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国两晋南北朝卷:中原争夺战

三国两晋南北朝卷:中原争夺战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皇帝如同玩偶,在众军阀手中争来抢去,天下亦成为群雄角逐的战场了。董卓掌政后,为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维护其统治地位,重用一些有名望、有才干的人参与朝政,如给何颙、郑泰、荀爽等以重要官职;启用那些曾被朝廷禁锢的党人;知名大儒蔡邕过去在宦官打击下,逃亡在外,董卓将其召回京城,三日之间升三次官,迁为侍中;又派尚书韩馥为冀州牧,侍中刘岱为兖州刺史,颍川张咨为南阳太守,陈留孔伯为豫州刺史,东郡张邈为冀州牧。

三国两晋南北朝卷:中原争夺战

东汉末年爆发的以张角为领导的黄巾起义,给腐朽的东汉政权以沉重的打击,在农民起义的疾风暴雨面前,朝廷统治者为了维护摇摇欲坠的腐朽统治,动员所有地主武装投入镇压农民起义的战斗,于公元188年(中平五年)接受太常刘焉的建议,改刺史为州牧,并给予州牧领兵治民的权力。我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在秦、西汉时期是郡、县两级制,郡的长官郡守和县的长官县令是郡、县最高行政长官,他们只有治民的权力,而无兵权。西汉武帝时在全国设立十三州刺史,作为监察官,负责本州的监察工作。他们既无兵权,也无治民之权,刺史既不是行政官吏,州也不是地方行政机构。刘焉建议改刺史为州牧,并予治民领兵之权后,州牧变为地方行政长官,州也变成了地方机构,地方政府就变成州、郡、县三级。

改刺史为州牧的危害并不在于机构的变化,而是在于州牧有了治民领兵权后,纷纷扩张自己的武装力量,乘朝廷之危,形成一个个割据一方的土皇帝。如建议设置州牧的刘焉,乘机谋得益州牧之职,去发展他自己的势力去了。不仅如此,州牧设置之后,那些没有改为州牧的刺史和下边的郡太守们,也纷纷扩大自己的权力与武装,形成军阀割据、遍地开花的局面。东汉政府加强政权统治的幻想破灭了,地方割据势力得以充分发展,为今后大规模的军阀混战埋下了祸根。

黄巾起义的主力被镇压后,东汉朝廷内部外戚与宦官之间又开始了生死决斗。外戚与宦官两大势力集团间的矛盾斗争,贯穿着整个东汉王朝,它是东汉王朝衰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农民起义来临时,这种矛盾相对缓和,一旦外来压力解除,这种矛盾便再度激化。黄巾起义开始时,汉灵帝何皇后的哥哥何进任大将军,领兵守护京城洛阳,权力相当大。188年(中平五年),灵帝为加强守护京师的力量,又组建了一支新军,在西园成立了统帅部,置八校尉,以宦官蹇硕为上军校尉,统帅其他七校尉。袁绍为中军校尉,即副统帅,曹操为典军校尉,蹇硕掌握西园八校尉的指挥权。这样,在京城统领卫戍部队权力上,外戚、宦官分庭抗礼,互不相让。常言道:一山难容二虎,二者的生死决战一触即发。

189年(中平六年),汉灵帝死,何进立他的外甥刘辩为少帝,年14岁,何太后临朝听政。何进以大将军参录尚书事,控制朝政大权。何进掌权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铲除时时威胁自己安危的宦官。他感到单凭自己的力量难以制服众宦官,便拉拢世代官僚地主出身,并有一定名望、势力的袁绍、袁术兄弟,共灭宦官。当他们磨刀霍霍的时候,以蹇硕为首的宦官亦紧锣密鼓地加强准备。蹇硕深感危机紧迫,想先下手为强。不料事情败露,何进先发制人,将蹇硕捕获杀死。蹇硕虽死,宦官势力犹存,袁绍建议何进,乘机尽灭宦官。何进接受了袁绍的建议,并禀明何太后,请她下诏尽除宦官。因何太后曾受过宦官的恩惠,不同意此议。

袁绍见何太后不同意尽除宦官,便建议何进密召凉州军阀董卓入京,威逼何太后,彻底铲除宦官。何进听从了袁绍建议,召董卓来洛阳。

何进的一举一动并没有躲过那些耳目众多的宦官。自从蹇硕死后,众宦官终日惶惶不安,宦官头目张让、段珪等一面用大量金银珠宝贿赂何太后,一面着手准备对付何进。当他们听到何进欲召董卓入京的消息后,决定先发制人,置何进于死地。他们令数十名私党,各怀利刃,分别埋伏在嘉德殿门外,然后假传太后诏命,令何进入宫。当何进入宫时,他们突然袭击,将何进的脑袋砍下,并假诏罢去袁绍、王允等职。当袁绍闻变后,带军队冲入宫中,搜捕宦官,不问老少,一概不留,共杀两千多人,有些没长胡须的人也被当成宦官给误杀了。张让、段珪见大势已去,投河自杀而死。

