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根雕艺术的魅力与美感,探索创作与欣赏之道

根雕艺术的魅力与美感,探索创作与欣赏之道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雕艺术最基本的本质在于:创作的物质材料即树根对作者的主观意念与形象思维的制约和限定性,这好比戴着脚镣跳舞。根雕艺术创作素材对创作的限定性,不仅决定了根雕艺术创作的特殊规律,同时也决定了根雕艺术作品艺术形象的不确定性与模糊性。基于根雕艺术的美学特质,其创作有特殊的规律性。根雕艺术的审美与欣赏:横看成岭侧成峰,再造形象各不同。

根雕艺术的魅力与美感,探索创作与欣赏之道

创作的物质材料对创作的限定性事物之间的差别在于它们各自不同的本质。

根雕艺术最基本的本质在于:创作的物质材料即树根(或树木的其他部分)对作者的主观意念与形象思维的制约和限定性,这好比戴着脚镣跳舞。作者是利用根材的固有形态进行创作,创作的素材基本上决定了所创作的作品的题材、内容和主题。而其他的造型艺术,绘画及雕刻创作的物质材料,纸、画布、木材石材,都是根据作者的需要来选择的,都是一张白纸,任凭艺术家按自己的意念,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或擅长的题材和主题进行创作。相反,根艺创作的物质材料,不仅仅是作品的载体,而且限定、甚至决定了未来作品的题材、内容和主题,这在造型艺术中是绝无仅有的。根艺作者不能把一个树根当作一块木料,完全以自己的主观构想去创作,而必须以客观的自然物树根的形态结构为基础与前提,展开艺术思维,进行作品的构思立意,依照这个自然物的引导与启迪,去发现发掘树根的美感与潜在的艺术形象、造型和深层的美感,提升自然美,创造艺术美。根雕艺术创作素材对创作的限定性,不仅决定了根雕艺术创作的特殊规律,同时也决定了根雕艺术作品艺术形象的不确定性与模糊性。

《菩提树下》楠木

突破物质材料的限定与局限,发掘材质的内在美。基于根雕艺术的美学特质,其创作有特殊的规律性。在创作中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也是基本的,就是不能脱离创作材料这个客观物质条件,根据根材的自然形态,依形度势,以势造型,以形造势,不废天赐,提升材质的自然美。第二个层次,在创作中又不能完全受材料的制约,被根材所左右,根材仅为创作引导了有限的方向,要突破根材的局限,发掘更大的创作空间。艺术品是创造出来的,大自然不会生出艺术品,艺术是创造美,根材是创作的基点,发现它的美是前提。仅仅限于发现美还不能成为美的创造者,鉴赏者也要具有发现美的眼光。同时还要深入发掘根的内在美,创造高于自然的美,这才是艺术家的使命。在创作中过分强调材质的自然性,会阻碍作者创造潜能的发挥,而使作品流于粗陋肤浅,缺少应有的美感和美学气质。金刚石是宝石,只有经过宝石艺匠的精心打磨,才能尽现金刚石的本质与光辉。在创作中要留住素材中的自然美感,并且进一步发掘内在的深层美,并且提升它,用刀斧释放素材中潜藏的生命。形象思维要突破素材的外壳,不受根材的限定与局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者的创造力把有限化为无限,不囿于素材的奇形,搜奇造妙,巧夺天工,使根艺创作进入出神入化的美学境界。(www.xing528.com)

根艺美术作品的原料来自大自然,它出自山间石隙,它来自野水溪流,它挟着泥土的气息,它带着山花的幽香。在创作中,作者最大限度地保留和利用了根材具有天然美感的形态、年轮、纹理、节疤、空洞等等作为造型的要素,从而作品贴近于自然,有似天生自然物之感。在创作中,作者巧施才艺,顺其自然,使作品不著刀雕斧斫痕迹,自然而然,浑然天成,具有天然情调与趣味,它使被污浊的空气、喧嚣的噪声和林立水泥包围的灵魂得以放飞,成为自由的小鸟,让现代人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理念得以实现。神奇迷离,趣味盎然枯根朽木登上艺术殿堂,成为人见人爱的艺术品,这确实很神奇。每一件具体而独特的素材对创作的局限似乎是短处,然而这正是根艺创作的独特性所在:绝处逢生,这种限定性即造就了千差万别、不可重复的艺术形象,又造就了解读这些艺术形象的巨大自由空间。根艺作品意象的或抽象的艺术形象,具有一种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欣赏一件作品,面面静观,由于远近、方向和角度的不同,会调动欣赏者活跃的艺术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以及生活阅历,使观者得到不同的艺术感受。不确定的、模糊的艺术形象具有丰富的内涵空间,有许多要素能引导和激发欣赏者的热情与创作欲。这种创作是对作品的再创造。作品形象即像客观对象又不像,不似而似,形象与观者所思若即若离,扑朔迷离,观者在真与幻之间徜徉,在似与不似之间畅想,身不由己进入艺术天国,心荡神驰,物我两忘,获得巨大的审美愉悦。而且这种审美活动是反复进行的,循环往复,生生不已。根艺作品深厚的美学内涵带来了作品浓厚的趣味性,使人乐不思蜀,观者不仅得到了从未有过的美感享受,而且从中获得了美的再创造的巨大喜悦。

根雕艺术的审美与欣赏:横看成岭侧成峰,再造形象各不同。根艺作品艺术形象的模糊性,有一种扑朔迷离的朦胧美感,如水中观月,似雾里看花,形象的不确定和多变,使人横看成岭侧成峰,感受到不同的艺术形象和不同的艺术情趣。根艺的这一美学特征,自然而然地为欣赏者开辟了一个新的引人入胜的思维空间,架构了一个让欣赏者可以进行艺术再创造的自由翱翔的天地,欣赏成为饶有趣味的创造性的主动的审美活动。作品以开放的图式结构,等待观者遨游其中,使形象具体化;欣赏者以独特的视角、流动的视点、开放的视野和审美期待,以感觉和感知经验多层面地将作品蕴含的“空白”和“模糊”处加以补充和聚焦,使形象得以确定,使之具体化和鲜明起来,或者再次朦胧、迷离、幻化。在这里欣赏者不仅仅是读者和批评者,而同时是作者,是美的创造者。这种审美活动不仅仅限于对作品的解读和诠释,而是对作品内涵的补充和延展,更重要的是对作品的再创作。鉴赏审美的结果观者往往脱离了作者对作品的原创构思和设计,从作品中悟出新的形象,获得新的美感,并且不同的观者完全可能从同一件作品中发现互不相同的艺术形象而超出作者的想象。这种情形毫不奇怪,这正是根艺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之所在。不仅仅在于观者读懂了什么,而在于欣赏者发现了什么,再创做出了什么新的艺术形象。根艺的这一审美特征,完全契合了德国姚斯和伊瑟尔的接受美学理论。

《寒春风曲》秤杆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