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魏统一北方,挫败后燕政权-参合陂之战

北魏统一北方,挫败后燕政权-参合陂之战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淝水之战到北魏统一北方,北方大地在短短的56年,先后出现十二个割据政权。鲜卑拓跋部是“五胡”中进入中原最晚、文化最落后的部族。拓跋力微死后,拓跋部分成三部分,后拓跋猗卢再度统一三部,到西晋末年,他们有骑士四十多万,不断向外扩张,曾打败匈奴和乌桓,成为北方塞外一支强悍的部族。北魏政权的强大,引起已基本统一中原的后燕政权的恐慌,后燕大举出兵,双方进行了一场生死存亡的战争——参合陂之战。

北魏统一北方,挫败后燕政权-参合陂之战

淝水战后,北方再次分裂,各少数民族上层分子乘前秦崩溃之机,纷纷建立政权,摆脱前秦统治。从淝水之战到北魏统一北方,北方大地在短短的56年(383—439年),先后出现十二个割据政权。在关东地区,鲜卑慕容氏先后建立了后燕、西燕、南燕,还有汉人建的北燕;在关中地区,有羌族姚氏建的后秦、匈奴族铁弗部赫连氏建的夏和鲜卑乞伏氏建的西秦;在河西地区,有氐族吕氏建的后凉、鲜卑秃发氏建的南凉、卢水胡沮渠氏建的北凉和汉人李氏建立的西凉;在代北,有鲜卑拓跋氏建的北魏。这真是扰攘纷争,群雄角逐的年代,各少数民族政权不断进行攻伐,最后,新兴于塞外的鲜卑拓跋部脱颖而出,凭借本民族的勇猛剽悍和开明政策,统一了北方,结束了战乱不堪的五胡十六国时代。

鲜卑拓跋部是“五胡”中进入中原最晚、文化最落后的部族。拓跋部的祖先最早生活在今大兴安岭北部大鲜卑山附近。拓跋部祖先世代生活在这里,过着游牧射猎的生活。东汉时期,匈奴族发生分裂,南匈奴南迁,北匈奴西迁,他们原来生活的蒙古草原出现了真空地带。拓跋鲜卑在他们的首领诘汾的带领下,走出茫茫的高山深谷,来到蒙古高原。拓跋部最早与中原汉族朝廷发生联系是261年(曹魏景元二年),当时拓跋部的首领是拓跋力微,他们迁居在定襄的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境)。拓跋力微派他的儿子沙漠汗到曹魏朝廷做质子(即人质),正式接触汉族文化,从此与中原朝廷关系往来不断。晋武帝时,沙漠汗请求回国,得到允许,晋武帝还送给他许多礼物。275年,沙漠汗又一次来到洛阳,当年冬天返回。当他走到并州(今山西太原西南)时,西晋大臣卫懽见沙漠汗威武雄俊,才貌超群,担心以后会成为祸患,便将沙漠汗暂留不放。他用金帛贿赂拓跋部各部大人,让他们除掉太子。277年,沙漠汗被允许回国。他父亲力微派各部酋长到阴馆(今山西代县西北)去迎接。沙漠汗在宴会上,侃侃而谈,引弓发弹,打落飞鸟。迎接他的酋长们对此感到惊奇,认为沙漠汗学了晋人的奇术。他们见久居洛阳的沙漠汗言谈风采,服装打扮,都与汉族人差不多,心里很不舒服。这些接受了卫懽贿赂的部落大人们,担心沙漠汗继承大酋长后,改变拓跋人旧有习俗,对他们不利,就向拓跋力微进谗言,将沙漠汗杀死在归国途中。这件事说明拓跋族的文化落后,这是先进的中原文化与落后的鲜卑文化的第一次冲突。

拓跋力微死后,拓跋部分成三部分,后拓跋猗卢再度统一三部,到西晋末年,他们有骑士四十多万,不断向外扩张,曾打败匈奴和乌桓,成为北方塞外一支强悍的部族。

西晋末年,中原大乱,五胡入主中原,北方大地陷入战火纷飞的年代。西晋并州刺史刘琨为抵抗刘裕石勒,争取拓跋猗卢的帮助,请求朝廷封猗卢为代公,后又晋封为代王,并割陉岭以北(今山西代县西勾注山以北)的马邑、阴馆、楼烦、繁峙、崞五县之地给猗卢,从此拓跋氏进入中原的边地。到什翼犍做代王时期,他重用汉人,制定法律,定都盛乐,发展农业,开始定居生活,拓跋部由原始社会进入了阶级社会,迈进了文明社会的大门。正当拓跋部蓬勃向前发展时,苻坚大举进攻,于376年(东晋太元元年),代国灭亡,拓跋部发展的历史中断了。