宦官们被彻底清除了后,长期以来交替执政的外戚和宦官集团斗争结束了。然而,前门驱狼,后门进虎,宦官、外戚退出历史舞台,而官僚地主武装集团纷纷粉墨登场,大规模的军阀混战开始了。

当袁绍大杀宦官之时,董卓接到何进密召后率军来到了洛阳。董卓(?—192年),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他居住的地方与羌族相邻,年轻的时候曾经到羌族地区游历,同羌族上层豪帅结交,培植自己的势力,在陇西有些名望。东汉末年因镇压少数民族起义,屡立战功,连升官阶,做到并州刺史、河东太守。后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并击退韩遂、马腾对京师地区的进攻,他的声望和地位越来越高。他的军事力量日益壮大,而他军队由汉族和少数民族组成,能征善战,残忍凶暴,董卓以此为资本,时刻准备争夺天下。正当他野心勃勃时,何进召他进京。他接到何进密召,率领三千人马,快马加鞭,直奔京师。这给他独霸天下创造了良机。

董卓进入洛阳后,骑都尉鲍信看透了董卓的野心,对袁绍说:“董卓拥有强兵,将来必有异心,今不早图,必为所制;应乘其刚到京师,士卒疲惫之机,袭击他,可以取胜。”

袁绍因害怕董卓,不敢下手。不久,董卓收编了何进的部分家兵,又收买负责京城及其周围治安工作丁原的部将吕布,杀死丁原,将丁原的军队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势力不可抵挡。董卓见自己羽翼已满,便欲废少帝刘辩,立刘协为帝。他同袁绍商议,袁绍不同意,董卓大怒。但袁绍自思斗不过董卓,为免遭毒手,逃到渤海郡。他的弟弟袁术也逃到南阳(今河南南阳),典军校尉曹操也怕董卓对他下毒手,逃到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董卓废了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献帝,这就是东汉王朝最后一个皇帝。董卓自封为丞相,独揽朝政大权,汉献帝完全成为傀儡,东汉王朝只剩下一个空壳,名存实亡。皇帝如同玩偶,在众军阀手中争来抢去,天下亦成为群雄角逐的战场了。

董卓掌政后,为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维护其统治地位,重用一些有名望、有才干的人参与朝政,如给何颙、郑泰、荀爽等以重要官职;启用那些曾被朝廷禁锢的党人;知名大儒蔡邕过去在宦官打击下,逃亡在外,董卓将其召回京城,三日之间升三次官,迁为侍中;又派尚书韩馥冀州牧,侍中刘岱为兖州刺史,颍川张咨为南阳太守,陈留孔伯为豫州刺史,东郡张邈为冀州牧。这些人物,都是汉末声名显赫的大姓和党人。甚至还任命逃亡在外的袁绍为渤海太守、袁术为后将军。但这些措施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而董卓的凶狠残暴却使他很快走上灭亡之路。

董卓非常残暴,他和他的部队到处烧杀抢掠,为所欲为。当时洛阳城中的王公贵族非常富有,高屋大厦,金银财宝不计其数,董卓便令其军队冲进庐舍,奸淫妇女,抢掠财物,并美其名曰“搜牢”。弄得朝廷上下,人心惶惶。董卓不懂得统治之术,在朝廷上,动不动便以军法论处大臣,对有不同意见的人,就威胁说:“你难道说我董卓的刀不锋利吗!”朝臣危不自保,朝廷上下,一片混乱。董卓还放纵部众,任意杀戮百姓。

董卓的专横暴行,引起了社会上各个阶层的强烈反对,190年(初平元年),渤海太守袁绍、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济北相鲍信及逃到陈留的曹操联合起兵,共推袁绍为盟主,反对董卓。这支联军,历史上称为“关东军”。关东军对洛阳采取了半圆形的包围阵势,但由于他们各有各的打算,虽有数十万大军,却是一片散沙。他们为保存自己的实力,都按兵不动,曹操虽较为积极,但力量薄弱,所以整个关东军并没有对董卓构成太大的威胁。而此时董卓所真正担心的是黄巾起义军的余部郭太。郭太在西河白波谷(今山西襄汾县境内)重整旗鼓,众至十多万人,转战太原、河东等地,多次打败董卓的军队,对董卓构成巨大威胁。董卓怕郭太乘关东军围攻洛阳时,渡过黄河,切断后路,将自己困在洛阳,遂决定挟持汉献帝刘协撤出洛阳,迁都长安

