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八王之乱:司马氏与八个同姓王的战乱

八王之乱:司马氏与八个同姓王的战乱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先后参加这场战争的司马氏同姓王主要有八个,即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史称“八王之乱”。实际上,参加这场战乱的不只这八王,如还有梁王马司彤等,只不过这八王势力大,故称“八王之乱”。八王势力图平吴之后,晋武帝认为天下太平,四海安宁了,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

八王之乱:司马氏与八个同姓王的战乱

290年(太熙元年),武帝司马炎病死,由他儿子司马衷继位,史称晋惠帝。这个晋惠帝天生弱智,是个白痴皇帝。在惠帝执政期间,天灾严重,战祸频繁,老百姓生活困苦,没有饭吃。有一次闹饥荒,饿死许多人,大臣们把灾情报告给惠帝,让他赶快下令救济灾民。司马衷听到报告后,竟问大臣:“老百姓没有粮食吃,为什么不吃肉粥呢?”

从惠帝即位那天起,他就没有真正掌过权,他一直是外戚和宗室诸王手中的傀儡。这些皇后、皇太后家族的人及司马家族的人,为争夺皇权,发生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和战争。先后参加这场战争的司马氏同姓王主要有八个,即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史称“八王之乱”。实际上,参加这场战乱的不只这八王,如还有梁王马司彤等,只不过这八王势力大,故称“八王之乱”。

西晋为什么建国这么短时间就会发生这么大规模的武装战乱呢?分析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晋武帝司马炎埋下的祸根。

晋武帝司马炎从曹魏那里夺来政权后,他错误地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夺得政权,主要是因为曹魏没有封同姓宗室为王,他们无力保卫曹魏天下,使曹魏帝室在与自己争权时孤立无援。他鉴于这一历史教训,为永远保住司马氏江山,他登位后,立即封他的兄弟子侄为王,先后封同姓宗室诸侯王二十七人。他以为只有这样,在国家危难之时,帝室才会有援助,这些宗室兄弟到时会挺身而出,救国家于危难。他不只是给宗室诸王以封号,而是给他们一定的军队和封户,让他们既有治军权,又有一定治民权。这些诸侯王掌握军政大权,在封国内可以自己选择文武官吏,成为独霸一方的军阀。当他们势力弱小时,还不能对中央政权构成威胁,一旦势力强大起来,他们便可以割据一方,与朝廷相对立,甚至争夺皇权,这是司马炎分封诸王时所没有想到的。

八王势力图

平吴之后,晋武帝认为天下太平,四海安宁了,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他认为有了中央和诸侯王的军事力量,就足以保证国泰民安。为了粉饰太平,他下令罢除原归州郡所属的地方军队,把曹魏以来的州郡领兵变成王国领兵,使地方无任何力量与诸侯王国相抗衡,所以当诸侯王造反及外族入侵时,地方无力抵抗。晋武帝为加强诸侯王的力量,使大晋江山更牢固,他陆续把势力较大的诸侯王派往军事重镇。如派秦王司马柬都督关中,镇守长安;楚王玮都督荆州淮南王允都督江、扬二州;汝南王亮出镇许昌及后来的梁王彤、赵王伦、河间王颙等,都先后出镇关中、邺等。这些诸侯王既掌握了军队,又掌握了民政,并占据军事重镇。在他们心中想的已不是如何保卫国家了,而是怎样扩大自己的势力,等待时机,夺取皇权。

晋武帝所犯的另一个错误是立白痴司马衷为太子,并把皇位传给他。

司马衷是皇后杨氏所生,杨皇后深为武帝所宠爱。杨皇后出自弘农(今陕西华县)名家大族,长得非常漂亮,很有大家闺秀的风范,和武帝的感情很好。武帝明知司马衷智力较差,难以担负国家重任,屡次有废黜之意。杨皇后爱子心切,力保司马衷。武帝也就爱屋及乌,将白痴立为接班人。杨皇后怕武帝改变主意,临死前,她把自己的堂妹杨芷推荐给武帝,让她继为皇后。武帝不仅将杨芷继立为皇后,而且对杨氏家族宠爱有加,杨氏后党极力保护着这位傻太子。当时,朝中大臣如和峤、卫瓘都反对立司马衷为太子,但武帝不予理睬。

