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辽宁省古生代地质遗迹的形成与演化

辽宁省古生代地质遗迹的形成与演化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辽宁古生代地质遗迹以大连寒武纪的沉积构造剖面、化石遗迹及瓦房店金刚石矿和本溪地区的石炭纪地层最为出名,它们很好地记录了当时地质时期的地质构造演化、古地理变迁及生物演化史。伴随古亚洲洋形成与演化,华北古陆块也相应开始坳陷,形成陆表海盆地。自晚石炭世本溪期继承早古生代晚期凹陷区域背景复又坳陷接受沉积,在马家沟组之上形成古风化壳及山西式铁矿。

辽宁省古生代地质遗迹的形成与演化

辽宁古生代地质遗迹以大连寒武纪的沉积构造剖面、化石遗迹及瓦房店金刚石矿和本溪地区的石炭纪地层最为出名,它们很好地记录了当时地质时期的地质构造演化、古地理变迁及生物演化史。

寒武纪为加里东旋回早期演化阶段。冈瓦纳大陆开始裂解,全球生物大爆发。伴随古亚洲洋形成与演化,华北古陆块也相应开始坳陷,形成陆表海盆地。纽芬兰世(5.41亿~5.21亿年)起,辽宁古地理格局大部分属早前寒武纪古陆,仅于辽宁南部大连金州地区为局部坳陷,接受葛屯期—大林子期沉积。大林子期盐沼沉积形成于障壁海岸相萨布哈环境,气候条件属强干旱气候带,沉积红色碎屑蒸发岩-膏盐建造,晚期于潮坪和澙湖环境沉积钙质碳酸盐岩建造。因此,岩层间夹有膏盐层及钙结壳等,因而形成较发育的软沉积构造,由于海蚀作用形成陡峭的彩色岩壁。这些地质现象被完好地记录在大连金石滩的海岸岩壁上,是具有科学研究价值和极高观赏价值的宝贵地质遗迹资源,成为今天大连地区最著名的地质旅游景观。

寒武纪大林子期强干旱气候结束后,碱厂期发生广泛的海侵,古地理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观。此时,绥中剥蚀区、岫岩剥蚀区已沦为海底隆起,同时出现本溪-桓仁海底凹陷。沉积中心位于本溪—桓仁一带,沉积厚度可达119m。碱厂期气候温暖潮湿,以三叶虫化石出现为特征,伴有腹足类、瓣腮类、棘皮类(始海百合)等化石,是寒武纪生物演化大爆发的开始。

寒武纪生物种属与中—新元古代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三叶虫空前繁盛,迅速演化,在大连金州一带发现有大量形态完好的三叶虫化石。同时,腕足动物、牙形石也大量出现,寒武纪晚期(崮山期)笔石占据重要地位,也是华北大陆笔石的发源地,其化石遗迹在大连北部海岸被发现,使大连地区成为辽宁省寒武纪化石类地质遗迹最为丰富的地区。

奥陶纪属加里东旋回中期演化阶段。此时华北陆块区为陆表海盆地,辽西海盆、大连海盆、太子河海盆连为一体,它们在古地理特点上基本同寒武纪晚期,沉积物为内源碳酸盐岩建造。其中,早奥陶世海平面微有变化、气候温暖湿润,生物大量繁衍,以头足类、牙形石为主,其次为笔石、腕石、腹足等。有时出现水下高能环境,形成砾屑灰岩夹层;中奥陶世地壳活动趋于稳定,水体加深,沉积厚度较大、质地较纯的碳酸盐岩建造。

此时大连海盆为局限台地环境,沉积厚度由北东向南西递增,沉积中心位于复州—金州,中奥陶世沉积厚度达700m。马家沟期末,受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作用远程效应,辽宁省内华北陆块抬升造陆,长期风化剥蚀,形成区域夷平面。此时,陆块区岩浆活动微弱,仅在瓦房店地区有超基性岩浆沿隐伏的基底深大断裂上涌,在封闭的高压条件下隐爆,形成富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隐爆岩管,形成我国最著名的金刚石矿——大连市瓦房店市金刚石矿。

志留纪属加里东旋回晚期演化阶段。南部陆块区自中奥陶世末隆升后,志留纪仍处于隆升过程,继续接受长期风化剥蚀。北部华北北缘古生代坳陷带残余海盆仅限于建平以北地区,接受泥质岩-碳酸盐岩建造沉积。在毗邻赤峰地区发育中性火山岩建造、珊瑚礁碳酸盐岩建造及复理石建造。(www.xing528.com)

志留纪末加里东运动导致黑水-开原断裂强烈活动,伴随西伯利亚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造山远程效应,南部华北陆块处于隆升状态,未接受沉积。北部古生代坳陷带奥陶系、志留系发生绿片岩相变质作用,多期韧性变形褶皱造山,形成东西向山链。

泥盆纪辽宁省内处于隆升状态,无沉积记录。

石炭纪是海西旋回中期演化阶段。该时期柴达木-华北板块在辽宁省内黑水-开原断裂以南(陆块区)和以北(华北北缘古生代坳陷带)具不同的构造演化格局。由于海西期—印支期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的碰撞、拼合,最终形成对接带,其附近发育石炭纪—二叠纪的褶皱变质带。

其后辽宁省经历早—中二叠世是海西旋回晚期演化阶段、中二叠世末海西运动、晚—中三叠世的印支运动,但没有发现代表性的重要地质遗迹资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