淝水之战后,前秦统治土崩瓦解,什翼犍的孙子拓跋珪乘机招集旧部,重振雄风,于386年(北魏登国元年)即代王位,改国号魏,历史上称这个政权为北魏。

拓跋珪,字涉圭,是什翼犍的嫡孙,是拓跋寔的遗腹子。他虽出生在一个部落酋长的家庭,可他从小就多灾多难,命运多舛。早在他出生之前,他父亲拓跋寔就在部落内乱中被杀死。这个没有父亲的孩子出生分量特别重,鲜卑人认为孩子生下来分量重将来就会有出息,所以众人寄予厚望。他长得一表人才,双目炯炯有神,天庭饱满,双耳有轮,英俊魁梧。在他六岁的时候,他的祖父什翼犍被前秦俘虏,部落分崩离析,国破家亡。为避难,母亲带着拓跋珪到处流浪,辗转寄居在几个部落。那些部落首领妒忌这位前代王的孙子,多次企图暗算他,他都幸运地躲过了。在他15岁时,他和母亲寄居在刘卫辰部,刘卫辰部大人刘显要害拓跋珪,拓跋珪在他祖父的旧部将和母亲的帮助下,逃离刘卫辰部,逃到他舅父贺兰部。生活的坎坷和磨难,练就了拓跋珪坚韧不拔的性格,他早熟和坚强,并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机敏才智,使他后来成为拓跋部杰出的领袖人物。

拓跋珪即代王位,建魏国时,年仅16岁。拓跋珪建立政权后,首先统一大漠诸部,东破库莫奚,西破高车,然后灭匈奴别部刘库仁、刘卫辰两部,虏获大量人口和数十万战马、牛羊,拓跋部在对外掠夺中获得大量物资财富,发展壮大起来。统一诸部后,拓跋珪没有急于南下中原,而是在边塞发展自己实力,在盛乐附近,解散原来的氏族组织,定居下来,发展农业,在五原至稒阳(今河套地区)屯田,养精蓄锐,成为塞外唯一强国。

北魏政权的强大,引起已基本统一中原的后燕政权的恐慌,后燕大举出兵,双方进行了一场生死存亡的战争——参合陂之战。

后燕是鲜卑慕容垂所建立的政权。慕容垂,字道明,是前燕君主慕容皝的第五子。慕容日韦时,因执政者慕容评的猜忌而投奔前秦苻坚。慕容垂是位有谋略、有才干的乱世豪杰,具有非凡的军事才干和政治才干。苻坚为得此人而高兴,封他为冠军将军、宾都侯。王猛认为慕容垂不是久居人下的人,野心很大,劝苻坚杀他,苻坚不听。苻坚要对东晋作战,慕容垂积极支持。在淝水之战中,苻坚命慕容垂率三万兵力进攻东晋勋城(今湖北安陆),没有参加淝水会战,军队没受到任何损失,全师而回。淝水战后,苻坚势力大大削弱,慕容垂以回邺城扫墓为名,回到了自己的故国,摆脱了苻坚的控制。他杀死前秦大将苻飞龙,正式与前秦决裂,384年(东晋太元九年),慕容垂在荥阳自称大将军、大都督、燕王,立慕容宝为太子,分封百官,建立政权。

慕容垂称燕王后,进攻前燕镇守邺城的苻坚庶长子苻丕,385年,苻丕撤出邺城,西迁晋阳,河北地区尽归慕容垂。386年(太和十一年),慕容垂称皇帝,定都中山(今河北定县),史称其政权为后燕。

慕容垂称帝后,继续进行征伐,他首先进攻丁零族翟氏。淝水战后,丁零人翟斌在河南起兵反秦,苻丕命慕容垂带兵攻打翟斌,慕容垂却与翟斌联合起来,共同反秦。慕容垂建立政权后,翟斌想做尚书令,慕容垂不许,翟斌在慕容垂围攻苻丕镇守的邺城时,就与苻丕私通,合谋攻打慕容垂。慕容垂知道后,就杀死翟斌,从此丁零翟氏就与慕容垂绝交。翟斌的族人翟辽占据黎阳(今河南浚县),后迁居滑台(今河南滑县),称魏天王,设置百官,建立政权,历史称这个政权为翟魏。因为它势力小,历史短,所以不在十六国之内。翟辽死后,翟钊继立。392年(太元十七年),慕容垂进攻翟钊,钊战败逃跑,慕容垂占据翟魏所统辖的七郡,三万八千户百姓尽归其所有。

消灭翟魏后,慕容垂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西燕。西燕也是鲜卑慕容氏所建立的政权,他们都是慕容廆的后代。

前秦苻坚灭前燕后,曾将慕容日韦等鲜卑四万多户迁到关中长安城附近。这些人对前秦有灭国亡家的刻骨仇恨,所以当苻坚在淝水战败后,384年(太元九年),慕容日韦的弟弟慕容泓就在关内外鲜卑推举下,在华阴起兵,称济北王,第一个举起反前秦大旗,这是西燕的开始。慕容泓的弟弟慕容冲也在河东起兵响应。他们大败秦军,队伍发展到十万余人。后因泓太残暴苛刻,鲜卑贵族杀死泓,立慕容冲为主。慕容冲率兵攻打长安,不久攻占长安城西的阿房,慕容冲在这里称帝,改元更始。

385年,慕容冲攻占长安,便想定都长安,这引起那些久思故里,要返回故乡的鲜卑贵族和族人的强烈反对,为此发生内乱,他们杀死慕容冲,立慕容永为主,慕容永便率领关中鲜卑男女三十余万口东归。他们走至长子(今山西长子)时,慕容永称帝,定都在这里。