武帝为了搪塞大臣,堵住他们的嘴,把太子宫的大小官吏都召集来,举行宴会,并当着他们的面,为太子出些题,密封好后,令人送给太子,让他马上回答,大家在这里等候。考题一到,可急坏了太子和太子妃,太子妃贾南风急中生智,令太监们将题拿到宫外,请些老先生们代答。老先生们引经据典,大论一番。试卷拿回来后,太监张泓却认为应就事论事,简单回答,这样可能更好。太子妃就让张泓就事论事地将考卷答完,又让太子抄写一遍,封好送给司马炎。司马炎一看,答卷虽然简单,却也很清楚,非常高兴,并令大臣传阅,大臣们也就不便再说什么了。

太子本来就又呆又傻,可晋武帝却偏为他选一位凶悍狡诈的妃子,那就是权臣贾充之女贾南风。贾南风长得很丑,不仅黑,而且个子很矮,但是她非常有心计,善于使用权术和智谋。贾南风入宫后,牢牢地控制傻太子,她非常妒忌、酷虐,经常乱杀宫女,武帝对此很恼怒,几次要废她。杨皇后曾劝武帝道:“贾充对国家社稷有功,贾妃是他的女儿,不能因小事就伤害人家。况且,贾妃年幼无知,妒忌难免,以后多管教就行了。”

杨皇后事后多次厉声责怪贾南风,贾南风不知道杨皇后救过自己,以为一切都是杨皇后搞的鬼,就怀恨在心,埋下仇恨的种子。

晋武帝病危时,他知道儿子司马衷难以独自把持朝政,外戚杨氏权势过大,贾妃又那么酷虐,很为儿子担忧。他想让官僚王佑为北军中侯,掌握中央禁军,让太子的亲弟弟秦王司马柬都督关中,楚王司马玮、淮南王允都镇守要害地带,来辅佐王室。又下诏让汝南王司马亮和皇帝的舅舅杨骏共同辅佐弱主。但一切都已经晚了,以杨骏为首的杨氏后党羽翼已丰满,他们不愿意别人和他们分享权力,杨骏和杨皇后趁武帝病死之机,伪造遗诏,由杨骏独自辅政,从此,杨氏后党掌握了朝政大权。

武帝死后,太子司马衷在杨氏后党辅佐下,登上了皇帝宝座,杨皇后被尊为皇太后,贾妃也成了皇后。皇上成了杨氏手上的傀儡。当时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杨氏后党、贾氏后党和司马氏诸王都在暗中较劲,随时都可能进行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

291年(永平元年)三月,就在晋惠帝即位还不到一年的时候,贾后便联合楚王司马玮,发动了宫廷武装政变,消灭了杨氏后党,“八王之乱”宣布开始。

以杨骏为首的杨氏后党掌政后,大树亲党,让他的外甥等担任要职,并让他的党羽统领禁军,排挤汝南王司马亮等宗室王和贾氏后党,引起朝廷内外的不满。贾南风本来对杨皇后就有怨恨,自己成为皇后了,自然不肯安心居于杨氏之下,她要与杨氏分庭抗礼,争夺大权。她利用宗室诸王及大臣们对杨氏的不满,假借惠帝的名义,说杨骏要犯上作乱,杨太后与杨骏是同谋,分别密令汝南王亮、楚王玮带兵进京,讨伐杨骏。汝南王老成持重,没有出兵,而楚王玮却年轻气盛,带兵直奔京城。他与贾后以惠帝名义下诏废掉杨骏。当天夜里,内外戒严,司马玮率领东安公司马繇带四百殿中兵攻打杨府。杨骏惊慌无措,逃到马棚里藏起来,被士兵们找到,用戟杀死。尽诛杨骏亲党,并诛三族。杨氏势力被清除,杨太后势孤力单,最后被活活饿死。贾后很迷信,她怕杨太后死后向先帝告状,她将杨太后脸向下埋葬,并压上符书药物,让她永世不得翻身。

杨氏被铲除后,贾后成了后宫之主,独揽六宫大权,而朝政则由汝南王司马亮与老臣卫瓘来执掌。西晋的政权在宗室王、贾氏后党及朝中老臣中重新分配。以汝南王亮为太宰,太保卫瓘录尚书事,二人负责主要朝政。以秦王司马柬为大将军,东平王司马楙为抚军大将军,楚王玮为卫将军,下邳王晃为尚书令,东安公繇为尚书左仆射,并进爵为王。贾后党羽董猛为武安侯、李肇为积弩将军。贾后的堂兄贾模为平阳乡侯、舅父郭彰为散骑常侍。这些人在铲除杨氏过程中捞到了好处,但分赃并不均,尤其是楚王玮,他认为自己是铲除杨氏的主力,而没有获得太多的权力,心有怨恨。而汝南王亮和卫瓘知道,司马玮凶猛残暴,难以控制,是他们执政的主要威胁,所以,他们两人便想让司马玮等诸王返回自己的藩国,这更引起了司马玮的不满,他决定投入贾后怀抱,搬倒汝南王亮和卫瓘,重新分配权力。

