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朝明争暗斗:凌烟阁的大人物努力生存

唐朝明争暗斗:凌烟阁的大人物努力生存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公元623年以后,太子府与秦王府的明争暗斗已成了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正常情况下,在打击对手之前,应该打掉对手周围的打手。对于李建成来说,未来的争斗离不开武力。对于名扬四海的战斗狂人尉迟恭,只能暗箭,不能明枪。在监狱中害人似乎要简单很多,尉迟恭是李世民的贴身警卫,解决了他,就等于缴了秦王府的械,太子府似乎要赢得决定性胜利。

唐朝明争暗斗:凌烟阁的大人物努力生存

外面的世界精彩已过,里面的平静已被打破。公元623年以后,太子府与秦王府的明争暗斗已成了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李渊作为大唐最有权力的人,对于儿子们之间的较量也充满无奈。他虽然极力维持权力平衡,保证三个儿子不至于相残相杀,但在有意无意中,还是有所侧重。对外的几场战争造就了一个超级秦王府。削弱秦王府的势力,既是李建成、李元吉的理想,也是李渊的心愿。某种意义上,打击秦王的势力,不但可以解决继承权问题,也可以维护李渊的绝对皇权。

因此当李建成提出将秦王府中的“拔尖人才”借调到外地为官时,李渊立刻同意。善于谋略的房玄龄杜如晦先后被调往外地,善于近身肉搏的尉迟恭,却被刻意留了下来。

这似乎不太正常。正常情况下,在打击对手之前,应该打掉对手周围的打手。李建成想要扳倒李世民,首先放倒的应该是尉迟恭。

不正常的背后,是李建成的一个幻想——他想用重金将尉迟恭收买过来。

对于李建成来说,未来的争斗离不开武力。如果能够将尉迟恭从李世民的身边挖走,移植到太子府的土壤中,施点肥、浇浇水,没准会开花结果;万一中途夭折,也算胜利,因为削弱对手,也是在成全自己。

虽然成功率较低,但李建成想要尝试一下。

于是毫无思想准备的尉迟恭,收到了一封来自太子府的密信:“愿迂长者之眷,敦布衣之交,幸副所望也。”

随书信一起过来的,还有一车金银财宝。

堂堂的太子殿下,竟能屈尊卑膝,以近乎哀求的神态对尉迟恭狂抛橄榄枝,按理说尉迟恭此时应该犹豫一下,毕竟得到一车宝物的机会也是不常有。当初李世民向他表明心迹时,拿出的财宝也不过一筐,现在是一车。

尉迟恭竟毫不犹豫,直接拒绝:秦王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只能以命相报,如果中途转向,便是怀有二心的小人,你们花费重金收买一个小人,实在是大大的不值。为了咱们大家,您还是省省吧!

一车财宝抵不上一筐金银,太子的吸引力比不上秦王的个人魅力,李建成知道结果后恼羞成怒。

事后,尉迟恭将自己的经历向李世民诉说,李世民听后很生气:那么多钱,让你拿,你就拿着,不拿白不拿!而且你也别直接拒绝,可以表面答应他们,暗地里再向我通风报信,知己知彼,岂不更好?可是现在你把他得罪了,他一定不会放过你!

李世民猜得很对,李建成眼看着诱降无望,遂动了杀机,而作为尉迟恭生死对头的李元吉,早已等得不耐烦,现在既然大哥已经点头,便立即召集绿林豪客、江湖大佬次第过来,刺杀尉迟恭。

尉迟恭也从小道消息得知自己将要被暗杀,便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将前门、后门、窗户全部打开——如果不好意思从房门进,跳窗户进来也行,远来的都是客,进来歇歇脚,吃点水果再动手也不迟。

刺客们扎堆过来,前庭走走、后院瞧瞧之后,又扎堆回去——保命第一,保钱第二。对于名扬四海的战斗狂人尉迟恭,只能暗箭,不能明枪。现在人家大开房门迎鬼来,谁不害怕?摆明是赔本的买卖,没人愿意做。

建成、元吉两兄弟见直接刺杀失败,便准备借刀杀人,在皇帝面前告黑脸尉迟恭的黑状。关陇贵族出身的李渊,从里到外看不起铁匠出身的尉迟恭,听了儿子一番言语,也没有调查取证,直接将尉迟恭下了大狱。

其实也不用取证,整天围在秦王身边,千方百计搅和皇族内部事务,就是最铁的证据。即使儿子们不说,李渊也会动手。

在监狱中害人似乎要简单很多,尉迟恭是李世民的贴身警卫,解决了他,就等于缴了秦王府的械,太子府似乎要赢得决定性胜利。

决不能让他们得逞!心急如焚的李世民找到父亲,夜以继日做思想工作,甚至祭出一些胁迫,添加少许强硬,最终迫使李渊让步,同意无条件释放尉迟恭。

李渊关键时刻的优柔寡断,间接导致两个儿子命丧黄泉,直接导致自己退居二线。当牢门打开的那一刻,一张血盆大口,正慢慢张开。

对于从牢里走出来的尉迟恭来说,未来的路再清楚不过——促使秦王下定决心,在夜长梦多之前,率先下手,杀死建成、元吉,剿灭太子党,让李世民成为下一任皇帝。

尉迟恭很快听说李建成、李元吉定谋,要在昆明池加害秦王,他立刻拉起长孙无忌面见李世民:如果不及时动手,便会被歹人动手在先,到那时,昔日的所有积累,都会付之东流。

李世民依旧在犹豫,毕竟是亲兄弟。他想再等等,等对方光天化日下主动发难,他再后发制人。(www.xing528.com)

你根本没有后发制人的机会!见李世民关键时刻仍然犹犹豫豫,尉迟恭顿时着急上火:包括我在内的秦王府上上下下,时刻准备为你效死,这是上天给你最好的礼物。你放着礼物不要,却一味地顾及小情,不舍小爱,完全将国家大计抛到脑后,做事犹犹豫豫,我还真没见过你这样的!你若同意,我这就去砍人,你若不同意,我这就离开,不但我离开,长孙无忌也会离开!省得与你一起白白送死。

在规劝李世民这件事情上,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方法——房玄龄在被李渊“驱逐”之前,曾联合长孙无忌一起劝说李世民要以国为重,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一定要先发制人;尉迟恭则重点从保命的角度阐述,为了自身生存必须率先动手,若稍有懈怠必然身首异处,贻笑千古!