393年(太元十八年),慕容垂向西燕发动了进攻。394年,攻下长子,杀了慕容永,灭亡西燕,得到西燕所统辖的八郡、七万六千八百户,尽有西燕之地。西燕从384年慕容泓称王改元起,到394年慕容永被杀止,共存11年。

灭亡西燕后,慕容垂派他的儿子慕容农,利用东晋内乱之机,攻取东晋的青、兖等州郡,把势力一直扩展到海边,成为十六国后期中原地区最强盛的政权。它的北面是北魏,西面是羌族姚苌所建的后秦,慕容垂知道后秦政权兵强马壮,势力比自己大,无力与它争夺关中地区,就把目光转向北方的北魏,准备出兵,灭亡北魏。

北魏与后燕作为邻国,拓跋氏与慕容氏世代婚姻,关系不错,慕容垂曾派兵支持拓跋珪统一诸部。后因后燕战马缺乏,扣留出使后燕的拓跋珪弟弟拓跋觚,让北魏用良马换人质。拓跋珪不给,双方关系破裂。北魏主拓跋珪早有进攻后燕的打算,他曾派拓跋仪出使后燕,观察后燕动静。

回国后,拓跋仪对拓跋珪说:“据我观察,燕国君主年事已高,智力衰竭,太子慕容宝愚昧软弱。范阳王慕容德才干出众,非常自负,不是继位的年轻君主的忠臣。慕容垂去世后,一定会发生内乱,到那时候,万可以谋取。现在,时机还不成熟。”

拓跋珪完全同意拓跋仪的意见,可是,他不进攻后燕,后燕却打上门来。

395年(东晋太元二十年),慕容垂派太子慕容宝、辽西王慕容农、赵王慕容麟统率八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北魏进攻。又派范阳王慕容德率步骑兵一万八千人为后继。慕容垂此次出兵,遭到许多大臣的反对,但他一意孤行,发动了这场战争。

面对后燕大敌压境,北魏政权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北魏长史张衮对拓跋珪说:“燕国一直陶醉在灭翟魏和西燕的胜利之中,现在倾全国的兵力前来交战,一定骄傲轻敌。我们应利用他们这种心理,故意表现我们软弱,使他们更加骄傲,这样我们才可以战胜他们。”

拓跋珪接受了张衮的建议,率领部落带着牲畜和家产,渡过黄河,向西迁移一千多里,躲避后燕兵锋,然后将二十多万大军转移到黄河以南,进行周密部署,准备反击。

慕容宝率大军抵达五原(今内蒙古包头市境内),降服北魏旁支部族三万余家,收取田里粮食百余万斛,兴筑黑城,然而,他们连北魏主力队伍的影都没见到。慕容宝下令赶造渡船,准备渡河,寻找北魏主力。可是突然刮起暴风,将其数十艘战船刮到南岸,船上的三百余名将士全被魏军俘虏。

慕容宝从京城中山出发时,他父亲慕容垂已身患重病。慕容宝率大军抵达五原时,拓跋珪便派兵切断他与中山的交通联络,发现来往通讯使者,全部扣押。慕容宝出兵半年,既不能与北魏军队决战,又不能得知父亲病情,心里十分焦急。拓跋珪把俘获的后燕使者押到黄河岸边,令其告诉慕容宝说:“你父亲已经去世,为何还不尽快回去?”

消息传到后燕军营,军心不稳,慕容宝也非常焦虑不安。

十月下旬,慕容宝下令焚烧战船,夜间偷偷撤军。当时,黄河水才结薄冰,人马不能在上面行走,慕容宝满以为退兵之后,北魏军一时过不了黄河,沿河没有设任何观察哨,监视敌情。

十一月初,暴风骤起,气温急剧下降,黄河河面很快就封冻。拓跋珪已先派堂弟拓跋遵带领骑兵七万,堵塞了燕军南归之路。这时,他亲自带精骑两万,留下辎重,轻装渡河,跟踪追击后燕军队。

后燕大军退到参合陂(今内蒙古凉城县西北五十里石匣子沟东),在那里安营扎寨。随军名僧支昙猛对慕容宝说:“为防止魏军追来,我们应当派兵防御。”

慕容宝觉得自己的大军已经与魏兵相距甚远,不用设防,所以对支昙猛的话一笑了之。支昙猛再三请求,慕容麟怒气冲冲地说:“以殿下的神武英明,军队又如此强大,足可以使我们在沙漠中畅行无阻,索虏(指北魏,因为鲜卑拓跋部梳辫子,所以汉族人和其他少数民族蔑称之。)怎敢远道追来?支昙猛妖言惑众,扰乱军心,应当斩首示众!”