贾后成为六宫之主,这并不能满足她那贪婪的权力欲,她极想走出深宫,总揽朝政,所以,她对司马亮、卫瓘共辅朝政非常不满。特别是对卫瓘怀有旧恨。当年卫瓘曾劝晋武帝废除太子司马衷,另立太子,晋武帝没有同意。

卫瓘是个有治国经验、正直不阿的老臣,对西晋政权尽职尽忠。他和汝南王知道贾后不会甘心,为了国家着想,他们尽量不让贾后干预朝政。贾后对此更是满腹怨气,新仇旧恨加在一起,她决心与楚王司马玮联合,与汝南王及卫瓘进行一次较量。新的一场权力争夺战开始了。

就在铲除杨氏后三个月,即291年六月,阴险毒辣的贾后诬陷司马亮和卫瓘要废皇上,另立新君,假造诏书,令楚王司马玮带领守卫京城北部的禁军即北军,夜间围攻司马亮和卫瓘,杀死汝南王司马亮及卫瓘全家。

楚王司马玮与贾后的联合是暂时的,他们也各怀鬼胎。司马玮杀死司马亮和卫瓘后,他的部下劝他乘此之机,除掉贾后及党羽贾模、郭彰,司马玮正在犹豫之时,贾后已抢先下手。贾后利用司马玮除掉汝南王司马亮和卫瓘,但她知道,司马玮野心更大,更难以控制,必须趁此机会彻底铲除,以免留下祸患。所以,她否认曾下过令司马玮诛杀司马亮和卫瓘的诏书,诬陷是司马玮伪造诏书,杀死辅政大臣,图谋不轨,将司马玮处以死刑。楚王玮临死前,痛哭流涕,大喊自己冤枉,然而,一切都晚了,他也成了贾后一箭双雕的牺牲品。从此,贾后从后宫走到前台,夺得了朝廷全部大权,开始了她的女主专政。此时“八王”之中已死二王,权力争夺暂告一段落。

贾后专政期间,西晋朝政更加腐败不堪,那时候,道德法纪没人遵守,贪污贿赂公开进行,有权有势的小人横行霸道,为所欲为。朝中正直贤良的人受排挤、受迫害,一切都乱了套。贾皇后尝到了做女君主的甜头,野心越来越大。她为了永远把持朝政,把她狠毒的双手伸向惠帝唯一的儿子——太子司马遹的身上。

司马遹字熙祖,是晋惠帝司马衷和谢妃所生。从小聪明伶俐,深得晋武帝的喜欢,常把他带在左右,并对大臣说:“这孩子一定能兴旺我司马家业。”(www.xing528.com)

这也是晋武帝没有废司马衷的原因之一,盼望有一天,司马衷传位给司马遹,使司马家业发扬光大。司马衷即位后,封司马遹为太子,并为他选一些德才兼备、有名望的人为老师,教育他成材。然而,太子长大后,变得不爱学习,不务正业,只知道游耍。并且不尊敬师长,整日在后宫与宦官、宫女玩乐,对朝廷之事不闻不问。贾后非常恨太子,一直没有机会得手,她便让宦官们把太子带得更坏,以便有借口把他除掉。司马遹对贾后也很不满,对贾氏亲党也不放在眼里。

贾皇后早有废太子的打算,可自己不能生孩子,怎么办呢?她想了一个办法,自己假装怀孕,然后偷偷地把自己妹妹的儿子抱来,当成自己的儿子,再立为太子。当一切都准备好后,贾皇后便下手了。

299年(元康九年)十二月,贾后把太子遹骗进宫,想法把他灌醉,然后强行太子在纸上写下:“陛下应当自己了断;若不自己了断,我就入宫了断你。皇后也应赶紧自杀,若不自杀,我就亲手杀了你。……”随后,贾后把这张纸送给惠帝看,要惠帝赐死太子。后由于大臣们的坚决反对,才免太子一死,将太子废为庶人,送到许昌关押起来。

太子被废后,贾后仍不放心,必须将太子处死,才能没有后顾之忧。300年(永康元年),贾后派人到许昌,要用毒药将太子毒死,太子不肯服药,结果被人用药杵打死,年仅23岁。

