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教委的规定,按条件严格遴选研究生导师,不搞平衡照顾。采取出国进修学习、合作研究,参加国内外专家讲学班、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校际学术交流、各种专业会议等多渠道、多形式培养提高导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从1985年起研究生部自编研究生教材24种。积极招收和培养出国预备研究生,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培养的出国留学研究生,尽管回收率不高,但后效显著。学校在学科建设和师资培养、梯队建设上给予制度倾斜。1982年,为加强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杨守仁教授要求从盘锦盐碱地研究所调入副所长高佩文。高佩文1948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后主动到东北改造盐碱地,对于辽宁稻作生产不仅有着丰富的经验还有多年理论研究成果。1984年,吴友三要求调入白金凯教授。白金凯教授1945年毕业于长春大学,于1949年来沈阳农学院任教,1954年调到东北农业科学研究所,从事植物病理研究。吴友三教授请白先生来沈农主讲真菌学和高级植物病理学课程。
徐贵华研究员(时任党委组织部部长,后任沈阳农业大学常务副校长):“当时沈农的编制特别紧张,很多要调入学校的人在人事处排队,由校务会讨论集体决定。从外地调入一位导师,就要调入配偶子女,调一个人,还要有配偶、子女同时调入。对于当时编制稀缺的农大,调入高龄专家,是慎之又慎的。但是为支持两位老先生学科建设的需要,学校力排众议,即刻批准调入”。(www.xing528.com)
两位教授多年来一直躬耕在研究生教学第一线。在1983年沈农呈给农业部的5年培养研究生工作总结中,专门提到了专业学位课中注重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进。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的“作物高产理论与实践”课,由博士生导师杨守仁、顾慰连、高佩文、董钻教授任课,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学生提前8天报到,通过讲解和实践,强化学生入学前对实践环节的了解。高佩文先生协助杨先生培养了6名硕士研究生和多名博士生。白金凯教授培养了17名硕士研究生和16名博士研究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