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影响室内光环境质量的因素
在照明设计时,环境中的照度、照度的均匀性、亮度、眩光等因素是影响光环境质量的关键,只有正确处理好以上各要素,才能获得理想的、高质量的照明效果。
(一)照度
照度水平是作为衡量照明质量最基本的技术指标之一。不同的照度影响着人的视觉功能,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对视觉要求高的作业空间,合理的照度分配显得尤为重要。在确定环境所需要的照度水平时,首先要确定照度与视力的关系,照度太低容易产生视觉疲劳,照度太高容易导致人过于兴奋;其次要考虑被观察物的大小尺寸以及被观察物与其背景亮度的对比程度。
(二)照度的均匀度
室内照度的分布应该具有一定的均匀度,否则人眼会因照度不均而产生视觉疲劳。《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J 133—90)中规定:工作区域内照度的均匀度不应小于0.7。因此,室内空间中灯具的排列形式和光源照度的分配尤为重要。
(三)亮度分布
光源亮度的合理分布是创造室内良好光照环境的关键。亮度分布不均匀,会引起视觉疲劳;亮度分布过于均匀,又使室内光环境缺少变化。相近环境的亮度应当尽可能低于被观察物的亮度,通常被观察物的亮度如果是相邻环境的3倍,视觉清晰度较好。
(四)显色性
显色性是指不同光源照射在同一颜色的物体上时,所呈现不同颜色的特性。物体表面色除了源自物体表面特征外,还取决于光源的能量,不同光源可使物体表面呈现不同颜色。显色性越高,光源对颜色的表现就越好,我们见到的颜色也就越接近自然色。
(五)眩光
眩光是由于视野中亮度分布或亮度范围的不适宜,或存在极端的对比,以致引起人眼部不舒适的感觉或降低观察目标的能力视觉现象。眩光通常分为直接眩光和反射眩光。直接眩光是指在靠近视线方向存在的发光体所产生的眩光。由视野中的各种反射光引起的眩光称为反射眩光。无论哪种形式的眩光,都将影响照明质量,使人感到不舒适,严重时会觉得昏眩,甚至短暂失明。因此在设计中,我们要控制眩光。
为控制眩光,应从这些方面着手:可选用磨砂玻璃或乳白色玻璃的灯具,也可以采用透光的漫射材料将光源遮蔽;可在灯具上做遮光罩,并且使光源底端和遮光罩下缘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控制在15°~45°之间;有光时应合理安排灯具的数量,灯具数量越多,越容易造成眩光;在满足照度要求的条件下,应选择合适高度来安置灯具,灯具位置越高,产生眩光的可能性越小;布光时,应适当提高环境亮度或减小亮度对比。(www.xing528.com)
(六)光与影
被照物在光线的作用下会产生明暗变化。可以通过以中低照度的漫射暖光作为环境照明,再以适合角度和照度的射灯来形成清楚的轮廓和明确的阴影关系,主要用来突出实体的形态和质感。当灯光的光强、照射距离、位置和方向等因素不同时,光影效果产生变化,物体就会呈现出明确与隐晦、清晰与暗淡、雄壮与平淡等不同形体特征。借助灯光的作用,界面装饰造型的体积感得以加强,形成优美的光影效果。
二、照明与空间设计的完美结合
室内设计是通过其涉及的一切门类和分项工作的共同作用实现对室内空间的调整与完善。在这些分项工作中,空间设计与照明设计具有“形”与“神”的关系。
(一)主次分明
室内空间有主有次,为凸显主要空间的主导地位,在照明的组织方式、灯具的配光效果等方面,应做到主次分明,主要空间可依酌情丰富,次要空间照明设计在处理度上要适度降低,形成光环境的主次差别。但要遵循与主要空间统一的原则,不可以相差甚远。
(二)满足空间公共性和私密性照度要求
空间照明应与空间使用对象的特征相符合。利用灯光的扬抑处理,将不同区域的照度按功能进行区别对待,形成满足使用要求而又具有节奏感的光环境。提高照度,满足人流集中和流动性强的空间的需求。而适当降低照度可以给人以怡静、舒适的感觉,以满足人们对私密性的需求,如西餐厅、洽谈区、卧室等。
(三)促进空间的流通性
人的活动具有秩序性。照明设计不仅要明确功能分区,还要对空间序列和空间中的人的动态分布有所体现。空间流通性的体现手法,要视各功能空间或功能区之间的建筑界定方式而定。通常可通过灯具的布置形式、照度变化、光通量分布变化、灯具形势变化、光源色变化等手段来实现空间流通性的打造。
(四)利用灯光效果改善空间的尺度感
小面积的空间,在照明设计时采取均匀布光的形式提供高亮度,使长、宽、高三维方向照度分布得相对平均,有扩展空间尺度的效果。对于低矮顶棚,可采用高照度的处理使得空间的纵向延伸感得到加强。对于悠长走廊的处理,可在墙面进行分段亮化处理,化解走廊的深邃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