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不断壮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丰富的经验。2018年,全国有职业院校1.17万所,年招生928.24万人,在校生2685.54万人,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分别占高中阶段教育的41.37%、39.47%,发展规模为世界最大。全国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0年保持在95%以上,高职院校人数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超过90%,近70%的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县市就近就业。在现代制造业、新兴产业中,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职业院校毕业生成为支撑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区域产业迈向中高端的产业生力军。[2]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向往更加迫切。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对优质、多层、多样职业教育的需要与职业教育发展的不优、不活、不强的矛盾。[3]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体系的薄弱环节。教师在教育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4],做优、做强职业教育必然要求重视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
然而,从我国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来看,一些地方依然存在专业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特别是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缺乏,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据统计,2018年,江西、河北、陕西、内蒙古等10个中西部省区“双师型”教师比例低于25%,广西、青海的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超过30∶1。(www.xing528.com)
职业院校教师管理制度不健全,职业教育特色不突出。职业院校教师资格制度不能很好地反映职业教育对教师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缺乏科学的教师准入标准,入口不严,一些不能有效胜任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师进入了教师队伍。2013年教育部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中等职业学校合格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提出了要求,但该标准是对文化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共同的要求,尽管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但还不能完全满足专业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专业教师的能力标准和专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缺位,致使职业教育培养培训、职务评聘、教师专业发展缺乏科学依据。2019年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还存在着数量不足、来源单一、校企双向流动不畅、结构性矛盾突出、管理体制机制不灵活、专业化水平偏低的问题,尤其是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和教学团队短缺,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深化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培养造就高素质胜任职业教育教学的教师迫在眉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