董卓撤出洛阳时,他强行将洛阳及周围的百姓迁往西安。百姓不愿西迁,他就将数百万百姓编成许多小队,每个小队派一队士兵押送。为防止百姓逃回,他下令将洛阳的宫殿、官府及二百里以内的房屋全部烧光,将所有的物资一律毁掉,鸡犬不留。昔日作为东汉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繁华的洛阳城,顿时化为灰烬。这里长期积累的物质和文化财富被洗劫一空,大批书籍文物散失或毁坏。董卓甚至连死人都不放过,他命令吕布掘开已故皇帝及大臣们的坟墓,盗取珍宝。就这样,整个洛阳地区的经济、文化遭到了彻底的摧残。

董卓到达长安后,继续倒行逆施,横征暴敛。他自比西周时候辅助武王立了大功的姜尚,令汉献帝称其为“尚父”。每当外出时,便盗用天子的仪仗,威风凛凛。常言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董卓大权在握,大封宗族亲朋,他的子孙无论多大年龄,男的都封侯,女的都封为邑君。他不管百姓死活,强征25万民夫,在离长安城东260里的郿县(今陕西郿县)修建一座城堡,即郿坞,号称“万岁坞”。墙壁高和宽各七丈,里面囤积了供他们食用30年的粮食和大量金银珠宝。他曾炫耀道:“如果夺权成功,我就可以雄踞天下;如若不成功,就可以退守此地,足可以直到老死。”

董卓视人命如草芥,对公卿百官也是残暴无比。一次,他带领百官巡视郿坞,公卿百官到横门外设宴为他饯行。董卓设置幔帐和酒宴,在席间杀了他诱降的北地反叛者数百人。先割下他们的舌头,再砍手脚、挖眼睛,然后用煮肉的大锅烹煮。人还没死,卧在杯案之间哀嚎抽搐。百官个个心惊肉跳,筷子和汤匙都吓掉了,而董卓却神情自若,谈笑风生,照样饮酒吃菜。平时诸将说话稍有失误,便被当面处死。不久,他便以各种罪名将关中地区有名望的官宦家族一一铲除。

董卓的暴行不仅使百姓恨之入骨,就是百官公卿亦是满腹怨恨。192年(初平三年),司徒王允、司隶校尉黄琬、中郎将吕布等,密谋诛杀董卓。在董卓入京时,吕布杀丁原,投奔董卓,成为董卓的保镖,二人誓为父子。后吕布因小事未合董卓之意,险些被董卓用手戟刺死,故吕布怀恨在心,参与王允的密谋。适逢献帝生病刚好,大会群臣于未央宫,王允与吕布决定乘机下手。董卓也知道自己不得人心,外出害怕别人行刺,经常穿上厚厚的铠甲,再加上吕布等众护卫的保护。他万万没有想到,杀死他的正是他非常信任的吕布。当他来到宫门时,被王允所埋伏的士兵刺伤,落下车来,他大声喊道:“吕布在哪里?”

吕布来到近前道:“有诏令讨伐你这贼臣。”说完用矛将董卓刺死。

当恶贯满盈的董卓被杀死的消息传开时,长安市民欢欣鼓舞,有的人卖掉珠玉服装来买酒肉相互庆贺。看守董卓尸体的士兵,见尸体肥胖得流油,就在他的肚脐里点上灯,足足点了两天。

董卓死后,王允掌握了政权,不久,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以为董卓报仇为名,率军十多万人攻进长安,杀死王允等一万多人,赶走了吕布,对长安城进行新的烧杀抢掠。之后,在李傕、郭汜之间又发生了大规模的火并,长安及其附近地区,成为他们相互厮杀的战场,长安城化为废墟,居民走死逃亡,关中地区继洛阳地区之后,再次成为无人区。以董卓为首的关西军阀经过数年混战,他们同归于尽,彻底垮台,退出历史舞台。然而,更大规模的军阀混战却在关东军阀中展开了。

当董卓从洛阳撤出后,关东军解散,各路军阀便陆续回到各地,发展他们自己的力量去了。当时的军阀势力有:

公孙度占据辽东(今辽宁一带)。

刘虞、公孙瓒占据幽州(今河北北部)。

袁绍占据冀州、青州和并州(今河北中南部、山东东北部和山西)。

曹操占据兖州(今山东东南部、河南东部)。

袁术先占据南阳,后占据扬州(今淮河下游和长江下游以北)。

陶谦刘备、吕布先后据徐州(今江苏北部)。

孙策占据江东(今长江下游以南)。

刘表占据荆州(今湖北、湖南)。

刘焉占据益州(今四川、贵州和云南北部)。

张鲁占据汉中(今陕西南部)。

马腾、韩遂占据凉州(今甘肃)。

这些势力不同的大小军阀,为了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争夺土地和人口,相互间进行了一系列的兼并战争,神州大地无片刻安宁。经过几年厮杀,袁绍和曹操成为北方最有实力的军阀。