支昙猛哭着说:“苻坚以百万军队,在淝水惨遭失败,正是由于仗恃自己强大,轻视敌人而致。”

慕容德也劝告慕容宝听从支昙猛的建议,慕容宝这才派慕容麟率三万骑兵,跟在大军后面,以防意外。可是慕容麟认为此举纯属多余,他率领部队一边行军,一边打猎,根本就没有用心防范魏军。他所派出的骑兵侦察员不认真侦察,只向后走了十余里,就下马解鞍酣睡。

就在后燕大军麻痹大意之际,灭顶之灾降临了。十一月九日黄昏,拓跋珪率领大军日夜兼程,抵达了参合陂西。后燕的军队正在参合陂东,把营盘扎在蟠羊山以南的河边上,对已到达的北魏大军竟毫无觉察。入夜,拓跋珪命将士悄悄围拢上来,第二天清晨,魏军登上蟠羊山,与事先派去的拓跋遵大军会合,将后燕军队团团包围。后燕军队正要起营东行,将士们猛然抬头,突然发现满山遍野的魏军,顿时乱成一团。拓跋珪下令全面出击,北魏将士如猛虎一般,冲入敌阵。一时间,后燕军队四五万人无路可逃,只好乖乖地投降,慕容宝单骑逃走,只有数千人逃出性命。

拓跋珪大获全胜,所获兵器、铠甲、粮草数以亿计。拓跋珪在俘虏的官员中,挑选一些有才干的人,留下加以任用,其余的将士原打算发给些衣粮,一律遣还,以便感化和招徕中原百姓。中部大人王建劝阻道:“燕国兵众势强,这次倾全国兵力前来与我们决战,我们侥幸获得胜利。如今我们不如把俘虏全部杀掉,造成他国内空虚,再进兵攻取,就比较容易了。擒获敌寇,又把他们放还,这样恐怕不合适。”

拓跋珪听从了王建的建议,将俘虏全部坑杀,制造了一起骇人的历史惨案,从此后燕衰落下去。

慕容宝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回到中山后,劝父亲慕容垂亲自出马,攻打北魏,以报仇雪恨。慕容德也劝慕容垂亲征,他说:“魏会因为参合大捷而轻视太子,陛下应凭着您的神略打败他们,不然将为后患。”

慕容垂接受建议,于396年(太元二十一年),从中山出发,率军亲征。慕容垂秘密凿山通路,过青岭,经天门,直接偷袭北魏军事重镇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北魏守将拓跋虔战死,慕容垂攻下平城,收魏军三万多人。魏主拓跋珪退保阴山,慕容垂追击,行军到参合陂,见去年交战的地方,积尸如山,白骨累累,军中恸哭之声,响彻山谷。慕容垂年逾古稀又老病在身,见此情景,惭愤吐血,病情加重,还师到上谷的沮阳(今河北怀来)时,病死。

慕容垂死后,慕容宝继位,后燕的国力更加衰落。拓跋珪见进攻后燕,争霸中原的时机到了,就在慕容垂死的当年,即396年,亲率步骑兵四十万,向后燕发动进攻,攻下后燕军事重镇晋阳,然后出井陉关,占据真定(今河北正定县南),攻下信都(今河北冀县),进而围攻后燕都城中山。在大敌压境情况下,慕容氏宗室还在互相残杀。397年(晋隆安元年),慕容宝率一万余骑兵冲破重围,逃往龙城(今辽宁朝阳)。不久,拓跋珪便攻占中山,北魏尽占黄河以北今山西、河北之地,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霸主。

398年(隆安二年),拓跋珪将都城迁到平城,进称魏帝,他就是北魏太祖道武帝。

拓跋鲜卑这个民族进入中原较晚,文明程度很低,他们凭借本民族的剽悍与勇猛,占据中原,建立政权。但如何治理早已进入封建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中原地区,如何才能使政权巩固下来、长治久安?拓跋珪根据以往胡族政权的统治经验,重用那些有渊博学识和丰富统治经验的汉族地主知识分子,让他们来帮助自己建设和发展政权。拓跋珪命吏部郎邓渊厘定官制,整理音律,议曹郎董谧制定礼仪,三公郎王德修订法律,太史令晁崇考察天象,吏部尚书崔宏总负责,确定永久遵行的各项制度。他为了加快本民族的文明速度,尊崇儒学,兴办学校,设立五经博士,增加国子太学学生名额,太学学生达三千人。

拓跋珪迁都平城后,不仅将拓跋部人迁到平城,而且还将几十万汉族人民和其他民族的人民都迁到平城附近,对他们实行“计口授田”,即根据人口分给他们土地和耕牛,强迫他们进行农业生产。平城附近,被划为“王畿”,王畿之外,又设“四维”、“四方”,统称“八国”,由皇帝直接派官员管理,管理这些地方的官员叫“八部大夫”。原来以游牧为业的鲜卑人,在“方”、“维”内定居下来,原来的“部大人”被皇帝任命的官员所代替,这些官员不同于原来的“部大人”,他们主要的任务是监督和劝课农耕。朝廷按照各地收入多少,来考核官吏的政绩。这些对于拓跋部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进步,它标志着拓跋部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迈进封建文明的大门。

拓跋珪统治晚期,性情暴躁,喜怒无常,据考证,可能是患有精神分裂症。他有时一连几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自言自语,好像与鬼神对话一样。他怀疑群臣和左右侍从,认为没有一个人可以信任。文武百官前来奏事时,拓跋珪便回忆以前旧怨,盛怒之下,就会立即将他杀死。他一旦发现大臣脸色有些异常,或者呼吸不大均匀,或者走路时脚步不稳,或者言辞有点差错,都被认为是心中怀有恶意而流露于外的表现,就将他们杀死,然后把尸体陈列于皇宫前面。皇帝的残暴,使朝臣人人自危,朝廷内外,危机重重。

