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文看,变工队在建立初实际在相当程度上有赖政府的经济支持。官方希望把物质奖励建立在商品经济等价交换的基础上,并将其视为中共赢得农民支持的“关键”手段。在变工队建立后,考虑到禾苗稀稠程度不一样,土地质量也不一样,变工队开始建立记账制度,一般以每人一天所能锄的地和耕地时间来衡量每个队员的劳动量,将其记录在记账簿上,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大家都不吃亏”,由此产生工分制度。从本质上讲,这个制度试图对农民每天的变工劳动进行标注,消除变工队成员对其他成员是否有偷懒怠工的担忧;另一方面,也可以透过这种制度对劳动给予适当报酬,刺激农民更加勤奋地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
然而,这个办法虽看似科学、合理,却并不行之有效。原因是记账事关变工的公平和稳定,既然农村变工生产的核心在于帮工,那么成员内部的劳动量就应大抵相等。而要计算每个成员的劳动量,不仅包括每个队员耕种土地的数量和时间,还应包括耕种的质量。而记账制度只能看到耕种的数量和时间,并不能评估耕种的质量,因此单纯标注每个队员的耕种数和时间,队员之间并不知道其他队员在变工时是否会出全力或精心完成,由此农民“吃大锅饭”或“吃亏”的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www.xing528.com)
在这种情况下,变工队不得不对原来的记账制度进行改革。改革后的记账制度,除保持原有总计10分的工分总数和统计队员每天劳动时间、耕种数量等内容不变外,还将队员的耕种质量纳入评估的范围,并结合天气条件、土地状况、生产内容等具体情况来分配工分。如犁1亩地可以增加2个工分,打9斤小米可以获得10个工分。同时,为解决有队员担心因耕种其他人土地而影响自家生产或从事其他行业牟利的问题,干部表示如果队员能努力干活,俟粮食丰收后将付给农民更多的酬劳,以便农民能买到农具并提高他们的整体收入。而对少地的贫农,干部声明将对他们实行提高工资、帮助买地、开荒和买牛的优待。同时,干部还保证那些辛勤劳动的农民的土地将首先得到照顾。除此之外,变工队还采用开“反省会”“群众大会”的方式,让所有队员不仅可以就自己劳动所获工分的情况发表意见,还可以检查每一个成员的工作情况,强调每个人的工分只有经大家民主评议后才能登记。结果在中共的民主监督的制度保障下,那些总爱投机取巧、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农民不得不按时完成组织分派的任务,那种害怕自己在变工中吃亏的担心被事实证明是多余的,诚实劳动越来越多,抱怨则逐渐减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