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灭亡后,以司马睿为首的汉族地主阶级在江南建立起东晋偏安政权,而北方地区则成了少数民族的天下。入居北方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相继在北方建立起自己的政权,北方的历史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十六国是指匈奴族所建的汉及前赵、夏;羯族建的后赵;鲜卑族建的前燕、后燕、西秦、南凉、南燕;氐族建的成汉、前秦、后凉;羌族建的后秦;卢水胡建的北凉;汉族建的前凉、西凉、北燕等十六个政权。其中汉与前赵算做一个政权。这些政权除成汉为巴蜀地区外,都在中原地区。当然,从刘渊建国到北魏统一北方这一百三十多年历史中,参加中原角逐的还不止这十六个政权,还有汉人冉闵建立的魏、丁灵翟氏建立的魏、武都氐帅杨氏建立的仇池国、鲜卑慕容氏建立的西燕、鲜卑拓跋氏建立的代五个政权,总计先后建立了二十一个政权。从时间上看,十六国时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以淝水之战为界线,淝水之战以前为前期,北方主要出现了汉、前赵、后赵、冉魏、前凉、前燕、前秦等政权。淝水之战后,北方再度分裂,出现了后秦等十三个政权。
十六国时期,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战乱一直是其时代的主要特征。那些胡族军事贵族为建立和保卫他所建立的政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整个北方动荡不安,难觅一块净土。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各族人民在血雨腥风的战争中,增进了相互的了解和联系,他们打破了原有的生活习俗和地域,各民族人民相互学习,从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地出现了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过程。民族融合构成了这一时代的主旋律。
304年(太安三年),刘渊建立匈奴汉国,拉开了五胡十六国时代的序幕,这是十六国时期北方第一个胡族政权。刘渊死后,刘聪灭亡了西晋,成为中原势力最强大的割据政权。
刘聪名义上是中原霸主,可他的政权内部很不统一,他的军队是各种割据势力的联合体,表面臣服他,暗地里都在不断地发展自己的势力。他的干将石勒以襄阳(今河北邢台)为根据地,占据河北;刘聪的堂弟刘曜以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的头衔,坐镇长安,控制着关中地区,此外还有许多割据势力,各据一方。刘聪实际控制的地盘只不过是今天的山西西部山区和汾河河谷等地。可刘聪却满足这种表面上的虚荣,政治上没有什么建树,生活中荒淫残暴,这就注定了这个胡族政权是个短命政权。
刘聪为了便于对所征服地区各族人民的统治,他强行地将被征服地区的各族人民迁到他的统治中心——都城平阳(今山西临汾市)所在的并州地区,实行胡、汉分治,就是将汉人和胡人分开管理。设左右司隶和内史等官,管理汉人,设单于左右辅和都尉等官,管理胡人。这种政策被十六国前期各胡族政权的统治者所采用,胡族的地位远远高于汉族。这种胡、汉分治的政策阻碍了各民族间的融合。