409年(东晋义熙五年),拓跋珪被他儿子拓跋绍杀死,年仅39岁。当时太子拓跋嗣逃亡在外,听到消息后,回到京城,在文武百官的支持下,杀死拓跋绍,继承了皇位,历史上称魏明元帝。拓跋嗣在位很短,423年(北魏泰常八年)病死。太子拓跋焘即位,他就是最后完成北魏统一北方大业的世祖太武帝。

拓跋焘即位时,北方与北魏政权同时存在的还有北燕、北凉、大夏等,北魏的北面还有一个正在强大的游牧民族柔然。大夏和柔然,是北魏的两个劲敌。(www.xing528.com)

拓跋珪像

柔然是鲜卑的一支,又叫蠕蠕或芮芮,长期游牧在拓跋部的北边,冬天从漠北迁到漠南,夏天又回到漠北。柔然世代臣服拓跋代国,前秦灭亡代国后,柔然便归附匈奴刘卫辰部。拓跋珪复国,于391年(北魏登国六年),亲率大军出击柔然。把柔然部众全部迁到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394年(登国九年),柔然首领社山仑逃走,并征服了另外一个游牧部落高车诸部,雄踞漠北,自称豆伐可汗,建立起一个很强大的游牧政权。它所统辖的地区,东到朝鲜故地之西,西到焉耆(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北到贝加尔湖,南面与北魏隔一片宽阔的牧地。柔然经常骚扰北魏北部边境,成为北魏的重大边患。在拓跋嗣时期,北魏大将长孙嵩被柔然包围在牛川(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拓跋嗣率兵亲征,杜山仑才退走。423年(泰常八年),柔然又进犯北魏边境。拓跋嗣下令修筑一条从赤城(今河北赤城)到五原的长城,并设置一些镇戍,防止柔然南下,保卫首都平城。由于柔然作为游牧民族,飘游不定,北魏一时难以制服它,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424年(始光元年),柔然纥升盖可汗郁久闾大檀听到拓跋嗣去世的消息,率六万骑兵攻入云中,屠杀掳掠城中官民,并攻陷旧都盛乐。这使北魏都城受到严重威胁,朝廷上下一片恐慌。刚继位的新主拓跋焘立即率军亲征,从平城出发,经三天两夜,抵达云中。郁久闾大檀引兵把魏军包围五十余重,柔然的骑兵逼近拓跋焘的马头,紧紧排列,如同一堵墙。北魏将士十分恐惧,而拓跋焘却神情自若,非常镇静,才使军心渐渐稳定下来。郁久闾大檀命他侄子郁久闾于陟斤为主帅,指挥作战。拓跋焘身先士卒,英勇拼杀,将郁久闾于陟斤射杀。郁久闾大檀惊慌失措,下令撤退,北魏军队这才解围。

为了防止柔然再次来犯,当年十二月,拓跋焘派安集将军长孙翰、安北将军尉眷率兵,主动出击柔然,拓跋焘亲自率领主力进驻柞山(今山西省大同市西)。柔然部众向北逃窜,魏军跟踪追击,大胜而归。

425年十月,拓跋焘兵分五路,再次征伐柔然。北魏大军抵达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地区),舍弃辎重,轻骑各带十五日军粮,深入沙漠腹地攻击柔然。柔然部众向北逃走,不见踪影。

429年(神二年)四月,拓跋焘又率军亲征,大规模地征讨柔然。拓跋焘率大军抵达漠南后,舍弃辎重,轻骑前进,直达栗水(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西北部)。柔然可汗郁久闾大檀毫无防备,部众和牲畜布满田野,见魏军突然到来,纷纷四处逃散。郁久闾大檀也向西逃走,不见踪影。拓跋焘派兵分头搜寻,在东西五千里、南北三千里范围内,俘杀大量柔然人。柔然原来控制的各部落,先后归降北魏,有三十余万落。魏军俘获战马一百多万匹,还有大量牲畜、车辆、帐篷等,大获全胜。

拓跋焘回师途中,又顺路袭击高车,降服数十万落,俘获马、牛、羊百余万。

拓跋焘将归降的部众迁到漠南,安置在东至濡源(今河北省东北部),西到五原(今内蒙古包头市)阴山的三千里范围内,让他们耕田放牧,向北魏朝廷交纳贡赋。从此后,北魏民间的马牛羊和毡毛、皮革的价钱都跌落了。经过这次重大打击,柔然再也无力南下进攻北魏,北魏彻底解除了北部边患。

拓跋焘在进攻北方强敌柔然的同时,对他西部的大夏政权也发动了进攻。

大夏是匈奴族铁弗部赫连勃勃所建立的政权。赫连勃勃本姓刘,与刘渊是同族,他的曾祖父刘武,刘聪时因为是宗室,封为楼烦公,拜安北将军、监鲜卑诸军事、丁零中郎将,雄踞肆卢川。后为鲜卑拓跋猗卢所败。他的祖父刘豹子时,又招集部落,重新强大起来。石虎封他为平北将军、左贤王、丁零单于。他父亲刘卫辰时,又入居塞内,苻坚封他为西单于,到前秦统治瓦解时,他已占据朔方之地,有将士三万八千人。后刘卫辰被北魏拓跋珪所杀,赫连勃勃投奔后秦姚兴高平公没奕于,姚兴封他为安北将军、五原公,并配给他二万多兵力,令他镇守朔方,抗击北魏。

