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正月,李世民送给李靖一条灵寿拐杖,并让他在有一丝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参与当下的讨论。
讨论如何抗击吐谷浑。
吐谷浑最初是一个人的名字——辽东鲜卑慕容氏单于慕容涉归的庶生长子。慕容涉归死后,吐谷浑与刚继位的弟弟慕容廆不和,一气之下西行万里,建立了一个新国家,并以自己的姓名作为国名。
纵观吐谷浑建国三百年历史,与东部汉族政权的关系是五分对抗,五分合作。
李世民继位以后,两国间刚好处于对抗阶段。也正是基于此,颉利可汗被李靖打败以后,首选的逃亡国家,便是吐谷浑。
在吐谷浑选择主动出击的情况下,李世民只能选择征服——面对吐谷浑咄咄逼人的战争威胁,和个亲、割块地、撒点银子了事?那不是李世民的性格。充满战斗精神的太宗皇帝没有丝毫退让,立刻发动战争总动员,并给昔日的战神配发了一条高约丈余、制作精良的龙头拐杖,以方便他能及时参加军事讨论。
一切迹象表明,李世民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准备起用李靖。这一年,李靖已六十四岁。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唐代的李靖,尽管没有机会阅读宋代苏轼的诗词,但是很显然,他的“少年狂”已被吐谷浑彻底激发出来,他要“灵寿拐杖起落处,西北望,射天狼”。
当李靖明白皇帝的意思以后,立刻表达了西征吐谷浑的强烈意愿。李世民无条件同意,不过为稳妥起见,他建议李靖最好先跟宰相房玄龄商量商量。于是李靖面见房玄龄:“靖虽年老,固堪一行。”
大敌当前,房玄龄当然没什么意见。李世民得知后“大悦”,立刻拜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统领兵部尚书侯君集、刑部尚书李道宗、凉州都督李大亮、右卫将军李道彦、利州刺史高甄生等五路兵马,杀向吐谷浑。
李靖宝刀未老,短短几个月便攻克吐谷浑的军事重镇伏俟城,随后马不停蹄,打算以剩勇追穷寇,一举歼灭吐谷浑,收服汉朝故地。
但问题接连出现。
吐谷浑西逃时放了把冲天大火,将地平线以上的部分烧了个一干二净,导致唐军的现场补给出现困难;由于战线太长,再加上某些后勤官员的消极怠工,导致后方补给频频出现问题。
人和马离开粮食怎么打仗?一步一条人命地铺到积石山(吐谷浑老巢),又有什么意义?大部分人主张见好就收。
除恶务尽,这么大老远跑来,留个小尾巴回去,这不是我李靖的作战风格!善于奇兵突袭的李靖,当然不肯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歼敌机会。他力排众议,决计前进,深入敌境,越过积石山,追上吐谷浑残部,前后交战十余回合,大破其国,之后吐谷浑部分将官起义,杀死可汗,最终举国投降。
李靖将亲唐的大宁王慕容顺立为新可汗之后,收锋敛锐,凯旋。
完美杰作又一次新鲜出炉。鲜花、掌声、红地毯?经历了上次的大起大落,李靖已没有丝毫奢望。对他来讲,平平静静地交了差,安安稳稳地回到家,满眼含泪地与红拂女打个旧情骂个老俏,才是他最想要的。
另外一点,千万别再被人诬告了!
