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凤岗村民俗特色活动:珍珠娘娘祈福

凤岗村民俗特色活动:珍珠娘娘祈福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究竟凤岗珍珠娘娘祈福活动有什么独特的民俗内容呢?从供品制作工艺而言,其中米塑、果雕最为考究。酥糖是潮汕地区常见的饼食,也是常见的供品,以花生、白砂糖、麦芽糖为主要材料制作而成。以前,村中有若干个以祭拜“凤岗妈”为主旨的民间团体,俗称“妈会”。久而久之,赛酥糖塔的风俗流行开来。四是抢献头炷香。每年正月十七日,凤岗珍珠娘娘祈福活动爆竹声连续不断,如果你在现场待一两个小时便知其特色。

凤岗村民俗特色活动:珍珠娘娘祈福

究竟凤岗珍珠娘娘祈福活动有什么独特的民俗内容呢?

正月十七珍珠娘庙祈福场面 黄镜亮/摄

一是“活桌席”,美称为“灵禽督席”。每到正月十七日前两三天,凤岗乡众理事会在妈宫前搭设长约14米、宽约8米的大型供席,正月十六日的供品专供村中诸神,正月十七日的供品则专供珍珠娘娘。敬拜珍珠娘娘的供品丰盛,有五牲、山珍海鲜糕点果蔬、米塑人物和飞禽走兽……200多道供品纵横有序摆放在供席上。整桌供品注重遵循古法制作,追求精巧美工。从供品摆放而言,每排各有主题,糕点、饼食、斋菜、蜜饯、果蔬、米塑、果雕、山珍、海味……分排有序摆放。从供品制作工艺而言,其中米塑、果雕最为考究。这两样供品用糯米粉大米粉掺和塑造成八仙人物、鱼类海鲜、果品等造型,再加上精美的彩绘,外观惟妙惟肖。用萝卜白萝卜南瓜芋头、山姜雕刻拼装而成的龙凤、飞禽走兽、山水盆景、花篮也活灵活现。从装饰而言,也是颇有讲究。大部分供品盛放于小碟小碗,还以专用的铜艺架支起,不少供品上面还有吉祥图案的红剪纸、漂红的萝卜雕片和果雕装饰。整桌供品精致而不失大气,且更有潮汕人“精工细作”的人文气息。

正月十七日上午吉时,在村里或邻近村事先遴选出一对活公鸡、一对活母鸭,由理事会主事在珍珠娘娘神位前主持灵禽上席“点化”仪式,经“点化”的这两对活鸡活鸭便放上供席,任其自由行走。尽管供席围观的人很多,且有连天轰隆的爆竹声,但这两对活鸡活鸭从不惊慌地胡乱腾跳,而是优哉游哉地闲步于桌席之上,众人无不称奇。有人会问,这两对活鸡活鸭有没有经过特别训练?朝拜活动结束这两对活鸡活鸭如何安置?实际上,这两对活鸡活鸭是普通家禽,以身体健壮、羽毛油润、外貌美观、神态灵活作为遴选的基本标准挑选而来,并没有经过任何训练和技术处理。在上供桌前,先由饲养主人奉鸡鸭向“凤岗妈”祈拜,接着再由理事会主事主持洗花水、“做四句”(说四句吉利的话),并为这两对活鸡活鸭分别带上一对古铜钱,这算是经过“凤岗妈”的一番“点化”,便放上供席。活动结束后,这两对活鸡活鸭都会返还其饲养主人,而饲养主人领回后也会好生饲养,以备明年再次备选,但不管今后是否再次被选,都不会将其宰杀。据饲养主人介绍,朝拜后领回的鸡鸭好似有了灵气,在平时饲养中,这些鸡鸭好似成了周边家禽的头领,偶尔出走,夜间也会自行回窝。

活桌席 郑耿生/摄

有人还会问,这两对活鸡活鸭放上供席究竟有什么作用?这两对活鸡活鸭不只是摆设,也不只是增添供席的生气,其主要的职责是充当“凤岗妈”供席上的“卫生检疫员”。一般情况下,这两对活鸡活鸭会在供席一侧闲蹲,不时也在供品行间闲步,偶尔也会踢翻供品。村中有习俗,朝拜活动结束后,供品都会分给村中各家各户食用,以祈平安,但被踢翻的供品则不能分用,只得丢弃。在被踢翻的供品中,屡次发现不够干净。有一次在被踢翻的饼食中发现了一支绣花针,一次在被踢翻的粿品中发现有头发、餐布等,一次又一次应验了被活鸡活鸭踢翻的是不够干净的供品,这给两对活鸡活鸭赋予了更为神奇的色彩。

二是赛酥糖塔。酥糖是潮汕地区常见的饼食,也是常见的供品,以花生、白砂糖麦芽糖为主要材料制作而成。潮汕地区不少地方有添丁需向神明供奉酥糖塔(另有豆方塔,制作工艺与酥糖塔大同小异)的习俗,一般酥糖塔高在一米以内,两三米高的极为少见,拜“凤岗妈”的供席上就有两三米高的酥糖塔。以前,村中有若干个以祭拜“凤岗妈”为主旨的民间团体,俗称“妈会”。每当临近正月十七,“妈会”会专门制作酥糖塔,并集中于供桌上供奉“凤岗妈”,另外个别善男信女也有制作酥糖塔供拜的。“妈会”在制作酥糖塔时会逐年增加塔的重量和高度,以求“更上一层楼”的好兆头;在制作工艺上也会各自下一番工夫,比如把塔形做得更逼真,在塔内装饰动态花灯。久而久之,赛酥糖塔的风俗流行开来。到20世纪80年代,每年参与赛塔的酥糖塔达十余个,最高的塔有11层,高达三四米,最大的有六七百斤重。后来,因酥糖塔已高至供席棚,无法再增高,且“妈会”成员多外出工作,制作酥糖塔的条件缺乏,各个“妈会”相继退出赛塔活动。现在赛酥糖塔的习俗虽淡化,但乡众理事会每年正月十七仍然会专门制作一个酥糖塔供拜“凤岗妈”。