姚兴和没奕于都认为赫连勃勃是“济世之才”,姚兴要与他共同平定天下,没奕于将女儿嫁给勃勃。可是赫连勃勃是个野心很大的人,他决不甘心久居人下。406年(东晋义熙年),他杀死岳父没奕于,兼并了他的部众。407年便自称天王、大单于,建元龙升元年,设置百官。他认为匈奴是夏后氏的后代,所以国号为大夏。又认为匈奴从母姓刘不合理,他改姓赫连,意思是刚强锐利,如同钢铁一样,无坚不摧。从此,他脱离了后秦统治,割据一方。413年(义熙九年),定都统万(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白城子)。他凭着自己强大的骑兵,不断侵扰后秦北边,消耗后秦国力。417年(义熙十三年),东晋刘裕率军北伐,灭亡后秦。刘裕南回,赫连勃勃乘机打败刘裕留下的部队,攻占了长安。418年,赫连勃勃称皇帝,留他儿子赫连珪守长安,自己回到都城统万。

赫连勃勃特别凶狠残暴,他所建立的政权不是靠发展生产来维持,而是靠他的骑兵到处烧杀抢掠来保证供应。他嗜杀成性,在打败南凉秃发傉檀时,杀伤万计,把人头堆在一起,号“髑髅台”,当做景观来欣赏。他命将作大匠(管建筑的官)叱于阿利征发夷夏十万多人修建都城统万,为什么修建都城叫统万呢?赫连勃勃说:“朕要统一天下,君临万邦,所以名统万。”

统万城有四个门,东门叫招魏门,南门叫朝宋门,西门叫服凉门,北门叫平朔门。统万城可以说是用各族人民的血肉筑成的。在修城时,所用的土要蒸过再用,墙修好后,用铁锥加以查验,如果铁锥插入一寸,就要杀掉筑墙的人,然后把尸体和泥土一起筑城,民工死亡无数。赫连勃勃还征集工匠打造兵器,兵器打成之后,用箭射甲,射不穿甲就杀死制造弓箭的工匠;如果箭穿透甲,就斩制造铠甲的工匠。由此而被杀的工匠有数千人。

赫连勃勃不仅对平民百姓如此,对文武百官也是如此。他常常把弓、剑放在身边,如果讨厌谁或忽然愤怒时,便随手杀人。大臣如果侧目看他,就要将眼珠挖出;如果谁放声大笑,就要被豁开嘴唇,砍下脑袋;如果谁敢进谏,就先截断舌头,然后杀死。如此残暴的统治,使朝野内外,人人自危,朝政不稳。

425年(北魏始兴二年),赫连勃勃去世,诸子争位,相互残杀,后来他的三儿子赫连昌继位,大夏国力受到严重削弱。

426年,拓跋焘乘大夏衰落之机,兵分两路,进攻大夏。一路攻长安,一路攻统万。当年便攻下长安,第二年攻占统万。直到431年(神四年),北魏才最后消灭大夏的残余势力,大夏灭亡。大夏政权共历25年(407—431年)而亡。

拓跋焘灭亡大夏后,便将进攻的矛头指向占据辽东、辽西的北燕政权。

北燕是后燕政权在辽西的延续。当年拓跋珪攻下中山后,后燕主慕容宝率众奔辽西龙城。至此后燕仅有辽西等辽水流域的地方,地狭力弱,而宗室还互相残杀,慕容宝被杀死。他的后继者慕容盛和慕容熙都是荒淫残暴之徒。407年(晋义熙三年),中卫将军、鲜卑化汉人冯跋推慕容宝的养子高句丽人高云(又称慕容云)为天王,杀死慕容熙,后燕至此灭亡。

后燕自慕容垂至慕容熙,共历24年(384—407年)而亡。

409年(东晋义熙五年),高云被部下所杀,冯跋称天王,建立北燕。

冯跋字文起,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县)人。祖父冯和,永嘉之乱时,避乱到上党(今山西长子县境)。父安,在西燕为官,西燕灭亡,迁居龙城。慕容宝末年,任中卫将军。在慕容熙执政时,由于赋役繁重,人人思乱,冯跋就与他兄弟等二十二人定计,杀死慕容熙,拥立高云。后高云被杀,冯跋称天王,建元太平,国号仍旧为燕,史称北燕。冯跋继承后燕的典章制度,但冯跋执政期问,北燕政局比较稳定。他勤于政事,政治比较清明。下令革除前朝苛政,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他规定老百姓每人植桑一百株,种柘(也叫黄桑,叶可喂蚕)二十株,使辽东地区的蚕桑业得到发展。他还禁止贿赂得官;兴办学校,发展教育;崇尚节俭,反对厚葬等等,北燕的社会比较稳定。

430年(北魏神三年),冯跋病死,他的弟弟尽杀冯跋的儿子,自立为燕天王。431年,北魏前来进攻,辽东等四郡投降,北魏迁四郡民三万余户而归。从此北魏不断进攻,直到436年(北魏太延二年),冯弘在北魏强大攻势下,烧毁龙城宫殿,逃往高句丽,北燕至此灭亡。北燕从冯跋至冯弘,共历28年(409—436年)而亡。