袁绍(?一202年),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出生在世代官僚地主的家庭。他们家被称为“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三公”是指当时掌握最高军政大权的三个官职:太尉,掌握全国军事大权;司徒,掌握全国行政大权;司空,掌握全国监察司法大权。袁绍的高祖父袁安曾任汉章帝时期的司空、司徒;他的叔曾祖父袁敞任汉安帝时期的司空;他的祖父袁汤曾任桓帝时期的司空、司徒、太尉;他的父亲袁逢曾任灵帝时期的司空。袁家四辈都有人做“三公”之官,所以人们称他家“四世三公”。由于世代高官,他家的门生故吏特别多。“门生”不单指学生,也包括那些投靠有名望的官僚地主门下的人,官越大,名望越高,门生也就越多。“故吏”是指旧时高官的下属官员。汉朝三公和刺史、太守等都可以自己挑选属吏。这些被选中的下属官员前程如何,多取决于他与故主的私人关系。因此属吏对故主多怀感恩图报的心理,成为故主私人的势力。

像袁氏这样名望高、势力大的世家大族,在当时是数一数二的,他们的后代可以凭此平步青云。如袁绍,步入仕途不久,很快就升为司隶校尉。董卓入京后,他虽反对董卓,董卓也没敢杀他。袁绍逃到渤海后,董卓还封他为渤海太守,这就是顾忌袁氏的势力。关东诸军讨伐董卓,推没有地盘的袁绍为“盟主”,也是从他的资望考虑的。当关东军散伙后,袁绍深感根据地之重要,要想在乱世中立稳脚,不被人吃掉,必须有自己的军队和地盘,他将目标对准离他最近的冀州。当时的冀州牧是韩馥,曾经是袁氏的“故吏”。当时韩馥正在与占据幽州的公孙瓒发生冲突,袁绍略施小计,就轻而易举地从韩馥手中骗取了地广、粮足的冀州。韩馥拱手将冀州牧的宝座让与袁绍,袁绍以韩馥为奋威将军,但不给其一兵一卒,失去一切权力。从此,袁绍便以冀州为基地,向四周扩展势力。

袁绍为稳固这块根据地,首先对冀州地区活动频繁的农民起义军——张燕领导的“黑山军”进行镇压,然后向北占据幽州的公孙瓒发动进攻。191年(初平二年),公孙瓒对袁绍据冀州深表不满,率兵三万向袁绍兴师问罪,结果被袁绍大败。公孙瓒不服,再次与袁绍交锋,但仍以失败而告终。

公孙瓒退回幽州后,同幽州刺史刘虞的矛盾也激化了。193年,刘虞怕公孙瓒图己,先发制人,结果被公孙瓒大败,刘虞被杀,公孙瓒全部占领幽州。但公孙瓒骄横残暴,统治无方,百姓怨恨他。195年(兴平二年),刘虞的旧部鲜于辅等,以为刘虞报仇为名,纠集旧兵,并招引乌桓人,攻打公孙瓒,公孙瓒连连受挫,退守易京(今河北雄县)。198年(建安三年),袁绍趁火打劫,举兵包围易京,于199年春,攻下易京,杀死公孙瓒,占据了整个幽州。

至此,袁绍占据了冀、青、幽、并四州之地,将河北地区全部控制在自己手中,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霸主。他准备过把皇帝瘾,但此时北方还有一个强敌,那就是占据兖州的曹操,他遂决定进攻曹操,实现他的皇帝梦。

曹操(155—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他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他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袭养父爵位,先后任司隶校尉、大司农等职。曹氏家族虽官职不高,却很富有。灵帝卖官时,曹嵩曾以一万万钱买得太尉之职。

曹操像

少年时代的曹操任性放荡,爱好飞鹰走狗,射箭习武,目无礼教,不受礼俗约束。不过他机敏过人,能随机应变。周围的人都认为他不务正业,看不起他,只有梁国人桥玄、南阳人何颙非常器重他。(www.xing528.com)

