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史话:解读新形势下的生存挑战

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史话:解读新形势下的生存挑战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2015年和2016年招生中,研究生院切实采取措施,实现了招生形势的逆转,不仅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招生计划,还在2017年,经多方努力,将招生计划恢复到2015年水平。2015年、2016招生结束后,研究生院组织召开大会,对当年的招生工作进行了及时的总结和表彰。

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史话:解读新形势下的生存挑战

2013年以前,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完成主要依靠调剂,而且本科推荐免试研究生都留在本校读研。2014年,国家研究生招生政策调整,研究生招生并轨,不再分公费、自费,一律缴费上学且不得限制推免生留在本校读研。这一年,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和绝大部分高校一样,遭遇了一次寒冬,150多名招生计划没能完成,128名本科推免生留校读研只有52人。据此,国家2015年研究生招生计划中将沈阳农大的招生名额削减了50名。

没有一定规模就谈不上质量保证,规模关乎生存,决定发展。在2015年和2016年招生中,研究生院切实采取措施,实现了招生形势的逆转,不仅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招生计划,还在2017年,经多方努力,将招生计划恢复到2015年水平。这一过程中,饱含着研究生院和全校方方面面的艰辛努力,也饱含着上级招生管理部门的支持理解和扶助。2015年、2016招生结束后,研究生院组织召开大会,对当年的招生工作进行了及时的总结和表彰。

校长刘广林教授在表彰大会上这样说:

2015年,是我校在2011年开始的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以来,第一次圆满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全部招生计划,而且是在研究生全面收费制度改革给研究生招生带来严峻挑战的形势下;在2015年农学类作为冷门专业,生源极其紧张,全国农学类研究生上线人数不及所下计划人数多的情况下;2015年,教育部实施新的推免政策,仅此一项,我校就比2014年减少100多名优质生源,使原本就不乐观的招生形势变得更为严峻!所以,今天的表彰会意义重大,也承载着学校对研究生招生工作给予的更大希望。

一、刘广林在讲话中强调研究生招生与人才强校战略的关系。他指出:“ 教育部对我校2015年下达的研究生招生计划为,硕士生860名,博士生137名。其中硕士生比2014年下降5%,减掉50名计划;博士生提高1.5%,增加2名计划。减计划的原因是,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在招生计划编制中,对2014年硕士生未完成计划大于等于100人的高校,核减计划50人。我校2014年计划910名,完成795名,未完成115名,因此,2015年较2014年减少50名。

“我们都知道每一名招生计划对学校来讲都是非常宝贵的,研究生招生计划尤其如此。我们很清楚,在‘十二五’收官之年,我们之所以能够确定‘补欠账、打基础,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一目标即将实现,是因为在过去五年里,我们刻不容缓地在拼搏,不敢有丝毫懈怠。同样,‘十三五’上台阶、大发展,进入全国农业院校第一集团的规划目标是既定的、不可动摇的,是迟维意书记五年前来到学校和全校师生共同规划的发展蓝图。

“没有研究生招生,就谈不到研究生教育,没有招生规模,就不会有教育规模。研究生教育规模支撑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研究生招生工作的成败关系到学校“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双重使命的完成。实现强盛沈农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仅是从教学科研的角度引进、培养高层次、高水平人才来校任教,同时也是培养相当数量和质量规模的本科生、研究生。高端人才是科技创新时代的焦点,研究生教育无疑是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学校在三年内要完成引进培养300名优秀师资的计划,如果研究生教育规模跟不上,引进的人才就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追求质量、内涵发展是研究生教育最核心、最本质的要求。同样没有优秀的导师,研究生培养只能流于一般。两方面人才相辅相成,在人才强校战略中同等重要。我校研究生规模,要服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要与导师队伍建设、学科结构、质量保障制度的完善相适应,在坚持质量第一的基础上稳步有序推进。