拓跋焘灭掉北燕后,北方所存在的对手就只有河西地区的北凉了,于是,拓跋焘集中兵力,向北凉发动了进攻。

久据河西走廊的张氏前凉被前秦苻坚灭亡后,河西走廊一度归属于前秦。前秦在淝水之战失败后,国力衰弱,河西地区的各少数民族上层分子乘机纷纷建立政权,从淝水战后的385年(东晋太元十年)到北魏灭北凉,统一北方的439年(北魏太延五年),短短的55年时间里,河西地区先后并存四个政权,即氐人吕光所建的后凉;鲜卑秃发部秃发乌孤建的南凉;卢水胡沮渠蒙逊建的北凉;汉人李暠建的西凉。

前秦苻坚统一北方后,于383年(晋太元八年)命太尉吕婆楼的儿子吕光统率七万五千步骑兵征讨西域。吕光到达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西域三十多个国家陆续归附。苻坚任命吕光为使持节、都督玉门以西诸军事、安西将军、西域校尉,经营西域。苻坚淝水战败后,吕光率军东归,走到玉门关,前秦凉州刺史梁熙发兵,在酒泉拦截吕光,吕光大败梁熙,乘机占领凉州刺史的治所姑臧城(今甘肃武威)。386年(太元十一年),自称使持节、侍中、中外大都督、督陇右河西诸军事、大将军、凉州牧、酒泉公。历史上称他的政权为后凉。389年,吕光称三河王,396年称天王。

吕光占据凉州后,刑法苛刻,晚年又听信谗言,朝政日益衰败,各地反叛不断。他的部将沮渠蒙逊、段业起兵反吕光,拥兵自立。399年(晋隆安三年),吕光死,太子吕绍继立,吕氏子孙开始互相残杀,国力更加削弱。吕隆执政时,后秦姚兴、南凉秃发傉檀、北凉沮渠蒙逊交相进攻,战争连年,生产大受破坏,国库空虚,百姓更是饥苦难熬,无法生活下去。在沮渠蒙逊围困姑臧时,姑臧城内一斗米卖五千文,人吃人,饿死十多万口人。城门昼夜紧闭,不准百姓出城砍柴。老百姓乞求出城为其他族做奴婢的,每天都有数百人。吕隆怕扰乱人心,竟丧心病狂地将这些百姓杀死,尸体堆满街道。在这种走投无路的情况下,403年(晋元兴二年),吕隆向后秦投降,后凉灭亡。后凉自吕光据凉州到吕隆投降,共历18年(386—403年)。

在后凉晚期,河西地区进入分裂割据时期,继后凉之后,出现南凉、西凉、北凉并立的局面。

南凉是河西鲜卑秃发氏所建立的政权。“秃发”是“拓跋”的不同译法,是拓跋鲜卑的一支,在汉、魏之际,由部族酋长秃发疋孤统率,由塞北迁到河西,所以又称“河西鲜卑”。他们在河西地区定居下来,进行畜牧和农业生产。到秃发乌孤时,部众强大起来。吕光据凉州,封秃发乌孤为冠军大将军、河西鲜卑大都督、广武县侯。397年(晋隆安元年),秃发乌孤自称大将军、大单于、西平王,定都廉川堡(今青海乐都县东)。后攻占金城,改称武威王,迁都乐都(今青海乐都)。399年,乌孤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他的弟弟秃发利鹿孤继立,迁都西平(今青海西宁),改称河西王,向后秦姚兴称臣。利鹿孤死,他的弟弟秃发傉檀继立。又将都城迁回乐都,改称凉王,历史上称这个政权为南凉。

后凉吕隆投降后秦,姚兴取得姑臧,由于姑臧距长安太远,后秦无力派兵统治,便命秃发傅檀为凉州刺史,镇守姑臧。傅檀占据姑臧后,立即与姚兴决裂,成为独立的割据政权。秃发傅檀非常好战,407年(义熙三年),他大举进攻北凉沮渠蒙逊,结果被蒙逊打败。这一年,大夏赫连勃勃又来进攻,掠走百姓二万七千余口,牛马羊数十万头,给南凉以沉重打击。秃发傅檀再次进攻北凉,又被沮渠蒙逊打败。他在河西走廊已没有立足之地,只好迁都回乐都。沮渠蒙逊穷追不舍,曾三次包围乐都。由于连年累月的战争,生产无法进行。傉檀为解决粮食危机,进攻西部乙弗部,夺取些羊马。西秦乞伏炽磐乘机占领乐都,并将城中文武百姓万余口迁到袍罕(今甘肃临夏县东北)。都城已失,部下逃散,傉檀无路可走,只好于414年(义熙十年)投降西秦,南凉灭亡。南凉自秃发乌孤称王到傉檀投降西秦,共历18年(397—414年)而亡。

南凉灭亡后,河西地区只剩下西凉和北凉两个政权了。

西凉是汉人陇西大姓李暠所建立的政权。李暠,字玄盛,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吕光末年,段业叛据张掖,自称凉州牧,以李暠为效谷令,后为敦煌太守。400年(晋隆安四年),李暠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公,领秦凉二州牧,建年号庚子,历史上称他的政权为西凉。于是,分封官吏,攻取玉门关以西地区,并且大种田谷,准备东伐北凉。但是,西凉是河西诸凉中力量最弱的一个,它所统辖的地区只有今天甘肃的酒泉、玉门、安西、敦煌几个县的地方,并且只有三万步骑兵,根本无法与别的政权相比。不过,李暠是位博涉经史的儒生,他大力提倡发展儒学,兴办学校,增加高门学生五百人。河西名儒刘昞、宋繇等都被他重用。他对河西文化的保留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405年(义熙元年),为了东抗北凉沮渠蒙逊,迁都酒泉,但国力有限,李暠统一河西的愿望无法实现。417年(义熙十三年),李暠病死,李歆继位。