刘聪是一个极端荒淫残暴的统治者。他即位不久,便纳太保刘殷的两个女儿为左右贵嫔,不久又娶了刘殷的四个孙女为贵人,姑姑和侄女共同侍奉一个皇帝,刘聪对“六刘”特别宠爱,居后宫之首。后又立中护军靳准的两个女儿月光、月华为皇后,又纳中常侍王沉养女为皇后。后宫中拥有皇后玺绶的有七个人,就是说,一个后宫竟有七个皇后,这真是亘古未有的荒唐事。他整日沉于酒色,不理朝政。有时在后宫与宫人喝酒、玩乐、醉得三天三夜都不省人事。他还特别残暴,嗜杀成性,一言不合,就把大臣杀死,如大臣綦毋达、公师彧、王琰、朱诞等,都无缘无故被杀。因他要吃的鱼蟹供应不上,他就将管这事的官吏左都水使杀死;宫殿没有按期交工,就将负责建筑的将作大匠杀死。他杀死自己的弟弟刘义时,还把他弟弟手下的无辜士兵杀死一万五千多人,几乎平阳的街巷都找不到人了。他为了能专心地追求享乐,他把政事交给他的儿子刘粲。有其父必有其子,刘粲在荒淫奢侈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整日胡作非为,亲近小人,残害忠良,严刑酷法,一意孤行。在他们的残暴统治下,汉国的各族人民走死逃亡,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318年(晋大兴元年),刘聪终因荒淫过度而死亡。刘粲不仅继承了他父亲的皇位,也继承了他父亲的皇后,靳准的女儿在刘聪死后,被尊为皇太后,按辈分来讲,她应是刘粲的母亲辈。刘粲却以靳氏为妻,经常临幸靳氏。这是匈奴族的风俗,就是父亲死,儿子可以把他的继母娶为妻子。他因宠爱靳氏,便重用靳氏的父亲靳准,任命靳准为大将军、录尚书事,军政大权都交给他。靳准的野心很大,独揽大权后,就在刘粲即位的当年发动了政变,杀死刘粲,并将刘氏一家,不论男女,一律杀死,还把刘渊、刘聪的坟墓掘开,鞭尸扬骨。靳准自称大将军、汉大王,至此,刘渊所建的匈奴汉国就灭亡了。
靳氏叛乱的消息传出后,占据关中的刘聪的族弟刘曜从长安赶来,他要消灭靳准,替刘家报仇,实际上是想乘机夺取皇权。当他率军走到赤壁(在河东皮氏县西北赤石川),正赶上从平阳逃来的大臣呼延晏等,探听京中消息后,刘曜没有等得及到平阳,在这里就继了皇帝位,改元光初(318年),第二年移都长安,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实质上它是匈奴汉国在关中地区的延续。
刘曜称帝后,为拉拢石勒,封石勒为大司马、大将军,晋封为赵公,相约共同进攻靳准。这时,靳准的部下将靳准杀死,推靳明为主,并把所获得的西晋传国玉玺送给刘曜,准备投降刘曜。石勒闻讯后大怒,急攻平阳,靳明大败,就向刘曜求救。刘曜派刘雅去救靳明,刘雅将平阳士女一万五千多人迁到长安。刘曜杀靳氏男女,而石勒却攻占了平阳。从此,石勒与刘曜关系破裂。石勒回到河北,于319年(晋大兴二年),在襄国称赵王,建立起新的割据政权。为区别刘曜所建政权,史称石勒所建的政权为后赵。从此,中原大地进入了两大割据政权前赵、后赵互相征战时期。
刘曜所建立的前赵政权与匈奴汉国是如出一辙,可以看成是一个政权,在统治政策上也是一脉相承的。如胡、汉分治政策,但刘曜的统治比刘聪统治相对开明一些,如任用一些汉族地主做官,恢复统治地区的租役制度等。在匈奴汉国时,国家没有固定的赋税制度,国家和统治者们需要多少,就从老百姓那里强行征调和抢劫多少,老百姓负担特别重。前赵建立了固定的赋税制度后,相对地有了制度可依,百姓负担相对也就减轻一些。