贾后的阴险残暴激起了宗室诸王和满朝文武大臣的愤恨。尤其是那些姓司马的宗室王,眼见司马家天下快姓贾了,怎么能甘心。这些宗室王血管里淌的都是司马氏家族的血,只要有机会,他们都可能当上皇帝。在贾后执政期间,他们被排挤在政权之外,他们大都回到自己的封地,默默地招兵买马,扩充实力,甚至不惜引狼入室,勾结胡族贵族。他们磨刀霍霍,双眼紧紧盯着皇帝的宝座,寻找着机会,随时准备出击。当贾后杀死太子的消息传来,这些“龙子龙孙”们认为争夺皇位的时期到了,遂纷纷举兵,战火再次燃烧起来。

300年四月三日夜,赵王司马伦和梁王司马彤、齐王司马冏打着“为太子报仇”的旗号,带兵闯入后宫。他们先把惠帝抢到手,然后去逮捕贾后。贾后一见司马冏带兵进来,大惊失色,她知道自己死到临头了,谁让自己不先下手杀了赵王伦呢。

就这样,贾后及其党羽都被赵王伦处死,从此,西晋政权便在宗室王之间进行争夺。这种争夺变得更激烈、更残酷,战乱已经不仅局限在宫廷了,已延伸到了地方,它将整个北方都推入了战争的深渊。

贾氏后党被清除,政权落在赵王伦手中。赵王伦是司马懿的第九个儿子,是司马衷的爷爷辈,他不愿再让司马衷做傀儡皇帝,便于301年(永宁元年)一月,逼皇帝“禅位”给他,强行地将皇帝御玺从惠帝手中抢来,把惠帝送到金墉城囚禁起来,自己当上了皇帝。司马伦的眼睛有点瞎,人们就说“瞎儿做皇帝”。这个“瞎儿”皇帝即位后,为笼络人心,滥封爵号,连他的奴仆走卒都封给爵位。按照官爵服饰的规定,有些高官的帽子上的装饰得用“貂蝉”,就是在帽子的前面加块黄金珰,附蝉为纹,用貂尾做装饰。头戴这种冠饰的官也叫“貂蝉”。由于赵王伦滥封爵号,戴“貂蝉”的人很多,一到朝会时,便会“貂蝉满座”。由于没有那么多貂尾作冠饰,有的人只好用狗尾代替。当时有谚语讽刺说:“貂不足,狗尾续”,这就是这句成语的由来。

赵王伦篡夺皇位自然会引起其他宗室王的嫉妒和愤恨,尤其是曾参与废贾后,又被赵王伦排挤到许昌的齐王司马冏更是满腹怨恨。他利用众宗室王和朝臣对赵王伦的不满,秘密联络镇守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和镇守长安的河间王司马颙再次起兵,于301年三月发动了规模空前的第四次宫廷政变。

赵王伦见“三王”带兵来攻打自己,也急忙派兵迎战,双方在洛阳附近激战了六十多天,双方死亡十万人左右。当时洛阳的将士也想杀司马伦和他的亲信,以谢天下。司马伦的部将王舆率营兵七百多人起义,杀死孙秀,废黜了赵王伦,从金墉城中将白痴皇帝接回来,惠帝复位,齐王冏带领数十万兵马进入洛阳城。他因光复朝廷有功,以大司马之职入朝辅政,处死司马伦父子及其党羽,独揽了朝政。到这时,“八王”之中已死三王了,战乱还在继续。

齐王冏执政后,日益骄奢无礼,他私立党羽,胡作非为,沉迷酒色,不理朝政,大臣们对他很失望,尤其是长沙王司马义和河间王司马颙对他更不满。河间王颙宣称司马冏“有无君之心”,于302年十二月(太安元年)联合长沙王义,成都王颖起兵,讨伐齐王冏,爆发了第五次战乱。

长沙王司马带兵闯入宫中,把惠帝抢入手中,宣布司马冏谋反,发兵进攻司马冏府第。司马冏也宣称司马伪造诏书,派兵袭击司马,双方在洛阳城内展开了激战。洛阳城内,飞箭如雨,火光冲天,惠帝吓得躲上东门,险些成了箭下之鬼。双方恶战三天,司马冏兵败被斩,其党羽两千多人都被杀。长沙王司马为太尉,都督中外诸军事,掌握了中央大权。

这次讨伐司马冏,河间王司马是主谋,他原来打算让司马先攻打司马冏,司马兵力弱,一定被司马冏打败,到那时自己再出兵攻打司马冏,一箭双雕,坐收渔人之利。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司马竟打败司马冏,掌握了政权,他怎会甘心,于是,他联合成都王司马颖,发动了第六次战乱。

