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般技术要求
(1)充分利用已有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和资料,利用遥感解译资料,筛选相关地质遗迹,开展野外调查。实物工作量应包括资料收集的数量、遥感解译的范围、野外调查路线的长度和面积、观测点及GPS定点的数量,调查表填写的数量、照片数量、遗迹点数量等。
(2)野外工作用图一般采用1∶50 000地形图,也可根据调查内容和范围选择适宜比例尺的地形图、遥感图。
(3)省(自治区、直辖市)域地质遗迹调查成图比例尺为1∶500 000;重要地质遗迹集中区成图比例尺不小于1∶250 000;重要地质遗迹点调查成图比例尺不小于1∶50 000。
(4)地质遗迹调查过程中,逐项填写地质遗迹调查表。
(5)地质遗迹调查完成后,整理并填写地质遗迹信息采集表。
(6)使用野外数字采集系统收集到的野外数据,应在野外工作期间将所有野外记录及时整理并导出调查表和信息采集表。
2.资料收集与筛选
(1)收集调查区内已有的区域地质资料,初步确定主要遗迹类型;结合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资料及其他地质地理资料,进一步确定地质遗迹调查对象;通过地方史籍(县志、考古、历史记载)及高精度遥感影像、地形图、宣传片等资料及走访记录,确认可进行调查的地质遗迹点,建立资料清单。
(2)摘录地质遗迹点的位置、范围、特征、科学意义等相关内容,填写地质遗迹筛选表。
(3)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了解地质遗迹的大致分布范围和形状特征。(www.xing528.com)
(4)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筛选出具有重要价值的地质遗迹点(区)。
3.野外调查
(1)野外调查路线采用穿越和追索相结合的方法,应能控制调查区地质遗迹的主要特征。对沿途不同地质现象进行观测和记录。
(2)定点和描述,地质遗迹调查点分为观察点、遗迹特征点和边界点。观察点主要记录描述地质遗迹的形态和组合、地貌单元特征;遗迹特征点主要描述地质遗迹的特征;边界点主要描述地质遗迹的分布范围。地质遗迹调查点应采用GPS进行定点测量,记录位置和高程。并对重要地质现象或景观点勾绘信手剖面、素描、照相或摄像等,记录其规模和形态及结构等特征。
(3)多媒体信息采集,多媒体信息采集包括摄影和摄像。照片应反映地质遗迹出露的全貌、总体现状及局部特点及形态;影像应反映地质遗迹的地貌单元、保存现状及宏观特征等。
(4)调查路线与范围,对地质遗迹出露边界控制点进行划定,根据地质图,结合地质现象和景观点的分布确定地质遗迹的范围、规模。
①手机导航软件的应用,本次野外地质遗迹调查应用的手机软件主要为户外助手,用于记录调查的路线轨迹,并可及时定位、拍摄遗迹点特征,统计野外调查工作量等。
②遥感图像的应用,本次遥感图像解译主要用于寻找地质遗迹的位置、圈定其出露范围,对于不易查证面积的,结合Map GIS软件计算出其出露面积。
(5)走访调查,针对地质公园中的地质遗迹情况,走访当地国土资源局、地质公园管理部门以及当地群众,深入了解地质遗迹的开发利用情况、保护现状、交通情况等,以便获得第一手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