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李世民与房玄龄:唐朝功臣的升官之路

李世民与房玄龄:唐朝功臣的升官之路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世民失去了一条膀臂,房玄龄失去了半个人生。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继续升房玄龄的官。有一次他想提拔司农卿李纬做民部尚书,又担心房玄龄不同意,便派人打探房玄龄对此事的看法。李世民听后,立刻改授李纬为较低级别的洛州刺史——一个只注重外表的人,内在的东西肯定欠缺。离开杜如晦的日子里,李世民对房玄龄既无限依靠,又有意疏远,而同一时期,另一个人却频频闯入皇帝视野。

李世民与房玄龄:唐朝功臣的升官之路

公元630年,不幸发生了。贞观之治刚刚进行到第四个年头,杜如晦溘然长逝,时年四十五岁,病因是积劳成疾。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大唐的根基刚刚打牢,杜如晦便撒手而去。李世民失去了一条膀臂,房玄龄失去了半个人生。君臣二人每每追忆起点点滴滴的过往,总觉得和杜如晦在一起的日子太短暂。房知杜之能断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谋。房谋与杜断,一段佳话,两段传奇,随着杜的离去,也最终烟消云散。

“帝定祸乱,而房、杜不言功;王(指王珪)、魏(指魏徵)善谏,而房、杜让其直;英(指李勣)、卫(指李靖)善兵,而房、杜济以文。”

一对儿完美搭档,成就了满朝和谐

军事、律法、典章、礼制,甚至建筑,处处留有房、杜二人的影子,现在杜如晦忽然离开,房玄龄变得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在阴霾的日子里,午夜时分,房玄龄独自凭栏听雨。

公元631年,房玄龄提出请求,希望能带父亲房彦谦的遗骨回老家安葬,李世民立刻同意,一来是想让房玄龄抽空尽尽孝道,二来是想让他出去走走,调节一下身心——杜如晦积劳成疾,最终不治,教训是惨痛的,代价是巨大的。

可房玄龄回来之后,又一心扑向工作,李世民立刻揪心提醒,做事情一定要懂得抓大放小,无关痛痒的事,可以交由下面的人做,宰相的事情千千万,一件件地做,迟早得累死。

房玄龄理解皇帝的苦衷,口头上答应多休息,私底下依然如故,追求完美的个性促使他事无巨细,每每都要亲自过问,看得太宗皇帝连连摇头叹息。

李世民看着房玄龄孤单忘我工作,想给予补偿。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继续升房玄龄的官。

公元634年,因房玄龄护高祖山陵制度,加封开府仪同三司;636年,封梁国公;638年,加封太子少师;641年,进拜司空;643年,加封太子少傅,仍总领门下省事务

房玄龄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在活着的时候被加封为文职司空的人,以至于他死时没有更高的文职官衔了,只能追封为武职太尉(武职最高荣誉称号)。

其实李世民有时也很矛盾:看到房玄龄疯狂工作便心生怜悯,听说房玄龄小病休养便小心斥责;因房玄龄完美结束工作而倍加欣慰,对房玄龄追求完美的个性却颇有微词。

矛盾相互斗争的结果是:房玄龄只能事事完美,时时无瑕,一旦有所失误,哪怕是一丢丢,便会招来皇帝不满。

一向谨小慎微的房玄龄立刻惊恐万状,似乎人生这道坎再也迈不过去,整日跟在李世民屁股后面不住道歉,不停认错。

一次,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惹得李世民大发雷霆,直接撤了房玄龄的职,让他在家静养。黄门侍郎褚遂良赶紧上疏,好话说了一大筐,李世民才渐渐消气,君臣二人重归于好。

李世民有时看不惯房玄龄事无巨细的做事风格,却时时离不开他。有一次他想提拔司农卿李纬做民部尚书,又担心房玄龄不同意,便派人打探房玄龄对此事的看法。线人回来禀报:房宰相也没说其他的,只是说李纬总喜欢打理他的胡子。

李世民听后,立刻改授李纬为较低级别的洛州刺史——一个只注重外表的人,内在的东西肯定欠缺。

离开杜如晦的日子里,李世民对房玄龄既无限依靠,又有意疏远,而同一时期,另一个人却频频闯入皇帝视野。这个人,便是魏徵。

李世民说过,贞观之前,房玄龄的功劳可以排第一;贞观之后,功劳排在第一位的,是魏徵。

李世民说这话的时候,房玄龄与魏徵可都在场。

不过李世民也许忘记了,贞观之治的起始时间是公元627年,627年到630年的三年时间内,房玄龄与杜如晦作为国家政策的制定者与实施者,正夜以继日地为大唐打地基,而此时的魏徵,还只是一个五品谏议大夫。

公元644年,也就是魏徵去世后的第二年,李世民带着皇太子李治与大批官员御驾亲征,东击高句丽,留下房玄龄与李大亮留守都城长安,负责处理日常政务。

对于东征举动,房玄龄从内心深处来讲是相当抵制的。但他不敢说,他怕触怒龙颜,以至于第一次东征回来之后,李世民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不住抱怨:如果魏徵还活着的话,一定会阻止我东征!(www.xing528.com)

李世民的言外之意很清楚。

说归说,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世民仍想完成一项壮举——彻底打垮高句丽!杨坚东征失利了,杨广东征失败了,我李世民一定要成功!

公元648年,李世民准备再次东征,但房玄龄忽然旧病复发,一下卧床不起,李世民顿时心慌意乱,立刻做出指示,将房玄龄的家搬到总留台,这样距离皇宫近点,方便探望。

后来他还是觉得距离不够近,干脆将宫墙凿了一个大窟窿,直接穿墙而过,有什么风吹草动的话,可以第一时间知道。

但这仍没有留住房玄龄的命。在离开人世之前,房玄龄终于大胆了一回:上疏皇帝,反对东征!一个行将就木的人,一只颤抖着的手,一篇发自肺腑的文字,一颗赤诚报国的心。

公元648年8月18日,房玄龄病逝,时年七十岁。

公元649年7月10日,执意进行第三次东征的李世民突然驾崩。

【大事记】

公元579年生于齐州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

公元617年,于渭北投李世民,任秦王府记室;

公元626年,参与策划了玄武门兵变,帮助李世民谋得帝王之位,因功进爵为邢国公;

公元629年,改封魏国公,为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

公元635年,以功加封开府仪同三司;

公元637年,封梁国公;

公元639年,加太子少师,留守京师

公元648年,与世长辞,终年七十岁。被追赠为太尉,谥号“文昭”,陪葬昭陵

八方说辞

唐太宗在晋阳举兵,平定了隋朝末年各方叛乱,是因为刘弘基、李勣、李靖、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用心辅佐的缘故。

归有光(生于1507年,卒于1571年,明朝著名的散文家、古文家,著有《震川先生集》《三吴水利录》等)

房玄龄辅佐唐太宗平定天下,在宰相的位置上前后有三十二年,并善始善终,天下人都称他为一代贤相。

柳芳(唐代杰出的史学家,著有《国史》《唐历》)

房玄龄与杜如晦两位宰相,均凭借他们出众的个人能力,又遇上了明主李世民,二人共同谋划,协调一致,同心协力,最终将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一片太平盛世。

刘昫(生于887年,卒于946年,五代时期的政治家、史学家,后唐庄宗时任太常博士、翰林学士,《旧唐书》作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