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艺的基本特征是,奇巧结合,天人同构。根材是天然生成的,鬼斧神工的自然伟力,造就了千姿百态的各种奇趣根材,给人提供了一个巧借天然的创作空间。根雕的第一步就是发现自然之美,找到这种奇特的根材。根雕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发现的艺术。有人说,有了奇特的根材,便是成功了一半,此话不无道理。但发现并不是运气和拾趣,只有丰富生活经验积累的人,具有敏锐艺术审美眼光的人,才能面对杂乱纷繁、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材体,从联想、构思、立意,到整个创作过程,使材体自然美得以充分的显现和提升,并和人工美得到有机的交融。正如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出美来。”
《面壁》根抱石
找到具备自然美的奇特根材,并合理利用它,因势利导,创作成不同造型的艺术作品,自然需要精湛的技艺。
根材中所蕴含的自然美和丰富的联想、构图,都要从技法中表现出来。因此,技法是很重要的。罗丹曾告诫说:“轻视技法的艺术家,就像一个忘记给马喂料的骑马人。”雕师用刀斧,不仅在原型上截削,而且还要在原型上修补填充。根雕的技艺有:存真、删减、增添、取代、省略、刻绘、装饰、用色等等,但必须保证还原自然之美。凡施以刀工雕磨之处,要尽力处理好过渡,使之不留痕迹,没有匠气。凡是好的作品,都会使人感到如行云流水般浑然天成。艺术是最不自然的东西,但要使人感到是最自然的。所谓增添无迹,用刀无痕,甚至不雕刻,所谓“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就是说在根雕创作中,大部分应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少部分进行人工处理修饰,因此,根雕又被称为“根的艺术”或“根艺”。根艺的基本特征是奇巧结合,天人同构。根材是天然生成的,鬼斧神工的自然伟力造就了千姿百态的各种奇趣根材,给人提供了一个巧借天然的创作空间。根雕的第一步就是发现自然之美,找到造型奇特的根材。根雕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发现的艺术。有人说,有了奇特的根材,便是成功了一半,此话不无道理。
著名画家黄宾虹先生说:“有人造不出来而天造出来的,有天造不出来而人造出来的。”自然,是人造不出来的;艺术,是天造不出来的,而根抱石艺术是天和人共同造出来的。人天同构的根雕是一门神奇的艺术,也是一门充满活力的艺术。保持根材的原生形态进行加工的作品称为“自然型根艺”,它的鲜明特征是“来自自然,还原自然”。给根材施以局部雕刻的称为“雕刻型根艺”,对根材的局部雕刻加工,是对自然不足的补充和提高,使根材通过艺术的雕刻加工得到完美与升华。雕刻型根艺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即“天人合一”,它使天工的自然美与人工的雕刻美得到和谐统一,“天趣”与“人意”得到有机融合。
自然型根艺的加工一般不能雕刻,甚至不能用油漆,只能对根材作裁剪式和打磨式的艺术处理。裁剪,应掌握根材的生长态势,在服从母体自然延伸的前提下,裁剪多余的枝蔓。倘若裁剪后的根材颜色有差异,也只能用烟熏、泥污、火烙及化学腐蚀等方法弥补,不能上颜色,不能留有人工造作的痕迹。
在我看来,自然型作品大多倾向于抽象的表现。而雕刻型则多为具象的范畴。根雕不怕抽象,要的就是抽象艺术。因为抽象的造型,联想的余地大,可以反映在视觉中一股难以名状的心态,能物化成现实中难得一见的一种梦境。(www.xing528.com)
中国传统根艺的取材十分讲究,树根均选坚硬苍老之材,因唯有硬度才会有光洁度,才会耐受时间的侵蚀,雕琢处也因有硬度而产生古朴的美感,天然皱纹也不会损伤,深沉耐看。中国根艺美术家李蒂认为,一件成功的根艺作品应该具备五个条件:一是材料奇特,二是利用巧妙,三是构思深刻,四是制作精细,五是造型完美。其中构思创意是至关重要的,构思深浅往往是作品成败的一个主要因素,构思深的作品给人以情感的鼓舞和思想的启迪。为能达到这个境界,作者除具有高超的制作技术外,还得具备艺术修养和生活知识,让根的自然之美与主观之美结合起来。李蒂先生对多余的雕凿、人工的拼凑、弄巧成拙的伎俩也极为反对,他认为这是对“自然美的破坏”“自然资源的浪费”。
自然型根艺的创作者们应该有一双识别朽木的慧眼,有一双造型技能的巧手,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来。有经验的根雕艺术家往往擅长运用枯树根扭曲多变的身躯和富于韵味的肌理来创作各种作品,善于从枯枝残根中来构思自己的艺术天地。
根雕作品的艺术加工不在于雕的多少,而在于雕得适当不适当,巧妙不巧妙。根雕的落脚点应显示根材的天然美感,不能用过多的雕刻去改变其天然的质地,一般来说,不要超过“七分天成,三分人工”的限度。当然,具体情况也应具体对待,关键是如何在根材上施以雕工,使作品在雕与不雕之间真正达到气脉贯通,人天同构。雕与不雕是对立统一的,必须处理好。中国美术学院杨成寅教授在这方面有精辟的比喻,他说在一个“有发展前途”的奇特根材上雕刻人物,犹如针灸医生拿扎针给病人按穴位扎针治病,扎针扎得准,“一针中穴,全身皆麻,针到病除”。
《苦行释迦摩尼》根抱石
《悟》根抱石
《禅师》根抱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