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沈阳农业大学迎来了65岁华诞。校庆将临之时,《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史话》出版,打开书页,那条几代人用生命和智慧划出的校园文化弧线,清晰呈现。
校园文化,尤其是高校的校园文化,是群体印象、集体记忆,是一代代师生累积传承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生活理念等的总和。大学是培养人才之地,不同的校园文化,具有不同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进入不同文化背景的任何个体,因生存在一个集体中,这个“母体”的精神性、文化性以及“集体记忆”,就在耳濡目染中影响着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或者说是“精神家园”的构建。
同时,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精神维度的品位与牵引,是这所学校的基因图谱和身份证明,也是凝聚人心和自身发展不可或缺的滋养。在校园文化所涵盖的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中,通过文以载道,以文化人、以文化物的潜移默化,凝聚起了广大师生核心价值观趋向认同的终极力量。那种不断反思、不断超越的精神,以巨大的推动力促进着学校综合实力的提升。有专家归结文化的三个深层次作用——内驱力、影响力、烘托力,用在校园文化上更为精准。
校园文化建设是常新的,发展的,但又是需要不断回眸的。凝望我们的前辈在文化积淀中做出的努力,使他们奋争拼搏的历程没有在岁月中荒芜,从中汲取力量,应该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自觉。研究生院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研究生教育,是高校中秀于林之木、出于岸之堆。自招生起,当然由高校里学问和德行最好的教师担纲。这本书没有泛泛罗列相关数据,而是苦心翻捡遗落在各类档案和资料里的史实,为这些早期贡献者写出小传,通过纵记事,横记人,把那个年代、那些人的功绩、磨难和执着一一书写,也把研究生教育所经历的“风必摧之”“流必湍之”“众必非之”的历程刻记下来;把那些学问大家半个多世纪以来主持着沈农各个学科发展的历史轨迹,同时把他们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艰难求索、百折不回、严谨治学、拓荒补白的往事刻记下来;把那些为沈农的研究生教育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的管理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历史条件下恪守教育德操,敬畏教育规律的探索刻记下来;把几代决策者志存高远,以办学、育才为职志,在承受的压力以及艰难选择中努力抓住学科建设和人才激励的主线,精心培育学校自己的优势、特色和传统,不断奋争的历程刻记下来……为这些创造历史和改变历史的人们立传,既是对他们做出贡献的充分纪念与弘扬,是对他们的思想和业绩的铭记与传承,也是校园文化研究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标志。这样的刻记更彰显了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后人们尊重历史、缅怀先贤的厚重情怀。
一部研究生院史,半部农大史。沈农的研究生教育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息息相关。沈农研究生培养和发展历程如一颗折射出整个教育方针、政策、思想、理念和方式方法晶莹的水滴,清晰地映照着众多教职工从建校初期的激情选择,到反右斗争及至“文革”的迷茫,再到改革开放的思考艰辛探索的历程。这样的一滴水,让我们有机会凝望悠久与崇高,并在汲取营养中挺直了胸膛,也让我们在穿越历史尘埃回望之时,一眼就能认出那是属于沈农,属于我们的温暖的“母体”,辨识出“集体记忆”中我们自己的精神家园。
研究生教育是经过多年积累,具备良好学术氛围和人才基础的教育层次,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提纯研究学术精华,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使沈农的整体实力迅速提升至国内前列,就成为这一阶段的重要课题。习近平总书记说:“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我们把自己前辈和同时代人的奋斗集结成书,也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的具体行动。(www.xing528.com)
这本书的可贵之处在于,它重史实而少评论,书海钩沉却无暮气,以人以事为主线全视野聚焦沈农研究生培养具有开创性和突破性的大事件、大成就,不仅检视学科发展能够企及的高度,甚至囊括了一些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选择。这种难得的眼光和胸怀,告诫我们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艰辛以及成功背后有更多不为人知的失败。编著者对这所大学的深爱,浸润在字里行间。相信读者至少会有这样的启示:相对于历史,每个人都是一所大学的过客,而这所大学以各种形式铭刻着那些为她的发展做出过贡献的每一个人;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今天所有的成就都是几代人刻苦努力的结果。其中的失败也是前人辛勤探索留下的历史痕迹,为后人留下可供借鉴的宝贵资源。这也是沈农的永恒魅力所在,也是我们砥砺自身、不断求索的动力所在。这样的事业,值得我们全力以赴。
研究生院所做出的尝试带了一个好头,相信会有更多的院系梳理挖掘属于我们自己的宝藏。如果能有更多的人翻开这本书详读,引发深思,进而催人奋进,就是一件功德之事。
我1990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林学专业并留校工作至今,2004年获沈阳农业大学森林培育学硕士学位,2006年获得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硕士学位。在27年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中,我越来越多地了解这所大学的历史,知道她曾有着南北远缘合汇的天然优势,知道她曾经几度搬迁而饱经风雨,亲历了全力拼搏求生存求发展的励精图治。所有这些,都是几代师长们默默耕耘,甘为人梯奉献的积累。我深深懂得,在沈农,有许多人和我一样,对这所大学有着很深的感情,对我们的先辈,心怀崇敬。编辑校史、部门史,是对前辈留下财富的梳理,也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莫大精神财富。
我愿意为这样的书作序。
2017年9月于沈农校园
注:作者系沈阳农业大学现任校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