桥玄为了使曹操早日出名,将他介绍给当时品评人物最有威望的许劭。许劭看到曹操后,对他的评价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话说得虽有些刻薄,但充分肯定了曹操的政治才能。曹操结束混战,独霸天下的政治抱负更明确了。二十岁时,曹操以孝廉的身份被推举做郎官,出任洛阳北部尉,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洛阳有东西南北四部,每部设一部尉,官级不高,比县令还要低些。洛阳北部尉的职责是负责洛阳北部的治安。洛阳作为京城,权贵遍地,他们依仗权势,横行不法,社会治安极差,又无人敢管。曹操上任后,决定从小官做起,把京城的秩序整顿好。他特制五色大棒十余根,悬挂于衙门左右,申明禁令,颁布治安条例,凡有违犯者,不论是豪强权贵,还是平民百姓,一律用五色棒打死。宦官蹇硕的叔父依仗他侄子的权势,横行不法,为非作歹。他根本不把曹操这芝麻大的官放在眼里,照样违犯禁令,结果被曹操捉住,用五色棒打死。曹操的敢作敢为令权贵们生畏,京城的治安情况大大好转,表明了曹操作为未来政治家的勇气和才干。

黄巾起义时,曹操被任命为骑都尉,随皇甫嵩镇压颍川的黄巾军,因功任济南相。济南(今山东历城东)是王国,按东汉制度,被分封的王只能享受封国内的赋税收入,无行政权力。国相就是中央派到王国处理政事的官吏,如同郡守。济南所属十几个县,县官多上通外戚宦官,下结地方豪强,贪赃枉法,鱼肉百姓,将地方搞得一塌糊涂。曹操上任后,上报朝廷,罢免其中八人,令大小官吏震惊,他们或收敛行迹,或逃之夭夭。

何进掌政时,曹操为典军校尉,参与何进谋杀宦官之谋。董卓入京后,他认为董卓一时势盛,最终难免失败,拒绝与他合作,逃出洛阳,到了陈留。曹操在陈留拿出部分家财,作为训练军队的费用,在陈留太守张邈和他的好朋友卫兹的帮助下,招兵五千人,组成自己的军队,并参加了关东军联盟,讨伐董卓。

讨伐董卓失败后,曹操深感势力的孤单,自己兵力太少,又无固定根据地,这在群雄角逐中很难取胜。若想立稳脚跟,必须立即招兵买马,扩充军队,建立根据地,他开始在这两方面做准备。

191年(初平二年),青州黄巾军和河北黑山军,又以燎原之势迅猛地发展起来。192年,青州的黄巾起义军攻入兖州,杀死兖州刺史刘岱。兖州的官吏请势力日益强大的曹操任兖州刺史,这正符合曹操的心意。曹操趁机做了兖州牧,建立了兖州根据地。

曹操任兖州刺史后,凭借自己的武装力量和战略计谋,迫使三十万青州军投降。曹操从中挑选健壮青年,组成一支能征善战的精锐部队,号为“青州兵”。曹操有了兖州根据地,又有一支勇猛的军队,便有了争霸天下的资本,他开始逐步实现他统一天下的政治抱负。

曹操刚刚在兖州立住脚,便遭到南面袁术的进攻。兖州在袁术占据的南阳和袁绍占据的冀州之间,袁术若想向北发展,必须首先占领兖州,故趁曹操势力未强之机,联合兖州东面徐州牧陶谦、北面幽州的公孙瓒共同进攻曹操。曹操面对强敌,他表面上依附袁绍,取得袁绍的帮助,解除北面公孙瓒的威胁,自己集中精力对付南面的袁术,结果在陈留大败袁术,迫使袁术离开南阳,退居淮北。当南面威胁解除后,曹操便转向东面的徐州陶谦。曹操与陶谦有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193年(初平四年),曹操派人到琅玡(今山东胶南县琅玡台西北)接父亲曹嵩到兖州,途中被陶谦部将张闽杀害,并抢走一百多车财物,因此,二人结下深仇大恨。当曹操进攻徐州时,所攻下的城池烧毁殆尽,并杀死数十万平民百姓,异常凶狠残暴。后由于后方根据地兖州发生动乱,没有攻下徐州。

曹操一面进行与诸军阀的混战,一面加强内政建设。他重用有才能的人,他的两个谋士,一个叫毛玠,一个叫荀彧,在他政权建设发展中曾起过重要作用。他们认真分析当时的形势,建议曹操要想消灭各地豪强军阀,必须实行两项政策:一是将皇帝控制在自己手中,利用皇帝的命令号令天下,即“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权,笼络人心;二是注意耕种,开垦荒地,积蓄军粮。曹操虚心接受了两人的建议,并着手在这两方面做准备。