“学校改革博士生考试招生制度,注重对学生专业素养、研究能力和创新潜质的综合评价;改革学术学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强协同育人。学校加大投入保障力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并从2015年起,新入学博士生在原来基础上每月增加补助1000元。2014年毕业研究生高水平论文发表奖励总额24.8万,2015年已经达到40万元以上。一些改革举措,在招生工作中,效果已经开始显现。”

二、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刘广林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招生方面,学校将建立研究生招生绩效考核办法,坚持以绩效产出为主导的研究生招生计划分配原则;规范以学院为主的硕士研究生招生选拔体系,实施硕士研究生招生奖励制度;继续完善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和普通招考等形式的博士研究生招生制度;实施“本硕博”连读试点。

在深化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改革方面:按照博士研究生以创新性为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以创新性或综合能力为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综合能力为主的培养理念,规范研究生培养方案,构建研究生课程标准,完善研究生培养体系;探索跨学科、跨单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建立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培养鼓励政策;完善和规范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拓展研究生培养空间。

在完善导师考核评价体系方面:破除研究生导师终身制,实行导师遴选及招生资格年度审查制度;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导师团队指导制度,推行博士研究生跨学科双导师制度和校内外联合培养模式;明确研究生导师责任,完善研究生和导师互选机制,尊重导师和学生选择权;建立研究生教学质量报告制度,多渠道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高。

同时,构建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完善研究生就业服务与指导机制。此外,在扩大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合作方面,建立研究生教育国际合作政策措施,积极招收国外研究生,建立优秀研究生的师资后备培养计划,利用国家、学校和科研项目经费资助研究生到国外学习和研究。

刘广林在这次会上提出:

沈阳农业大学要力争把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增加并保持在每年招收1000人的水平。这是大家要共同承担和完成的招生任务。要采取有力措施争取招生计划稳中有升,保质保量完成各类研究生招生任务。

一是加大招生宣传力度。

二是各学院要积极想办法,先于学校拿出吸引推免生选择读研究生的有效对策。要擅于学习兄弟院校好的经验和做法。

三是要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国家招生政策,把政策用准、用足、用好,严格执行招生制度、履行招生程序、公开招生信息,接受监督检查。

四是要积极承担学校分配的招生任务,完成工作不讲条件。

五是要以研究生招生改革为契机,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进一步实施。通过改革,实现发展方式、类型结构、培养模式和评价机制的根本转变。要积极推进招生选拔制度改革,通过分类改革招生指标分配办法,完善研究生分类选拔制度,制定吸引优秀考生的激励措施,优化研究生招生的类型结构等具体措施,提高生源质量。

刘广林校长提出的任务,在2016年得到了落实。时隔一年,总结表彰会上,还是由校长梳理了工作进展。他在总结表彰中指出:

“一年来,我校研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学校内涵建设进程中发挥了应有作用。具体表现在:一是我校连续两年圆满完成了招生录取计划;二是今年我校研招计划博士增加了3个名额,硕士增加了50个名额,总计增加计划53名,这是极其宝贵的增加;三是我校录取推免生的数量较上一年有了较大的增长,从2015年的54名增加到今年的104名,这是非常非常难得的优质生源;四是愿意来我校调剂的生源越来越多,我们第一次出现了各学院招生计划不够用的情况,好多上线且有意愿来我校读研的考生因计划所限,没能录进来;五是研究生报到率提高,因工作而掉头的硕士生明显减少,博士生百分百报到;六是研究生生源质量取得突破性成果,前三类博士招生上升较上一年又提高3个百分点,外语小分达到50,博士定向生录取比例连年降低,今年成功控制在20%以下,这些都是很大进步;七是我校上线生源首次高于招生计划,得到了并在会上得到省招办的表扬;八是导师带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有不少导师亲自上门为学院申请招生名额,这是以前不能想的好现象。”

