型中采用小巧而庄重的形式,并追求单纯和简洁的效果。例如在拿破仑时代,古罗马的权标图案就成为很流行的标志,使得希腊与庞贝式的火把、长矛和鹰等图案一度非常盛行。
图2-16 建于1648~1650年的英格兰威尔特郡威尔顿府邸,其室内环境与家具具有将古希腊装饰理念再现的倾向
美国独立之前,建筑和建筑室内环境装饰的样式大多采用欧式,其中主要是英国样式,但在一些住房的入口、壁炉、镜面壁板部分却具有当地的特色。建筑室内环境设计强调创造自由、明朗的气氛,其家具的线条优美,结构简洁,比例恰当,具有英国洛可可的明显特征,椅子的前脚为猫脚形,并用贝壳进行装饰。
进入19世纪,新古典风格虽然仍为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主流,但与此同时还出现了所谓的法国“路易·菲利普”风格、德国的“新洛可可”和“拜德米亚”风格、英国的“维多利亚”风格及19世纪后期出现的“新文艺复兴”等风格,它们皆为模仿前期风格所形成,故毫无创意与特点可言。与其作为一种“风格”而言,还不如说是一种“流行”趋势更为准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