刘曜作为一个匈奴族军事贵族,有一点与刘渊、刘聪非常相同,那就是嗜杀与好战。刘曜从当皇帝之日起,就一刻不停地进行内外征战。他首先是稳定他的统治中心关中地区。当时关中陇右一带,居住许多氐族和羌族。320年(晋大兴三年),关中的巴氐人起来造反,他们推举巴氐归善王句渠知为首领,一时之间,关中地区的氐、羌、羯各族都纷纷起来响应,人数达到三十多万,关中地区大乱,吓得统治者们黑天白天都关着城门。刘曜采取“安抚”政策,平定了这次反抗,并将巴氐等族部落二十多万口都强行迁往长安。然后又攻打巴氐杨难敌,平定秦州刺史陈安的反叛。
政权内部稳定后,他开始向周围的其他割据政权宣战。这时,他拥有军队二十八万五千人,每到出战时,他就将军队沿黄河岸边排开,长达百余里,并擂鼓助威,河水为之翻滚。刘曜就以这些军队为资本,四处征战。他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进攻河西地区汉族张氏所建的前凉政权,前凉王张茂被迫向刘曜称藩臣服,并派使臣向刘曜纳贡,刘曜才班师回朝。
刘曜不顾国力,与占据洛阳以东地区的石勒所建的后赵政权进行频繁战争。其中大规模战争有两次。
325年(晋太宁三年),石勒将领石他,从雁门关出上郡,袭击前赵安国将军北羌王盆句除,俘获三千余落,获马牛羊百余万头。刘曜闻讯后大怒,拂袖而起,派中山王刘岳率军追击,自己殿后。刘岳追上石他,将石他杀死,把石他所抢去的人口和牛羊全都抢回来。随后,刘曜派刘岳进攻石生于洛阳金墉城。石勒命石虎率兵四万援救石生,与刘岳大战于洛水西岸。刘岳大败,退保石梁戍(在洛水北岸),被石虎团团围住。刘岳外无援兵,内无粮草,只好杀马来做军粮。刘曜急忙率大军来援救,屯兵在金谷(今河南洛阳市西北),夜里军中士兵无缘无故地发生骚乱,士兵四处逃散,刘曜便将军队退到渑池(今河南渑池),夜里军中又无故发生骚乱,士兵又溃散,军心涣散,战斗力丧生。刘曜没办法,只好退回长安。不久,石虎攻下石梁戍,生擒刘岳及将士三十多人,将他们送到襄国,而将前赵士兵一万六千人都活埋了。
328年(晋咸和三年),石勒再次派石虎,率四万大军,从轵关(河南济源县境)西攻刘曜,刘曜亲率水陆精锐部队从潼关来迎击石勒。石虎见刘曜来势凶猛,吓得急忙退兵。刘曜一路追来,大战于高侯(今山西闻喜县境),杀死石虎大将石瞻,陈尸二百多里。石虎大败,逃奔朝歌(今河南淇县)。刘曜乘胜追击,围攻后赵石生所守的洛阳金墉城。石勒闻讯后,亲率大军前来援助。
刘曜久攻金墉城不下,又听说石勒来援,心里有些害怕。他撤出围攻金墉的军队,在洛阳的西北摆开战阵,南北十余里。石勒见刘曜竟按他所预料的下策部署的军队,高兴地对部下说:“你们可以祝贺我了。”
于是,石勒率军进入洛阳城,准备与刘曜大战一场。
大战的那一天,石勒派石虎率步兵三万,从城北向西进攻刘曜的中军;派石堪、石聪等各率八千精锐骑兵,从城西向北进攻刘曜的前锋部队;石勒自己出洛阳阊阖门,夹击刘曜大军。在这生死关头,石勒全力以赴,而刘曜却沉醉在酒中。匈奴族作为游牧民族,常年生活在高寒的塞外,为了抵御寒冷,匈奴族男人大都好喝酒。刘曜更是嗜酒如命,临出战前,饮酒数斗。他常乘一匹红马,无故马失前蹄,将刘曜从马上摔下来。刘曜便改乘小马,临出发前,又喝一斗多。到了西阳门,石堪所率骑兵冲杀过来,刘曜的军队大败。刘曜还没有醒酒,醉眼蒙眬地骑着小马逃跑,马陷到石渠里,刘曜被摔到冰上。没等他从冰上爬起来,就被后赵士兵刺伤十余处,被石堪活捉。石勒大破前赵军队,斩首五万多。
一场生死之战就在刘曜醉梦中戏剧性地结束了,等刘曜彻底清醒时,已成了石勒的阶下囚。不久,被石勒杀死。石勒乘胜追击,消灭前赵的残余势力。第二年(329年),攻占长安,占据关中地区,前赵最后灭亡。
从刘渊称汉王起,到刘曜儿子刘熙被俘止,汉和前赵共经历26年而亡(304—329年)。从此,匈奴族这个强大而又剽悍的民族便基本上退出了北方纷争的历史舞台,并逐渐地融合到汉民族中去了。