303年(太安二年)八月,司马冏派部将张方为都督,率军七万攻打洛阳,司马颖也派兵助战。长沙王司马亲自为大都督,率军数万迎战。三方军队达三十多万,这是“八王之乱”以来军队集结人数最多的一次大混战。恶战了三个多月,死伤八九万人。洛阳城由于连年混战,粮食都吃尽了,城内13岁以上的男子全都参加了战争,整个洛阳城几乎变成废墟。双方打得难解难分,这时东海王司马越率领部分禁军将领将司马抓起来,向司马颙、司马颖求和。结果,司马义被司马颙的部将张方活活烧死。至此,“八王”只剩下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和东海王司马越三王了。

司马死后,司马因自己不是嫡支,没有继承皇位的希望,他不愿放弃自己的根据地长安,便没有进驻洛阳,而是立在邺城(今河北临漳)的成都王司马颖为皇太帝,作为皇帝的接班人、都督中外诸军事,而司马颙自己则在长安任太宰、大都督,这样西晋政权出现了洛阳、长安、邺城三个中心。司马颖在邺城胡作非为,并日益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引起众人对他的不满。304年(永兴元年)七月,在洛阳为大都督的东海王司马越组织了十多万兵力,挟持着惠帝,攻向司马颖的老巢邺城。司马颖派五万兵迎战,打败了司马越,俘获了晋惠帝。八月,司马越的弟弟宁北将军东赢公司马腾和安北将军王浚联合,攻打邺城。司马颖兵败,挟持着晋惠帝南逃,南奔洛阳。一路上,急急如丧家之犬,惶惶如漏网之鱼。经过司马氏老家河内温县时,惠帝下车拜谒祖坟,因为路上把鞋都跑丢了,只好穿随从的鞋拜陵了。这时,司马颙派张方率两万兵力援救司马颖,张方把惠帝和司马颖都强行迁往长安,从此政权落到河间王司马颙手中,他废掉司马颖的皇太帝,另立晋武帝第二十五子豫章王司马炽为皇太弟,自己都督中外诸军事,控制了皇权,这就是第七次战乱。

司马颙掌政后,独断专行,又引起了其他诸王的不满,爆发了第八次战乱,即东海王司马越等西伐司马颙。

司马越被司马颖打败后,逃回自己的封国东海(今山东郯城县北)。张方把惠帝等强迁到长安,司马颙又令惠帝下诏罢免司马越等诸王在朝中的官职,引起诸王的公愤。305年(永兴二年)七月,封国在东方的司马氏诸王和幽州刺史王浚等,推司马越为盟主,讨伐司马颙,迎惠帝回旧都洛阳。司马颙派司马颖、张方迎战,结果兵败。司马颙杀张方,向司马越求和,司马越乘机攻进长安,司马颙逃亡山中。306年(光熙元年)六月,司马越用牛车把惠帝拉回洛阳。

惠帝返回洛阳后不久,便吃饼中毒而死,司马越立皇太弟司马炽为怀帝,这一年,司马越又先后杀死司马颖和司马颙,至此,“八王之乱”中的“八王”只剩下东海王司马越,其他诸侯王再也无力与他抗衡,司马越独揽了朝政,“八王之乱”结束了。

“八王之乱”从291年(元康元年)贾后勾结楚王司马玮诛杀杨氏开始,到306年(光熙元年)东海王司马越迎惠帝回洛阳止,先后经历八次大规模战乱,历时十六年,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宗室皇权争夺战,它给国家、社会和广大劳动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战乱从京城洛阳开始,发展到关中长安、邺城、许昌,迅速波及整个北方,广大劳动人民死于战乱的数以千万,那些由于战乱而被迫背井离乡、流离失所而死于饥饿和疾病的人更无法统计。战乱也将洛阳、长安、许昌、邺城这些繁华地区化为废墟,自从三国以来积蓄的社会财富被洗劫一空。人口大量死于战乱或流亡,北方农业生产被迫停止,粮食极端缺乏,百姓无法生活下去,只好起来造反,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另一方面,“八王之乱”中,统治阶级忙于争权斗争,有些宗室王在战争中为打败对手,不惜勾结少数民族军事贵族,如成都王司马颖引匈奴刘渊为外援等,使这些胡族军事贵族乘机进入中原,建立起自己的政权,并迅速发展壮大,成为西晋政权的掘墓人。

“八王之乱”使西晋王朝彻底崩溃,朝廷军队在战乱中已损失殆尽,政府已无力驾驭地方割据势力,更无力抵御外族侵袭,从此后,西晋王朝名存实亡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