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英才杜如晦用自己的实际业绩,非但征服了上司李世民,还征服了众多业内人士(“深为时辈所服”)。而他以前所渴望的东西,也开始源源不断地涌来——陕东道大行台司勋郎中、天策府从事中郎、文学馆十八学士(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苏世长、姚思廉等)之首。
千万别小看文学馆,它可不是普通的博物馆,想来就来,想走就能走。在当时的人看来,文学馆就是传说中的“瀛洲”(与蓬莱、方丈并称三大仙山),能进文学馆的都不是人,是“仙”,杜如晦就是文学馆的“仙人长”。
铁拐李率领众“仙”踏上蓬莱,为世人斩妖除魔;杜如晦带领众士登上瀛洲,为世民运筹帷幄。杜如晦在文学馆中的地位,和铁拐李在“八仙”中的地位等同。
十八学士本质上属于李世民的高级智囊团,杜如晦排名第一。房玄龄大杜如晦六岁,资历又老,又是杜如晦的伯乐,却排在第二位,是不是不太妥当?
妥当,李世民只看能力,不看资历。
下属走得远,上司登得高,人生就是相互成全。李世民给了杜如晦无与伦比的地位与荣耀,杜如晦托举着李世民,开始极目四方。
李渊是一个内在矛盾体:一方面担心李世民的功劳盖过哥哥,影响皇位的有序传递,另一方面为有这样一个神武绝伦的儿子而感到无比自豪。
这种内在矛盾日积月累之后,开始悄无声息地影响他的外在行为:一方面不断打压秦王府势力,另一方面不断抬高秦王的地位。
这是不是不正常?
不。看似矛盾的背后,是感情与权力的高度统一,他深爱着他的所有孩子。
李渊为了表彰李世民的不朽功勋,频频给李世民戴高帽——十二卫大将军、雍州牧、陕东道行台尚书令(局地)、尚书令(全国)、太尉、司徒。
但他很快发现,当将太尉、司徒等正一品的帽子抛出去之后,自己手头上再无更高的帽子可用了。他一下犯了愁,因为在攻克洛阳的过程中,李世民那勇猛卓绝的表现实在是无与伦比,不重重地奖励,自己心里始终不安。
凡事就怕认真,李渊在封官这件事上认了真,动了感情,生生造出一个官,一个有史以来,除了皇帝、太子以外最高的官儿——天策上将。
天策上将的表面权力仅次于皇帝与太子,但他的实际权力,可能比谁都大。
太子李建成开始夜夜失眠,他担心李渊会在一夜之间改变主意,将皇位传给李世民。他开始胡思乱想,秦王府、天策上将府、太子府、皇宫——李建成似乎看到了李世民一步一个脚印,要将自己挤出历史舞台。
兄弟也分亲疏,特别到了同病相怜的时候。失眠的李建成拉上失意的李元吉,开始研究“众矢之的”的李世民:老二之所以无法无天、目空一切,凭什么?
还不是凭他身后的那帮家伙,特别是“坏家伙”杜如晦与老家伙房玄龄!李建成与李元吉经过反复研讨之后,开始行动。
要想阻止李世民进一步生长,唯一的方法就是断了他的根,堵住他的脉!杜如晦与房玄龄,就是李世民的两条根脉。
当外患逐渐消失的时候,内忧便成了家常便饭。李世民平定了北方,李孝恭平定了南方,来自外部的压力已基本解除。所有人都笃信:在李氏家族内部,一场血雨腥风,将不可避免。而解决家族内部矛盾有且仅有一种方法:死人。
就看谁先死。
李建成找到父亲李渊,说了很多的话,将杜如晦与房玄龄的过去、现在与可能的将来掰开揉碎给李渊看,并拿出火镰,将父亲的胸中怒火又一次引燃。(www.xing528.com)
李建成努力使父亲相信,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江湖,有时就是一团糨糊,越搅越乱。毫无疑问,杜如晦与房玄龄就是两位彻头彻尾的搅局者,没有他们,李氏一家会永远相亲相爱地生活下去。这一下说到了李渊的心坎上。
不过,即使李建成不说,李渊也会行动,只不过一早一晚。
很快,杜如晦与房玄龄便如两颗足球,被李渊左右开射,一脚一个,从李世民身边踢向诗一样的远方——李渊坚信,房、杜二人能够成全李世民,李世民也一定能够成全房、杜,要是一直相互成全个不停,李建成肯定没戏。
不但没戏,而且很可能连命也没了。
为了所有的孩子们,是该出手了。
滚蛋吧,“晦”“龄”君!不杀你们,仅仅是因为暂时还找不出杀你们的理由。
杜如晦与房玄龄离开了,李世民如同被釜底抽了薪,立刻陷入抑郁之中。这种极端低落的情绪,在他后来写的《威凤赋》中表漏无疑。
杜如晦是方向盘,房玄龄是发动机,长孙无忌是润滑油,尉迟敬德是轮胎,失去方向盘与发动机的李世民坐在车里,万念俱灰。
就这样蓦然分手,就这样一去不回头。临行方知情深厚,多少往事在心头。山悠悠,水悠悠,一路上风吹不散这点点愁——失去左膀右臂的李世民,情绪一落千丈,面对大哥、四弟的咄咄逼人与父亲的一味袒护,他甚至想到了死。
他一死,就得有许多人陪他一起死: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哥,依据皇室宫廷斗争法则,他一定会死;尉迟恭曾无意中羞辱李元吉多次,按照小人睚眦必报法则,他也得死。
人类在面临死亡时,必然会选择逃避死亡,这是人类的本能。
长孙无忌与尉迟恭也不例外。他们不止一次找李世民,强烈提议:现在火烧眉毛,应立刻动手,迅速消灭李建成。
李世民不止一次地拒绝了他们。李世民的理由是,毕竟是亲兄弟,下不了手。太子与齐王多行不义,最好让他们“自毙”,或者是当他们举起屠刀的时候,再代表正义将其擒获。
别人举起屠刀,你不早成了刀下鬼!不善言辞的尉迟恭骂李世民太傻。
几轮深入交流下来,长孙无忌与尉迟恭终于摸清了秦王的内心:他是担心,没有杜如晦、房玄龄参与的政变,最终会演变为笑谈。
这还不容易!我去将杜、房召回来!长孙无忌自告奋勇。
满怀希望的长孙无忌,最终满怀失望而归:没有皇帝的命令,杜、房二人不敢来。李世民气愤至极,解下佩剑扔给尉迟恭:再去请一次,如果还不来,就砍了他们的头!
尉迟恭见到杜如晦、房玄龄之后,扭了扭脖子,耸了耸肩膀:有件事情,想跟两位商量一下。杜、房二人看了一眼即将近距离搏击的尉迟恭:一切事情,都好商量。
强制执行,有时的确是保证事情顺利推进的有效手段,不过尉迟恭的强硬行为,在杜如晦与房玄龄的心里似乎留下了阴影。若干年后,尉迟恭与杜、房二人的矛盾彻底激化,为了化解矛盾,李世民只能丢车保帅,将尉迟恭远远调离京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