前赵灭亡后,石勒所建立的后赵便成了中原地区最大的霸主。
石勒,字世龙,上党武乡县(今山西榆社县境)羯族人,石勒这个姓名,是后来汲桑替他取的。他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从小便给人家打工。西晋惠帝末年,他被东瀛公司马腾卖给山东茌平师懽家为奴,后被释放,联合王阳等七个人,组成“八骑”,到处以抢劫谋生。后来他们队伍增加到十八骑,这就是石勒从奴隶到将军起家的资本。后投奔刘渊,为刘渊建立匈奴汉国和推翻西晋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在石勒的一生中,对他建立霸业有过重要影响的一个人,那就是张宾。
张宾,字孟孙,赵郡中丘(今河北内丘西)人。他博学多才,有计谋。永嘉之乱后,他没有离开中原南下,而是在刘渊手下为辅汉将军。当时石勒也投到刘渊旗下,带兵下山东(此山东是指太行山以东地区),张宾也随军到山东。
他提着剑来到石勒帐前高喊求见,石勒便将他收到自己手下。张宾为他出计谋,几乎是箭不虚发,着着应验。石勒对他很信任,也很尊重,每到上朝时,石勒只喊“右侯”,而不喊他的名字。
在石勒队伍发展壮大和转战南北、建立政权过程中,许多计谋都出自张宾之手。石勒主要在黄河以北的中原一带活动,他主要是进攻那些汉族地主所建的坞壁。石勒部队军纪很好,他每攻占一个地方,就将那些身体强壮的男丁编入军队,对那些老弱百姓进行安抚,军队不到处抢掠,所以得到百姓的拥护,许多地主坞壁都纷纷投降石勒。他尊重那些有知识的汉族地主,将这些人集中在一起,建“君子营”,对他们进行保护。石勒在消灭东海王司马越的十余万军队,歼灭西晋主力后,又同王弥等攻下洛阳,为推翻西晋统治立下大功。
石勒虽然投靠刘渊,但他不是那种久居人下的人,他在不断地发展着自己的势力。在攻陷洛阳之后,他用计诱杀了大将王弥,吞并了王弥的部众。王弥本想吞并石勒,但却轻率地参加石勒的宴会,结果在宴席上被石勒亲手杀死。石勒吞并王弥后,势力大增,便开始向江汉地区进攻。
312年(永嘉六年),石勒屯驻葛陂(今河南新蔡北),琅玡王司马睿集中江东大部分兵力于寿春,派纪瞻为扬威将军,统率众军,对抗石勒。石勒几次南攻都失败了。正逢江南雨季,大雨连绵不断,下了将近三个月。石勒的士兵大多是北方人,不适合南方气候,再加上没有粮食吃,又流行瘟疫,士兵死亡很多。在这种情况下,何去何从,石勒与部下进行了一次很有意义的商讨。张宾建议北返占据邺城(今河南安阳市北),邺城有三台之固,西接平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以此为根据地,经营河北地区(指黄河中下游以北地区)。(www.xing528.com)
石勒采纳张宾的计策,挥师北上。张宾又建议,邺城三台守卫坚固,一时难以攻下,应先取襄国(今河北邯郸),以为都城。刘琨、王浚是大敌,应乘他们防御未固,打他个措手不及。于是,石勒占据襄国,并以此为根据地,向刘琨、王浚发动了进攻。
王浚是西晋幽州刺史。晋末天下大乱,王公大臣纷纷南下,他率部众据幽州,与诸胡对立。他占据幽州,拥有重兵,便想自立称帝。石勒北上后,首先将矛头指向王浚。但王浚势力很大,硬攻难以取胜。石勒采纳张宾之计,利用王浚急于称帝的心理,派使臣送去珍宝,并劝王浚称帝,自己情愿称臣。王浚信以为真,放松了警惕。石勒暗地加紧准备,想偷袭王浚。
314年(建兴二年),石勒亲自率骑兵前往幽州。他们昼夜兼程,很快来到幽州治所蓟(今北京城西南)。兵临城下,王浚毫无准备,部将要出兵攻击,王浚却说:“石公来,是要拥戴我即帝位的,谁再说出击,一律处斩!”