李歆继位后,不恤民力,大修宫殿,并且严刑峻法,统治残暴,使西凉国力更弱,再加上北凉沮渠蒙逊不断进攻,政权衰落下去。420年(宋永初元年),李歆听说北凉沮渠蒙逊要出兵东伐西秦乞伏炽磐,就想乘机偷袭沮渠蒙逊的根据地张掖,不想正中沮渠蒙逊的圈套。蒙逊根本没去东征,而是把军队埋伏在西凉进军的路上。李歆率步骑三万,倾巢而出,结果全军覆灭,李歆也战死,西凉灭亡。西凉自李暠称王到李歆战死,共历21年(400—420年)。

西凉灭亡后,北凉统一了河西走廊,成为十六国后期河西诸凉中最强大的政权。

沮渠蒙逊,临松(今甘肃张掖县境)卢水胡人。匈奴设左、右沮渠官,蒙逊的祖先为左沮渠官,便以官为姓。卢水就是今天甘肃的黑河,沮渠氏世代居住在这里,为部落酋长,都以雄健勇猛而著称。蒙逊的祖父沮渠祁复延,封狄地王;父亲法弘,任苻坚的中田护军。蒙逊继统父亲部众,他雄才大略,有勇有谋,被诸胡所推崇。他们主要集中居住在河西走廊的张掖一带,是河西地区较有实力和影响的军事力量。397年(晋隆安元年),后凉吕光命蒙逊的伯父沮渠罗仇、麹粥与他弟弟吕延一起征伐西秦,结果失败,吕延战死,吕光怪罪罗仇和麴粥,将他们俩杀死。当时蒙逊正在姑臧领兵,担任保卫工作。当罗仇与麴粥的尸体运到临松时,卢水胡诸部都来送葬,有万余人。蒙逊也回到临松,他以为伯父报仇为名,与诸部结盟起兵,攻下临松郡,屯据金山(今甘肃山丹县境)。他与堂兄沮渠男成共推后凉建业太守段业为主。段业称大都督、凉州牧、建康公;以蒙逊为镇西将军、张掖太守;男成为辅国将军、酒泉太守。段业占据张掖,称凉王。401年(隆安五年),蒙逊诬告男成谋反,诱使段业杀成男。蒙逊又以段业滥杀无辜为借口,乘机攻杀段业,攻下张掖,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张掖公,改元永安,历史称他的政权为北凉。

沮渠蒙逊像

蒙逊占据张掖后,以张掖为据点,四面出击。他几次围攻南凉,迫使秃发傉檀放弃都城姑臧,迁都乐都。蒙逊占领姑臧,并把都城迁到这里,改称河西王。随后又进攻西凉,消灭西凉,占领酒泉、敦煌等地,统一了河西走廊。他全盛时期,拥有武威、张掖、敦煌、酒泉、西海、金城、西平、乐都等广大地区,就连西域各国都纷纷向他称臣。

沮渠蒙逊不仅有卓越的军事才能,能征善战,而且还有丰富的统治经验。他虽是卢水胡人,但已完全汉化,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他博涉经史,深明治国之道,并且有较丰富的封建政权管理经验。在用人上知人善任,没有民族偏见,只要有才能,都给予重用。如阚骃、张湛、刘昞、索敞、阴兴、宗钦等,这些人既有河西旧姓,又有避难来此的中原士人,都被他重用。他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减免百姓徭役,使百姓专心生产,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统治政策,这是他政权能够稳定和强大的重要原因。沮渠蒙逊统治最值得称颂的是他重视文化教育,崇尚儒学。对于那些汉族文人,都加以重用。沮渠蒙逊在平西凉酒泉时,从宋繇家中得到数千卷书,蒙逊慨叹道:“我不以打败李歆为喜,高兴的是得到了宋繇!”可见他对汉族文人的重视。

蒙逊这种重视汉族文化,崇礼儒学,重用汉族文人的思想被他的后继人沮渠牧犍所继承。他拜儒学大师刘昞为国师,并亲自率百官跟刘昞学习。437年(宋元嘉十四年),牧犍派使臣到宋,送给刘宋河西文人所著的书籍一百五十四卷,可见河西地区文人之多,文化之盛。从这方面可以说,沮渠氏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保存、发展和传播,贡献是巨大的。

433年(宋元嘉十年),蒙逊病死,他的三儿子沮渠牧犍继位。这时北魏已统一中原和关中地区,于439年(北魏太延五年),拓跋焘率军进攻北凉,占领姑臧,擒牧犍,北凉亡。北凉自沮渠蒙逊到牧犍,共历39年(401—439年)而亡。

至此,拓跋焘以其卓绝的军事才能,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大业,从而结束了130多年五胡十六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即南北朝时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