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朝功臣之自我修养:从打铁到打人,势头如日中天

唐朝功臣之自我修养:从打铁到打人,势头如日中天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力大无穷,“打人”时具有明显优势;善于躲避,又能够有效地避免被人打,很显然,敬德要是从打铁行业转到“打人”行业,必然要占尽优势,于是他参了军。刘武周的闪电战术引发了大唐高层地震,裴寂与李元吉的相继失利使得李渊如坐针毡。“硬柿子”宋金刚得知唐军的最新动向后,直接把“硬骨头”尉迟恭派过去支援吕崇茂。

唐朝功臣之自我修养:从打铁到打人,势头如日中天

尉迟敬德,又称尉迟恭,初唐时期超级猛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第七。

尉迟本真,尉迟恭的曾祖父,传说中的后魏中郎将、冠军将军、幽州制史;尉迟孟都,尉迟恭的祖父,传说中的北齐左兵郎中、金紫光禄大夫、北周济州刺史;尉迟伽,尉迟恭的父亲,传说中的隋朝仪同、汾州刺史、幽州都督。

与长孙无忌、杜如晦魏徵房玄龄祖宗们相比,尉迟恭的祖上充满神秘色彩——似乎做过官,又似乎没做过。

历史没有明确记载的官都是虚官。但是尉迟伽幽州都督的官职倒是“实官”,那是他死去多年之后,依靠儿子尉迟恭的辉煌功绩,被大唐君主追赠的。

其实对于尉迟恭的出身,他本人已经说得很清楚:“敬德起自幽贱,逢遇隋亡,天下土崩,窜身无所……”

有关尉迟恭的另一则传说是,他们不是汉人,而是鲜卑后裔,因为“尉迟”姓氏本出自北魏鲜卑尉迟部。

似乎有一定道理。

不过学者们在经过一系列考证之后,得出结论:尉迟恭是彻彻底底的汉人,尉迟姓氏,是北魏的当政者赐予的。

祖先荣耀与否,姓氏的来龙去脉都已成过往云烟,对尉迟恭来说,过好当下才是最重要的。

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隋朝末年,群雄争霸,天下大乱,朔州善阳的那家铁匠铺也终于关上了门,尉迟恭怀揣着两项超人能力,走出善阳,放眼外面的世界,开启人生第二旅程。

力大无穷,“打人”时具有明显优势;善于躲避,又能够有效地避免被人打,很显然,敬德要是从打铁行业转到“打人”行业,必然要占尽优势,于是他参了军。

按理来说,出身穷苦人家,应该投靠穷苦人领导的队伍,可此时的尉迟恭对各路义军都不感冒。他认为打乱他平静生活的不是隋朝政府,而是各路反叛者,于是义无反顾地参加了高阳县(河北保定高阳县)政府军,并在平定各路起义军的过程中崭露头角,被隋朝政府授职散朝大夫。

散朝大夫,隋文散官,五品十三阶——明明以勇武出道,又是在与人打架的过程中出人头地的尉迟恭,却被授予一个文职,江河日下的隋朝腐败政府,已经彻底晕头。

跟一个已经迷失方向的旧政府,不如随一个目标超明确的新政权。尉迟恭与起义军交战数年之后,忽然转向,伸手接住了刘武周(义军领袖之一)伸来的橄榄枝。

可是他不知道,刘武周比隋炀帝更不靠谱。他最初的起事,完全是因为儿女私情:身为隋鹰扬府校尉的刘武周,与顶头上司王仁恭(时任马邑太守)身边的丫鬟勾搭成奸,唯恐事情败露,于是纠集张万岁、杨伏念、苑君璋等人发动武装叛乱,杀死王仁恭,随后破楼烦、取汾阳、攻占雁门关,并勾结突厥,准备等时机成熟之后,一举南下,攻克太原,入主关中

处于“事业上升期”的刘武周很清楚,当下最缺的就是人才,当他听说尉迟恭的过人本领后,立刻带上金银玉帛前去招揽,并获得了成功。尉迟恭在刘武周的手下,终于拥有了正确的名分——被封为偏将。副将、偏将、裨将、牙将,在武小将群中,敬德的排名很靠前。

职位是小点儿,但起码是武将,比起隋朝的散朝大夫来,要舒服得多——知足的尉迟恭,把刘武周当成了自己全部。

但是显然,尉迟恭在刘武周的盘子里,只是一小部分,宋金刚才是那“一大部分”。

宋金刚原本是易州(河北易县)一支义军的领袖,后被河北“大鳄”窦建德击败。宋金刚急速西逃,刘武周快速收留。刘武周知道宋金刚很会用兵,只不过缺少施展的舞台,便把他招揽过来。

有了宋金刚与尉迟恭之后,刘武周打算退居幕后。他将军事指挥权全部交给了宋金刚,还将自己的妹妹许配过去,同时将特别能打架的尉迟恭也一并送给了宋金刚。

人事安排妥当之后,刘武周再也不愿偏安一隅。他任命宋金刚为西南道大行台,立刻南下。他想利用大唐深陷西部战场、无暇东顾的有利时机,以最快的速度占领大唐李氏龙脉的发源地太原,随后马不停蹄,再复制一次李渊西进称帝的模式。