活桌席 郑耿生/摄

近年来,乡众理事会制作的酥糖塔有7层、高约2.5米、重约500斤,单花生米就需200斤,白砂糖约需250斤,麦芽糖约50斤。到了正月十六日下午,事先制作完成的酥糖塔分体构件运到珍珠娘庙前的供桌上,一件一件组装成塔。为了让塔更美观,还会在塔上装灯饰、对联、题匾、红花、红绸缎等。

三是迎妈炉。正月十七日凌晨吉时,乡众理事会会把“凤岗妈”神像请到庙门口安坐于神轿上,把香炉请到庙前广场供席前,让香客朝拜。由于请香炉的过程会有许多虔诚的青壮年香客抢献香,场面较为混乱,为维持秩序,理事会安排一大班青壮年保护香炉。彼时,庙内的族老准备着香炉出庙,庙外则聚集着众多准备抢献香的香客。香炉出庙的时候,香客蜂拥而上,开道的、保护香炉的、迎炉献香的……混杂在一起。从庙宇至供席前不到200米的距离,沿途总会有香客抢道献香,为了避免请炉过程出现意外,请炉护炉的队伍便急跑,将香炉送到供席前。当香炉停放在供席前的一瞬间,香客再次蜂拥而上,抢着献香,场面好生热闹,香客和工作人员身上洒满香灰。这个不到5分钟的迎请妈炉仪式紧张有度,乱中有序,成为该活动的一大亮点。

四是抢献头炷香。所谓“头炷香”,就是正月十七日上午吉时,村中民众供奉一支特制大香(高约2米,直径约20厘米)后的第一炷香。传说头炷香能给献香者带来好运,因此每年都有许多人争献头炷香。理事会在献村众大香时都要实行戒备,当村众大香供奉仪式礼毕,争献头炷香的人群就会争相献香,这时工作人员会马上保护献大香的耆老离开现场,后面一大群抢献头炷香的人争先恐后、你推我挤……场面蔚为壮观。(www.xing528.com)

迎妈炉 蔡焕松/摄

迎妈炉献香 杨毓添/摄

五是连天炮。燃放爆竹是中国人的传统。每年正月十七日,凤岗珍珠娘娘祈福活动爆竹声连续不断,如果你在现场待一两个小时便知其特色。因为许多香客有供奉爆竹的习惯,意为图个红红火火的好兆头,在朝拜时供奉上一大串爆竹,然后集中拿到场外空旷场地交由专人燃放。香客都关注着悬挂于高搭竹架上自己的爆竹放的是否响亮与连续,这样一串接一串,整天昼夜的爆竹声响个不停,俗称“连天炮”。近年来,出于安全的考虑,理事会逐渐控制香客燃放烟花爆竹,现在这一民俗有所淡化。

六是挤石门。进入凤岗珍珠娘娘祈福活动场地须经过一道石门,这道石门是由两块天然大石夹合形成,只容两人并排通过,正月十七成千上万前来朝拜“凤岗妈”的人都从这道石门挤过去。石门北侧为“龟石”,南侧为“蟹石”,均因象形而得名。龟是长寿的象征,蟹则有健康的寓意,所以来往香客也希望通过挤这道石门沾得一份吉祥福气。

抢献头炷香 郑耿生/摄

七是供大红桃粿。据传,求“凤岗妈”赐生男孩最为灵验,求赐生男丁需要供拜大红桃粿。红桃粿是潮汕地区常见的供品,但四五斤重的红桃粿只有在凤岗村才能看到。红桃粿的粿皮以大米粉、面粉,加植物红染粉料做成,粿馅多以大米或糯米和糖制成甜饭为主。为制作大红桃粿,村中有几户人家专门雕制了大粿印,制作的红桃粿重达四五斤。据民俗学者称,红粿一般分为桃形和圆形,圆形的代表阴性,桃形的代表阳性,供大红桃粿带有一些生殖崇拜的寓意,所以求生男丁就应当供拜寓意为阳性的桃形红粿。另外,求“凤岗妈”赐生男孩还需请回一对竹编灯笼,祈求者生育后应当新购两对新灯笼奉还回凤岗珍珠娘庙,所以有“凤岗妈灯笼请一对还两对”的俗语。

凤岗珍珠娘娘祈福活动因民俗内容独特且保留较为完好,于2011年8月被列入汕头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正月十七朝拜“凤岗妈”是凤岗人神圣的社事,也是四面八方香客的圣事。经过几百年来的演化,这已成为地方一大特色民俗项目。

大红桃粿印 郑耿生/摄

凤岗珍珠娘娘祈福活动是什么年代形成的?为什么奉拜场面如此盛大?活桌席是如何形成的?村中流传有版本各异的传说,但都无从考证。凤岗村主要奉拜的民间神明有三山国王和珍珠娘娘,而三山国王在潮汕地区被奉为地方保护神,其地位在大部分村落是高于珍珠娘娘的。为什么只有凤岗村会为珍珠娘娘举办盛大的奉拜活动?为什么有成千上万的外乡香客虔信“凤岗妈”?笔者认为,这可能与历史上濠江地区发生的瘟疫或其他重大事故有关。当灾害发生后,民众在此祈福得到灵验,珍珠娘娘从而得到民众的信奉,而后伴随着“凤岗妈”民俗内容不断丰富,其信众越来越多、场面也越来越盛大。但这些只是合理的猜想而已,实际成因至今谁也说不清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