石勒敲开城门,怕王浚设下伏兵,在大军前,先将数千头牛羊赶入城,说是给王浚送礼,实际上是探王浚虚实,用牛羊填满街道,令王浚军队不能出击。就这样,石勒兵不血刃,占领了幽州,斩杀了王浚。
除掉王浚后,下一个目标便是并州的刘琨。
刘琨(271—318年),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人。年轻时与祖逖是好朋友,曾“闻鸡起舞”,立志为朝廷做一番大事业,前文已述。307年(永嘉元年),任并州刺史。西晋末年,天下大乱,从皇帝到百姓,纷纷渡江南逃,刘琨忠于朝廷,坚守并州,与胡族军事贵族进行顽强的斗争。他初来并州晋阳(山西太原)时,那里是满目荒凉,荆棘遍地。百姓走死逃亡,所剩无几。刘琨招募流亡百姓,重建家园。经过几年的努力,并州又出现了“鸡犬之声相闻”的相对安定局面,许多流亡百姓也纷纷归附。随着环境的改善,刘琨也变得骄奢淫逸,引起百姓对他的不满,一日之中,有数千人来投奔他,同时也有许多人离开他,他的统治开始不稳。316年(建兴四年),石勒率大军进攻,刘琨战败,逃奔鲜卑段匹石单,不久被段氏所杀。石勒占领了并州。
318年(东晋大兴元年),石勒与刘曜灭靳氏,匈奴汉国亡。319年(大兴二年),石勒称赵王,不久,又攻灭段匹石单。同年,乘祖逖病死,进据河南、皖北。323年(太宁元年),又进兵广固,破青州牧曹嶷,夺取青州。329年(咸和四年),灭前赵,据关陇。这样,广袤的中原大地,除占有辽东一隅的鲜卑慕容氏和河西张氏前凉政权外,均为石勒所统一。330年(咸和五年),石勒自称赵天王,都襄国,不久改称皇帝,改元建平,立子石弘为太子。
石勒是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者中比较开明的一个。他不识字,却很虚心,经常让儒生为他读史书,他从前人的经验和自己几十年风风雨雨的经历中,总结经验教训,立志治理好国家。石勒知人善任,如对张宾的重用。张宾英年早逝,石勒亲往吊唁。石勒不光重用张宾一人,凡是有真才实干的人都给予重用。如任用裴宪、傅畅、杜嘏为经学祭酒,续咸、庾景为律学祭酒,任播、崔濬为史学祭酒。这些都是汉族儒生。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定都襄国后,建立了许多学校,命将臣子弟入学学习,在地方郡国也建立学校,加强对后代子弟的教育。他还学习西晋用人制度,实行九品中正制,这在动乱纷飞的年代,是非常难得的。
石勒具备许多有道明君的素质,如心胸宽阔,不计个人恩怨,善于纳谏等。
石勒出身羯族,他建立政权后,仍沿袭前赵的胡汉分治政策。他竭力提高羯人地位,称他们为“国人”,严禁称“胡”。
石勒出生于穷苦家里,从小就给人家打短工,从事生产劳动,知道粮食来得不容易,农业生产的艰辛。起兵后,有时军粮不继,他也常掠夺百姓粮食,但建立政权后,他还是比较重视农业生产的。为节约粮食,他下令禁止酿酒,这和匈奴刘氏沉迷于酒中,大不相同。他以右散骑常侍霍浩为劝农大夫,与典农使者朱表,典劝都尉陆充等,一齐到州郡巡察,核定户籍,劝课农桑。对农桑发展有成绩的官吏,赐爵五大夫。石勒所收租赋数量是每户收绢二匹,租二斛,这比西晋时百姓课田五十亩,收租四斛,绢三匹,绵三斤,还要轻些。由于石勒重视农业生产,所以后赵粮食储备很多。
333年(咸和八年),石勒病死,年六十岁。他只做了三年皇帝,政权建设还没完成,便一命归天了。由太子石弘继位,不久,石虎便杀死石勒诸多儿子,自立为帝了。
石虎,字季龙,是十六国时期胡族统治者中最残忍、荒淫、暴虐的一个。他是个孤儿,从小被石勒的母亲养大。他自幼就凶狠残暴,在他十七岁时,常用弹丸射伤人,成为石勒军中的祸害。石虎长大后,勇冠三军,他随石勒四处征战,所向无敌。但他本性难改,每攻占一个地方,都进行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很少有活命的。他军令严明,治理有方,为石勒建立后赵立下了汗马功劳。