房玄龄与尉迟恭同是秦王府的人,又是为了同一个目标,出发点却截然不同,为什么?

现实基础决定上层脑袋:玄龄是特别优秀的管理人员,无论谁当政上台,都能用得上,关键他与建成、元吉没有很深的过节,不用担心丢饭碗丢脑袋;尉迟恭是特别优秀的战斗人员,在和平时期,无论谁当政上台,用处都不是很大,关键他与建成、元吉过节很深,不担心丢饭碗丢脑袋才怪。

尉迟恭见李世民软硬不吃,彻底着了急。他自己本身就没念过几年书,一上火,难听的话脱口而出,但李世民毕竟是自己的领导,感觉失言之后,尉迟恭马上闭嘴,将话语权交给了长孙无忌。看到李世民一直犹豫,长孙无忌也很急:您现在不听尉迟恭劝告,他逃到其他地方也还罢了,万一投靠了建成太子,开始为虎作伥,后果将不堪设想。现在既然大家都已经摊牌,就只能一条路走到黑。

李世民依旧在徘徊,他要求对面的两个男人再认真考虑一下他刚说过的话,以及他现在的感受。

尉迟恭彻底被激怒,他抨击李世民智商不高,勇气没一点,又进行赤裸裸的逼迫:现在八百死士已经进了秦王府,满府尽带黄金甲,阵势早就散了出去,街坊邻居都知道了,你想临阵反悔?怕是没有这个机会啦!

铁匠出身的尉迟恭,抡锤子时喜欢直来直去,说起话来也不会拐弯抹角。

促使尉迟恭逼主就范的理由其实很简单:他要活下去。对他来说,首先是为自己,其次才是为国家。作为一位将李建成、李元吉彻底得罪的武将,他唯一能够活下去的方法就是借助李世民,杀死对手。相较而言,尉迟恭的生存空间比房玄龄、杜如晦要小很多。这也间接导致玄武门之变以后,曾躲在狭小空间中偷吸空气的尉迟恭,见到一米阳光之后便迅速膨胀,凭借昔日的战功以及玄武门事件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扶摇直上九万里,踏破群峰笑破山。

这次密谈虽然没有彻底拿下,但是显然,李世民的心正逐渐起变化。为了巩固胜利果实,尉迟恭又拉上侯君集,日夜苦劝,终于将李世民说动。

不过李世民提出了条件:在当前的复杂背景下,在房玄龄与杜如晦回归之前,他绝不会冒险起事——不是你们几个不行,而是在房玄龄、杜如晦缺席的情况下起事,根本行不通!

尉迟恭选择沉默,长孙无忌选择打破沉默,不就是请他们二人过来吗?我去,我能行!李世民立刻同意放行。

时不我待,长孙无忌打马扬鞭去了远方,又打马扬鞭回归秦王府——远方的房玄龄、杜如晦告诉长孙无忌,没有李渊的诏书,私自返京会秦王,可是杀头的罪。

决心已定的李世民得知房、杜二人竟然顾左右而言他,顿时火冒三丈,立刻命令尉迟恭同长孙无忌再走一遭,如果房、杜依旧推诿,就杀了他们!

房玄龄、杜如晦见到了为保命而近乎疯狂的尉迟恭,什么也没说,直接卷铺盖跟人走。

不过粗中有细的尉迟恭告诉众人,一起回京城目标太大,建议长孙无忌带房、杜二位先生先行一步,而且最好化个装,尽早赶去秦王府参与相关课题的论证;尉迟恭本人则走另一条道路,大家化整为零,可以大大提高个人生存概率。

房玄龄、杜如晦最终装扮成道士模样,成功进入秦王府。

紧接着,玄武门之变爆发,李世民一箭射死李建成,李元吉逃入树林的过程中被流矢击中。李世民拍马猛追,却被林中树枝绊倒。李元吉回马夺弓,企图用弓弦扼杀李世民,尉迟恭及时赶到,断喝声中结束了元吉性命。

太子府副护军薛万彻、车骑将军冯立等闻讯后,率领着东宫、齐王府(李元吉府邸)的两千精兵赶到,双方陷入混战。危急时刻,尉迟恭赶至玄武门下,将割下的建成、元吉的头颅抛向空中示众,太子党羽见状,立时散去。

李世民命尉迟恭火速赶往海池,保护父亲李渊。此时的唐高祖李渊正泛舟于海池,对于外部的骨肉相残一无所知,直到看见尉迟恭拖着长槊过来,才大惊失色:你来干什么?外面发生了什么事?

尉迟恭也没那么多讲究:太子、齐王作乱,已被秦王所杀,秦王担心有人趁机谋害您的性命,特派我前来保护。

李渊很清楚,老二派来的尉迟恭一直充满杀气,名保护,实监护。事已至此,难过也没有用,李渊接受现实,立刻下诏,停止京城内部一切争斗,所有叛逆均交由李世民来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