自从董卓被杀后,汉献帝不久便落在董卓部将李傕、郭汜手中。二人为争夺汉献帝,在长安发生火并,李傕放火烧掉宫殿,将献帝劫持到军营之中。而郭汜则扣住公卿大臣做人质,双方打得不可开交。后来双方和解,把献帝和大臣们放出来,那么皇帝到哪里去呢?献帝和大多数将领主张回洛阳,而李傕、郭汜不愿离开老巢,表示反对。皇帝和大臣们最终逃到将领杨奉营中,在杨奉等将领护送下,打败李傕、郭汜的追击,逃回到残破的故都洛阳。

当曹操听说献帝回洛阳,这正是迎皇帝的好机会。荀彧也劝曹操当机立断,及早行动。曹操接受荀彧的建议,亲自率军到洛阳去迎献帝。不久便将汉献帝转移到自己的势力范围许昌(河南许昌),改年号为建安元年,即公元196年,迁都许昌。汉献帝任曹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于是,曹操总揽朝政,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将皇帝控制在手中之后,便开始发展经济。在动乱年代,一个政权是否安稳,一支军队是否能强盛,粮食的问题是首要问题。“民以食为天”,没有粮食,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曹操在军粮问题上也吃过不少苦头。当年他派部将夏侯惇到扬州招募新兵,由于没有粮食,逃走大半;在东征徐州陶谦时,也因军粮不足而中途退军;在前往洛阳迎献帝时,因粮食吃光,将士们险些被饿死,幸而新郑(河南新郑)县令献出些桑葚干,才渡过难关。

以前的经验教训使曹操感到粮食的重要,遂于196年(建安元年),接受枣祗的建议颁布“屯田令”,实行屯田。屯田就是将农民以军事组织的形式编制起来,组成屯田客,来开垦和耕种国家拥有的土地。屯田的实行必须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国家要掌握大批公有土地;二是有一定的劳动力和物力。前者在当时很容易实现。连年战乱,人口流离失散,土地大量荒芜,成为无人土地,使曹操政权直接拥有大面积荒地。就劳动人口来说,曹操镇压青州等黄巾军后,占有大量劳动人口和生产工具,曹操便将他们组织起来进行屯田。屯田的收入是这样分配的:屯田客若用自己耕牛耕种国家土地,将收入的50%交给国家;若用官家耕牛,则将收入的60%交给国家。屯田客不再负担兵役和徭役。屯田的管理机构是:屯田的基层组织是屯,每屯有五六十人,由屯田司马管理。屯田组织不属于郡县,自成系统,中央设大司农,总管全国民屯;郡设典农中郎将和典农校尉,相当于郡守;县设典农都尉,相当于县令,等等。

屯田的实施在战乱的年代,其作用是巨大的。它不仅使大量流民安定下来,重归土地,生活有了着落,而且,使残破的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曹操借此也解决了军粮问题,为其争霸天下奠定了物质基础。

曹操非常重视农业,并以身作则,保护农业生产。他严令士兵保护庄稼,不准践踏禾苗,要是有人违犯,就要依军法处置。有一次,曹操在前进中忽然马受惊,跑进麦田,将一大片庄稼踩倒。他以身作则,割发代首,不完全将自己置身法外。这件事在全军中传开,将士无不肃然起敬,军队秩序更好了。

曹操在政治上控制了皇帝,取得了主动权;经济上在统治区内实行了屯田,得到了充足的军粮,有了比较坚强的后盾,他开始实行统一天下的宏伟计划。当时,曹操势力范围主要在黄河以南兖州地区,他的北边是拥有青、冀、幽、并四州之地的袁绍;南边是拥有淮南扬州的袁术;东边是拥有徐州的吕布;西边是拥有荆州南阳的张绣。面对群雄环绕的形势,曹操采取北和袁绍,先弱后强,由近及远,分化拉拢,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他知道,自己的实力远不及拥有黄河以北大面积地区的袁绍。为了拉拢袁绍,他将自己大将军的头衔让给袁绍,以达到稳住袁绍的目的。另外,对距离自己较远的关中地区军阀韩遂、马腾也采取拉拢、安抚政策,令其暂时据守关中,不要轻举妄动。一切做好之后,曹操便将进攻的目标定在势力较弱的张绣身上。

197年(建安二年),曹操亲率大军西征,直逼南阳郡治宛县(河南南阳),张绣举众投降。后张绣反悔,在一天夜晚,趁曹军不防,发动突然袭击,曹军损失惨重。曹操险些丧命,大将典韦,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都战死。曹操被迫退出宛县。198年,曹操再次进攻张绣,张绣在谋士贾诩劝说下,第二次投降曹操。曹操不计前仇,封张绣为扬武将军,并为儿子曹均娶了张绣的女儿,结成儿女亲家,这充分表现了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的宽阔胸怀。

