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们对教师胜任力模型研究的具体方法集中于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1)访谈法。研究者多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来研究教师胜任力。Spencer(1993)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将绩优教师与一般教师的胜任力进行差异检验,从而构建鉴别性与基准性胜任力绝对二分的“冰山”模型。[18]国内学者徐建平、张厚粲(2006)[19]以及李晔等人(2016)[20]运用经典的行为事件访谈法,分析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发生的关键行为事件,提炼了中小学教师胜任力模型。(2)问卷调查法。罗小兰、林崇德(2010)使用修订的《中学教师工作人格特质问卷》《校领导方式问卷》和自编的《中学教师胜任力测评问卷》,通过建立中学教师工作人格特质,探讨预测教师胜任力水平的个体因素和情境性因素。[21]张长城(2011)编制的中学体育教师胜任力调查问卷,分为科研创新能力、信息收集与整理能力、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专业知识和个性特征等5个维度。[22]
对于职教教师胜任力模型的研究,我国学者大多采用的是实证研究方法,具体采用了行为事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个别访谈法、德尔菲法等研究方法。如,林莉萍(2014)在对北京4所高职院校的10个专业的18名教师进行行为事件访谈,以及40名学生进行反向行为事件访谈的基础上,构建了高职教师胜任力模型。这一研究注重实证分析,从访谈的文本出发挖掘教师的胜任力特征,具有一定的可信度。方向阳(2011)运用行为事件访谈和问卷对高职教师胜任力特征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和信度效度检验。楼红平等(2012)运用团体焦点访谈法对得出的胜任力要素进行验证,通过反思与改进,最终确定了高职专业课教师的胜任力特征。
职教教师胜任力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有的研究是先从已有文献中分析概括出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胜任力特征,而后据此设计职业学校教师胜任力问卷并进行问卷调查,再经数据分析,最后归纳概括出专业教师胜任力模型。这种研究方法的问题在于没有建立能够符合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实际工作任务、满足心理测量学技术要求的胜任力模型及测验。因为通过问卷法得到的教师胜任力特征很有可能是评价者认为“应该需要的”而实际上“并不会去应用之”。[23]此外,问卷法只能让被试从现有的结构要素中选择,而职教教师与其他职位不同的特征只有通过开放式的访谈才能更准确地获取,行为事件访谈法在发现特定的胜任力要素、内容、等级性行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建立胜任力模型不可替代的关键环节。(www.xing528.com)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研究自称是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构建的胜任力模型,但对访谈样本中教师的个人信息如年龄、专业、从教年限等都没有明确的交代。如,有研究高职院校兼职教师胜任力模型的论文谈到分别选取了100名绩优教师和100名普通兼职教师作为访谈样本,而我们从文中无法得到这些教师的相关信息。由于行为事件访谈法对访谈要求较高,学者一般选取的样本教师每组在20人左右,200人规模的访谈相对来说工作量较大,更不用提后期繁重的编码工作,因此,如果没有详细的交代,这一访谈数据很让人质疑访谈的真实性。可见,有关职教教师胜任力的研究在方法上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只有严格遵循研究方法的技术路线,才能确保构建的胜任力模型的信度和效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