石勒称赵王后,以石弘为太子,以子石宏为大单于,这引起石虎的不满。石勒病重,大臣们知道,石勒一旦不在人世,石虎将难以控制。大臣徐光和程遐建议应该早些除掉他,以安国家大计。石勒默然不语,没有制裁石虎。
果然不出众人所料,石勒死后,石虎便大开杀戒,先杀死建议石勒杀他的徐光和程遐,自任丞相、大单于,加九锡,总揽朝政。不久,先后杀死石勒诸子,于334年(咸和九年)十一月,称赵天王。第二年正式称皇帝,改元建武,大封百官,以石邃为太子,迁都邺。石虎称帝后,为满足穷奢极欲的需要,大兴土木,仅在邺建长安、洛阳二座宫殿,就耗费民力四十多万。他建造的太武殿,基高二丈八尺,以纹石粹之,东西七十步,南北五十步,皆漆瓦金珰,银楹金柱,珠帘玉璧,更不知花费多少财物和劳力。他抢劫民间妇女充实后宫,竟多达十万多人。为了扩充地盘,他穷兵黩武,四处征伐,这更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各州为他制造兵甲的常达五十万人。这极大地激化了后赵的民族矛盾。
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上行下效。太子石邃比他父亲更凶狠残暴。他虽为太子,但为了能早日当上皇上,他想效法他父亲,要杀石虎而自立。事情泄露,石虎将石邃和他的妻子儿女都杀死,同埋在一个棺木中。他又立石宣为太子,石宣为巩固自己的地位,暗杀他弟弟石韬,并想乘石虎来奔丧的时候,杀石虎而自立。石虎事先闻知这一阴谋,做了防备,捕杀了石宣。
石虎见年龄大的儿子都想杀父自立,便将最小的儿子,10岁的石世立为太子,并将原来石宣的东宫卫士十多万人发配去戍守凉州。
349年(东晋永和五年),一万多名满怀愤怒的戍卒走到雍城(今陕西凤翔),在高力督(这些戍卒大多是身体强壮的男子,所以称高力,他们的头称督)梁犊的领导下,举行起义。梁犊自称征东大将军,挥军向东进攻长安。义军作战英勇,没有武器,就用斧头系上长杆来当武器作战。起义军得到关中地区被压迫的各族人民的支持,队伍迅速壮大到十万人。他们打败后赵长安守军,打出潼关,进至洛川,纵横河南境内,威胁后赵首都的安全。石虎惊恐万状,后来派羌族酋长姚弋仲和氐族酋长苻洪,率领精骑,将起义军镇压下去。梁犊兵败被杀,起义军惨遭杀戮,但各地人民反抗运动仍不断发生。
同年,石虎在人民起义的怒潮中惊恐而死,他的儿子们为争夺皇位,互相残杀。石虎少子石世只在位33天,就被他哥哥石遵所杀。石遵在位183天,被他弟弟石鉴杀死。石鉴在位103天,又被石虎的养孙冉闵与大司农李农合作杀死。后赵政权落入冉闵手中。
冉闵,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县境)人。他是汉族人,从小勇猛善战,被石虎收为养孙,所以又叫石闵。他得到石虎重用,是石虎的一名得力干将。石虎死后,诸子相杀,冉闵乘机发动政变,掌握了后赵政权。
冉闵为了得到汉族人民的支持,利用汉族人民对胡羯统治者的不满心理,下令号召汉族人大杀胡羯人,发动了一场举世震惊的民族大屠杀。
这场不分阶级的民族大屠杀,是西晋末年以来胡汉之间民族矛盾的总爆发,是一场历史的悲剧,不利于北方各民族之间的大融合。
350年(永和六年),冉闵称帝,国号魏,后赵灭亡。后赵自石勒称赵王,到此时共历31年(319—349年)。
冉闵称帝后,派使臣到东晋,请求东晋声援。他让使者告诉东晋说:“诸胡扰乱中原,现在我已将他们杀死。如果能共同讨伐诸胡,可以速派兵来。”
可东晋君臣苟且偷安,无心收复中原,放弃了收复中原大好时机,不肯出兵。冉闵在政治上一意孤行,并且连年征战,实力大损。到352年(永和八年),终于被鲜卑慕容氏所建的前燕所灭。冉魏政权前后只存在三年。
南北朝示意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