曹操降服张绣,取得荆州南阳之地,然后将注意力转向南方的袁术。袁术先前在曹操、袁绍联合进攻下,退居淮北。他曾从江东孙策处得到一块“传国玺”,上面刻着“受命于天”等字样。他在淮南不思振作,只想做他的皇帝梦。当他听说曹操迎皇帝到许昌时,于197年便急忙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称上皇帝了。他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对抗曹操,设法拉拢、讨好占据徐州的吕布,表示愿意娶吕布的女儿为儿媳。吕布是一个政治上反复无常的人,他本是丁原的部将,董卓入京后,卖主求荣,杀丁原投董卓,后又杀董卓投王允。他被李傕、郭汜赶出长安后,先依袁术,又投张杨,再奔袁绍。后又依靠徐州刘备;不久又与袁术勾结,赶走刘备,占据徐州。当袁术对他拉拢时,他高兴地答应了袁术的要求。曹操闻听此事,利用吕布反复无常的心理,决定采取离间术。他以献帝名义,下诏书表扬吕布杀董卓之功等等,吕布后悔将女儿许给袁术之子,将已上路的女儿截回,并杀死袁术派来的使者。

吕布的出尔反尔令袁术十分恼怒,他派数万步骑兵攻打吕布,结果惨败而归。曹操坐山观虎斗,收渔翁之利。当袁术力量削弱时,于197年(建安二年),进攻袁术。袁术自思抵不过曹操,退居淮南,淮北之地尽入曹操手中。袁术的力量从此便一蹶不振,199年(建安四年),袁术病死寿春,这一支军阀退出历史舞台。

解决了袁术之后,曹操便决定集中精力东征吕布。198年(建安三年),曹操亲率大军东征,吕布大败,退保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经过两个多月的围攻,吕布在下邳城的白门楼束手就擒。曹操虽爱惜吕布的勇猛,但他的为人实在令人不齿,遂下令将吕布绞死。又一支军阀势力被消灭。

200年(建安五年),曹操又赶走新占据徐州的刘备,控制了黄河以南、长江以北大片地区,开始与占据黄河以北的袁绍争风,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

从交战双方的力量上看,袁绍的军事力量远远强于曹操。袁绍占有青、冀、幽、并四州,地方大,军队多,部队数十万,所统治地区多是产粮区,军粮充足。当时袁绍的谋士沮授就分析说:“我们的军队虽多,但不如曹操的军队勇猛;曹操的军粮少,物资储备不如我们。”看来双方各有利弊,这就取决于交战双方的计谋、策略了。

200年二月,袁绍命沮授为监军,亲率十万大军,从邺城(今河南省安阳市北)出发,进攻曹操的都城许昌。袁绍大军开进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安营扎寨,将这里作为指挥部,派大将郭图、颜良进攻白马(今河南滑县东)。当时驻守白马的是曹操的东郡太守刘延,守军死伤惨重。而曹操集结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的军队也只不过三四万人。面对敌我力量悬殊,白马告急,怎么办?谋士荀攸向曹操献计道:“我军兵少,面临强敌,正面交锋恐怕不易得手,应设法分散袁绍的兵力。曹公您领兵向延津(今河南延津北),作出要渡黄河进攻袁绍后方的姿态,袁绍一定分兵向西,然后我们用轻骑突袭白马,攻其不备,颜良可以擒获。”

曹操认为这种声东击西的作战方法很好,便如计而行。果然不出所料,袁绍得到曹操向延津进军的消息后,就限令黎阳的军队赶在曹军渡河之前抵达延津渡口,做好与曹军决战的准备。曹操见袁绍中计,便悄悄率轻骑,直奔白马。围攻白马的颜良、郭图。颜良、郭图自恃兵多将广,又有黎阳大军做后盾,麻痹轻敌,当曹军突然进攻时,仓促迎战,结果颜良被杀,郭图逃跑,袁军大败。

白马失败消息传来,袁绍十分恼怒,他下令全军渡河追击曹军。沮授劝告袁绍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应仔细考虑得失。现在最好是驻黄河北岸,分兵进攻官渡,若能攻下,大军再渡河也不晚。如果贸然南下,万一失败,就有全军覆灭的危险。”袁绍刚愎自用,哪里听得进沮授的忠告,遂率大军渡河。

袁绍大军行至延津以南,派大将文丑率领五六千骑兵追击曹操。曹操解白马之围后,主动放弃白马,向延津撤退。在延津南面,见袁绍军队追来,曹操下令以后军为前军,前军为后军,并丢下一些车辆物资,绕道西进。令徐晃率六百多名精锐骑兵在树丛中埋伏起来。文丑率大军追至,见路上扔满车辆物资,以为曹军害怕了,为逃命而丢下的,士兵们纷纷跳下马,争先恐后地抢起东西来。这时埋伏在这里的曹军突然冲出来,闯入敌阵。袁军大乱,文丑仓促应战,结果被徐晃一刀砍死。主帅已死,袁军逃的逃,降的降,全军溃散。