这也难怪,皇帝谁都想做。在李渊入驻长安之前,隋朝天子还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金色绣球还在隋炀帝手中,各路义军还在观望、徘徊。等到李渊横空出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绣球抢到手中时,大家才真正闻到血腥的味道。饿狼般的眼睛纷纷射向长安,刘武周便是七匹狼中的一匹——他是匹白眼狼(杀死自己的恩人王仁恭)。(www.xing528.com)

刘武周想走“李渊路线”:李渊拥有李建成、李世民、刘弘基,刘武周拥有宋全刚、尉迟恭、陈智略;李渊面向突厥称臣,刘武周已向突厥示好;李渊钻隋朝空子突袭长安成功,刘武周钻大唐空子突袭长安。

站在客观角度讲,刘武周当时的想法很现实。宋金刚与尉迟恭也确实没有令他失望:在榆次黄蛇岭打得大唐车骑将军张达全军覆没,在介休打得大唐尚书右仆射裴寂全军覆没,在崔鼠谷打得大唐太常卿李仲文全军覆没,在晋阳打得大唐太原留守李元吉抱头鼠窜。

晋阳失守,标志着大唐势力在山西的彻底衰落;老窝被端,是李元吉心头永远的痛,从此他记住了两个人——尉迟恭和宋金刚。李元吉日日夜夜发誓,一定要杀死这两个使他颜面尽失、尝尽苦头的人。不过可惜的是,宋金刚没有等到那一天,他最终死于突厥人之手;可悲的是,李元吉也没有等到那一天,他最终死于尉迟恭之手。

宋金刚与尉迟恭攻占晋阳后,一路势如破竹,连下平遥、临汾、夏县、蒲州、晋州、绛州、浍州等地,与当时李渊的行军路线出奇地相似。

刘武周的闪电战术引发了大唐高层地震,裴寂与李元吉的相继失利使得李渊如坐针毡。为了挽救危局,李渊诏令永安王李孝基、工部尚书独孤怀恩、陕州总管于筠、内史侍郎唐俭兵分四路讨伐刘武周。

对于不善于打仗的人,分再多路也没有用。

李孝基、独孤怀恩、于筠、唐俭四人渡过黄河以后,经过充分研讨,天才性地预见到,如果与宋金刚硬碰硬,则必输无疑。他们创造性地提出:应避重就轻,先找软柿子捏,攻打刘武周的精灵鼠小弟——夏县的吕崇茂。

“硬柿子”宋金刚得知唐军的最新动向后,直接把“硬骨头”尉迟恭派过去支援吕崇茂。尉迟恭与副手寻相一到夏县,立刻与吕崇茂里应外合,唐军又一次全军覆没,李孝基、独孤怀恩、于筠、唐俭纷纷成了俘虏。

李渊不知道自己是在梦中,还是已到了梦醒时分。前一刻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是自己,下一刻便换了人间,这种巨大落差令他难以承受:“贼势如此,难于争锋,宜弃大河以东谨守关西而已。”

李渊打算放弃山西老家,固守关中。不是自己有多害怕,而是尉迟恭太强大——能够一战而将李孝基、独孤怀恩、于筠、唐俭四员大将全部俘虏的人,不太像人。

李渊打了退堂鼓,但除了裴寂之外,几乎没人响应,李世民更是坚决反对。他很郁闷,为什么父亲派了这个派那个,却唯独将他落下呢?派一些精兵强将过去也行,可派过去的这些人,全是别人的菜!丢人,实在是太丢人!

并州物华天宝,河东人杰地灵,决不能轻易放弃!给我三万人马,定能诛灭刘武周,杀死宋金刚,活捉尉迟恭,收复晋阳城!史书记载,李世民在说这番话的时候,“窃愤恨”。李世民在恨什么?

他恨的东西,其实很多。

不过将最能打的儿子派过去收复失地,李渊何尝没有想过?

李世民浅水原一战干掉了难缠的薛举、薛仁杲父子,战功一下子超越太子李建成,这对于将来大唐权力的顺利交接,不是一件好事。而且刘文静事件使得党派斗争由隐性走向显性,从犹抱琵琶半遮面到打开窗户说亮话,李渊担心在亲情扭曲之后,局面会彻底失控。

为了不至于权力失衡,也为了未来李建成能够安安稳稳地当皇帝,李渊打算暂时“雪藏”李世民。因此即使在山西存亡一念时,他仍接二连三地派文职人员过去应付。

但是很显然,被派过去的这些人根本应付不过来,逃的逃,坐牢的坐牢,出尽了洋相。即便如此,李渊宁可“宜弃大河以东谨守关西”,也没有让李世民出征的意思。

可是李渊忽略了重要的一项——明白人的呼声。李渊的消极做法遭到群臣的强烈反对,大家一致认为,大唐这台电脑不是死机便是烧主板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启用键盘高手李世民。

公元619年10月12日,李渊举关中所有精锐尽送李世民,并亲自在长春宫为李世民把酒壮行。

形虽未动,势已逆转。李氏家族经营太原多年,走向成功的路上又被老百姓称为“义师”,再加上刘武周的个人品德修养欠佳,宋金刚穷兵黩武的作风太差,河东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早就盼望着唐师东归。

当李世民举杯的那一刻,刘、宋、尉迟三人的命运就开始发生转变:刘武周与宋金刚头也不回地走向坟墓,尉迟恭走向坟墓时回头看了看,发现自己身后竟然还有条阳关大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