但怕什么,就来什么,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这是一个阴阳胶着的人间。
李靖希望别再遭人诬陷,但一到京城,希望就立刻破灭:利州刺史高甄生与广州都督府长史唐奉义,联名上书,说李靖犯了十恶之首罪(隋唐十恶指: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上一次温彦博诬告李靖纵容手下侵吞国家财物,后来不了了之;现在高甄生与唐奉义充分吸取经验,认为力度不够的话,很难扳倒李靖,于是直接上书朝廷,说李靖谋反。
高甄生便是上面提到的那位消极怠工的后勤官员。李靖征讨吐谷浑时,高甄生任盐泽道总管,在战争最关键的时刻,身为后勤人员,竟然没有按时完成补给任务,遭到行军大总管李靖的强烈呵斥。高甄生虽心生不满,但身处战场特殊环境下,也没敢表露。
可回到长安之后,高甑生一刻也没耽搁,拉上好友唐奉义面见李世民,诬告李靖谋反。
上次灭东突厥回来,被八竿子打不着的温彦博诬告治军不严;这次灭吐谷浑回来,又被自己曾经的下属高甄生诬告谋反。李靖欲哭无泪,他只能祈祷,希望皇帝别被谎言欺骗。
对于高甄生提供的线索,李世民相当重视,立刻派人展开缜密调查,取证、录口供、找寻目击证人,完全按照法律流程办。
纷纷扰扰一阵之后,真相大白:李靖谋反一事,纯属子虚乌有,高甄生与唐奉义恶意诬告朝廷功臣,理应治罪。
经历了第二次恐惧袭击之后,李靖紧闭大门,谢绝一切宾客,“虽亲戚不得妄进”。唯一陪伴他的是妻子张红拂,每每粗茶淡饭,夫妻相依相伴,笑谈如烟往事。五年之后,不幸来临,张红拂因病去世。
看到李靖老泪纵横、伤心欲绝的样子,大家都很难过。
魏徵亲制墓志铭,李世民亲题碑文,并按照汉朝卫青、霍去病旧式,将红拂女的坟茔修建成突厥内铁山、吐谷浑积石山的形状,以彰显李靖曾经的伟大功绩。
同时,鉴于李靖正一天天老去,而国家又不可无当世之良将,李世民提出建议,希望李靖能够传授后起之秀侯君集一些兵法,以备不时之需。(www.xing528.com)
于是,李靖在经历了人生悲欢离合之后,开始走出门去,为人传道、授业、解惑。他也想在死去之前,为国家发点余光,放点微热。
但他一出门,是非便如影随形,关门弟子侯君集向皇帝举报:李靖老师想谋反!
侯君集的理由很有创意:李老师在教授自己兵法时,每到细微之处便立刻略过,这种时刻留一手的态度,摆明了是想谋反!
国家正是用人的时候,无偿传、帮、带是离退休人员的应尽义务,动辄要留一手,李靖,这可是你的不对!李世民听完侯君集的汇报,心里也很不痛快。
李靖只能实话实说:不是我想造反,而是侯君集想造反。我传授给他那些知识,安制四方蛮夷已经足够,他为什么依旧不满足,总是试图穷尽我的所有技能?原因很简单,安制四方蛮夷、保卫国土不受侵犯,已经不是侯君集的唯一追求。他还有更高追求。
李靖一语中的,一年之后,侯君集参与太子李承乾谋反事件,事败被诛。
李靖南下灭了萧铣、辅公祏,北上灭了东突厥,西进灭了吐谷浑,只有东方一处空白。李世民看着李靖一天天老去,不想让他留有遗憾,因此在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东征高句丽之前,李世民问李靖,东面的高句丽政权飞扬跋扈,欺凌弱小,你有什么想法没有?
李靖一面流着口水,一面豪情万丈:“今残年朽骨,唯拟此行!”
李世民看了看已经七十二岁的暮年老人,心疼地摇摇头,叹一口气,转身离去。
公元649年7月2日,李靖去世,时年七十九岁。
已经卧病在床的太宗皇帝异常悲痛,册赠李靖为司徒,追封并州都督,谥号景武,并请来四十人的鼓乐队,一路吹打着,将李靖送进了昭陵。
八天以后,李世民驾崩……
【大事记】
公元571年生于雍州三原;
公元617年(大业末年),任马邑郡丞,与北方突厥作战;
公元621年,平定萧铣,安抚岭南;
公元623年,平定辅公祏;
公元626年,先后任刑部尚书与兵部尚书;
公元630年,击破东突厥;
公元635年,大破吐谷浑;
公元644年(贞观十八年),晋封卫国公、开府仪同三司;
公元649年去世,享年七十九岁,被册赠司徒、并州都督,陪葬昭陵,谥曰景武。
八方说辞
李靖有辅助帝王创业治国的才能呀!
牛弘(生于545年,卒于610年,隋朝大臣,官至礼部尚书)
赵匡胤[宋太祖(927~976年),曾发动陈桥兵变,在将士们的簇拥下黄袍加身,建立北宋王朝,都城开封]
大唐王朝善于用兵的人,没有人比得过李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