袁绍打了两次败仗,非常气愤,决定直逼官渡,与曹操决一死战。谋士沮授不同意,劝告袁绍说:“目前我军新败,不宜决战。曹操虽胜,但兵少粮缺,利于急战,我们利在持久战。我们只要和他长期对峙,就能战胜他。”

骄横的袁绍自恃兵多粮足,听不进任何人的忠告,亲率大军,直逼官渡。

官渡离曹操的政治中心许昌不到二百里,是许昌的屏障,也是南北交通的咽喉要道。官渡若失守,许昌便危在旦夕。因此,曹操率全军竭尽全力,死守官渡,使袁绍大军几次进攻,都毫无战绩,战局进入相持阶段。

一个多月过去了,被困的曹操粮草供应越来越困难,有意退守许都。留守许都的荀彧来信劝他,困难是双方的,若能再坚持一下,形势或许会有转机。在袁绍那里,谋士许攸献策袁绍说:“曹操兵少,集中力量与我军对抗,许都一定空虚。如果我们派一支精锐轻骑,偷袭许都,一定能攻下。然后把献帝控制在手中,讨伐曹操,曹操势必被擒。即使许都攻不下,也能造成曹操首尾不能相顾,忙于奔命的局面,也可以打败他。”

袁绍傲慢地说:“不必,我一定要在这里擒住曹操。”

然而,一件小事改变了战局。许攸在邺城的家属犯了法,被留守邺城的审配抓起关进大牢。许攸大怒,他知道,好谋无断、外宽内忌、骄傲自大的袁绍虽兵多将广,将来必败无疑,自己莫如趁机投奔明主曹操,会有个好前程,遂星夜离开袁营,投奔曹操。曹操听说许攸来投,站起身来,高兴得连鞋都顾不上穿,就跑出去迎接。

许攸见曹操对自己如此重视,便推心置腹地谈了自己的想法。他建议曹操精兵袭击袁绍辎重粮草所在地故氏、乌巢。看守粮仓的将领叫淳于琼,为人骄傲自大,喜欢喝酒,警惕性很差。曹操听到如此重要情报,立即与谋士们商量,做好了偷袭乌巢的作战计划。

夜里,曹操留曹洪、荀攸留守大营,自己率张辽等五千骑兵,从小路直奔乌巢。他们一律换上袁军的服装、旗号。曹军很容易蒙混过了关,到了乌巢屯粮处,迅速将粮囤点燃。袁军见粮囤起火,一片大乱,曹操一阵砍杀。淳于琼等仓促应战,被曹军杀死。

袁绍闻听到乌巢军粮被烧,他不派兵援救淳于琼,反而自作主张命大将张郃、高览前去攻打曹军大营。张郃说:“我们这样做是在冒险,曹操攻打乌巢,淳于琼很难守住,如果乌巢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袁绍不听,张郃等只好攻打官渡曹营。袁军到达官渡,前面遇到曹洪大军的顽强抵抗,后面又受到从乌巢得胜回来的曹操的猛攻,腹背受敌。张郃见袁绍成不了大事,便与高览率军投降了曹操。

粮草被烧,张郃等大将投降,袁军不打自乱,曹军乘胜全面出击。消灭袁军七万多人,袁绍慌忙带着儿子袁谭和八百骑兵,渡过黄河北逃。曹操消灭北方最大军阀袁绍的主力,取得了官渡之战的绝对胜利。袁绍从此一蹶不振,202年(建安七年),袁绍在邺城病死。他的儿子袁尚、袁谭、袁熙等不团结,互相内战火并,曹操各个击破。经过几年的征战,曹操攻下了冀、青、幽、并四州之地,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207年(建安十二年),曹操为了彻底消灭袁氏残余势力,并解除辽东少数民族乌桓的骚扰,曹操亲自率兵远征乌桓,杀死乌桓王蹋顿,将乌桓掠去和逃亡乌桓地区的十多万汉族人带回内地,并从乌桓军队中挑选一些骑兵编入自己队伍,成为“天下名骑”。当曹操从辽东班师回来时,年仅38岁的重要谋士郭嘉病死。年已53岁的曹操慨叹不已,写下了千古名诗。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经过20多年的角逐,中原大地重归安宁。军阀们在相互混战中死亡殆尽,中原这只肥鹿终成曹操囊中之物。已完成北方统一大业的曹操仍雄心勃勃,时刻准备好,重新统一全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