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必须制定出良好的自动化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
(一)构建“平台+模块”的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
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高校自动化专业的教师通过多年的研究与探索,构建了“平台+模块”的自动化专业课程结构体系,并收到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公共基础平台课程和学科基础平台课程是自动化专业学生必修课程,体现了“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基本方案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该专业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外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包括电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及拖动基础、电力电子等课程。其中,专业方向模块是根据专业发展趋势和社会行业分工而灵活设置的,学生对模块有选择权,有利于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就业要求。该专业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和学校的现有办学条件设置了3个专业方向模块:过程控制方向、运动控制方向、电力工程方向。在大三阶段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择业和发展选择专业方向并确定专业课程。各专业方向课程既形成独立模块、相互交叉,又有所侧重和不同。
(二)以学生为本,优化教学体系
教学计划是教学培养目标实现的保证。为了制定适合学校自动化专业发展的教学计划,可对工矿企业、兄弟院校和毕业生进行调研,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了解其他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和经验,同时了解毕业生在工作中对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要求和反馈信息等。例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在佳木斯大学设置了控制理论学科的工程硕士点,聘请一些知名教授、博士生导师前来授课,借此机会,就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请教各位专家,使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更加合理、完善。(www.xing528.com)
以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以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增强素质、重视能力为原则;突出加强高等数学,英语和计算机等公共课,以及电路、电子,自动控制原理和电机等专业基础课的课时和教学力度;培养学生具有计算机、电气控制和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能力。在知识层面上,具有强电与弱电相结合,硬件与软件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运行与制造相结合的特点,使学生的就业和工作有更强的适应性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对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和整合,使课程体系更趋合理。将部分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提前开设,以保证专业课程的提前,这样就解决了大四学生考研、找工作与学习专业课程之间的矛盾,删去了简单易学的计算机网络、电气CAD等课程,增设了机械基础、现场总线、组态软件和触摸屏应用技术课程;削减了电机拖动、计算机仿真等课程的理论学时,增加了实验学时,针对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削减了电力工程,微机原理(单片机)和电器控制等课程的理论学时,增加了这些课程的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的短周期训练,增强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加深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为他们将来参加工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在教学中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结合学分制的实施,加大选修课程的比例,给学生以更大的学习自主权。在选修课程的设置上,根据继续深造读硕士学位和要走上实际工作岗位两种学生类型的不同需求,开设了一些理论型和工程应用型的课程。这种以学生为本,学有所用的教学理念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以精品课程为龙头带动其他课程群建设,依靠广大教师和学生,充分调动他们教学改革的积极性,鼓励教授讲授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在课程建设中教材是核心,它规范了课程的教学内容,并决定着本课程的教学体系。
施行低年级班主任制,高年级导师制。选用师德好、业务水平高的教师担任班主任,指导低年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难题、完成学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指导高年级学生学习专业课、毕业设计、考研和就业等,指导部分学生参与教师的教研和科研工作,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