校长对为学校招生任务完成给予大力支持和指导的辽宁省教育厅赵怀力处长表示感谢,称他是学校招生工作的福星。刘广林校长指出:“以2016年为例,与我校研究生培养能力相当的硕士招生录取总数应该在1000人,但我们只有910个计划,博士也正应该达到至少150人以上,但我们只有140个计划。要知道,2015年底我们新增17位博士生导师,使博士生导师达136人,整体水平之高前所未有。其中,李玉、罗锡文、陈剑平、吴孔明、张新友五位院士和杰青李付广自愿申请做我校兼职博士生导师。没有研究生招生规模,我们每年千辛万苦、费尽心思选留的博士生就会出现没有学生可带的严峻局面。所以说,增加研究生招生计划,仍然是学校头等大事之一”。刘广林校长真诚地说:“希望有一天,我们不再靠调剂一百多名学生来满足招生需求,这是我的一个梦想。”

刘广林校长深刻分析了学校面临的新的发展机遇:(www.xing528.com)

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财教〔2013〕19号)和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以及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3号)为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吹响了号角;《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为研究生教育改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辽宁省建设一流特色学科工程也为我校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难得的发展机遇。《沈阳农业大学关于加强内涵建设的若干意见》《人才强校战略和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方案》等为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路径。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办法的通知》(教学厅〔2014〕5号),明确要求推免校对获得推免权的考生不得对报考学校、专业进行限制,在全国范围内引入竞争机制,各高校纷纷出台各式各样的招生制度改革措施,优质生源争夺战愈演愈烈,这对我校招生工作尤其是吸引优质生源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与农业院校第一集团相比,我们不仅面临生源数量和质量的双重挑战,也面临着研究生导师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双重挑战。博士生导师科研项目级别不高、经费不足,指导能力不强;适应专业学位教育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水平硕士生导师和课程师资缺乏,必将影响我校“十三五”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另外,学术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区分度不高、特色不鲜明;培养质量过程监管不到位,淘汰机制执行乏力,现有的管理制度和管理队伍难以满足新形势要求;从平台、导师、学生三个维度联合发力,促进产生优秀学位论文的良好环境尚未有效建立;如何将学科优势转化为研究生培养优势,实现二者的高效联动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加强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和如何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对我们也提出了新要求。研究生教育管理队伍不够健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须加强。

刘广林校长提出:“用争取博士点的劲头做好研招工作的各项配套工作。”

一是要分类改革招生选拔制度。

博士研究生、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与师风师德、科技创新绩效、学生培养质量、就业率、导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技术水平等相挂钩。

加大推免生等优质生源奖励力度及相关政策措施,优化统考生的初试科目设置,进一步完善博士生选拔“申请-考核”制度,逐渐压缩在职定向博士生招生比例。稳定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逐步扩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

二是按类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建立本硕博连读、硕博连读为主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推进多学科交叉培养博士研究生新模式。实施博士研究生国内外、校内外联合培养计划。设立研究生科研创新培育基金和博士研究生、学术学位硕士生国际学术交流基金。

三是健全导师责权机制。

继续强化研究生导师遴选及招生资格审查制度,强化研究生导师的第一责任人意识,完善导师考核评价体系。

四是统筹构建以学院为主体的校、院两级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

五是加大研究生培养质量条件保证投入力度。

建立健全研究生奖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社会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评定体系,制定研究生助教、助研、助管岗位的管理办法,为吸引优秀生源和人人享有教育机会提供保障。

六是提高研究生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

七是加强研究生党建工作。

刘广林校长总结招生工作的经验,他指出:同志们,我校研招工作得益于省研招处的统一领导,适时培训、交流,及时地检察监督;得益于学校的高度重视,分管副校长的高度负责;得益于职能部门不止于保证数量,还坚持追求质量,不回避问题和矛盾,及时补录,一个都不能少;得益于全校研究生培养单位及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得益于人才强校战略;得益于对研究生待遇的全部落实。但我最想说的是:是学校的氛围、发展态势带来了研究生招生的春天!

【注释】

[1]国家教育部学位[2005]22号文件,吴启迪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所作的工作报告,360A22-07-2005-0233-1

[2]王琦,李严冬.陈恩凤传[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