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象园派木雕简述—艺韵禅心:木石艺术之美

象园派木雕简述—艺韵禅心:木石艺术之美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佛》花梨木继孔某之后,象园大坂等福州木雕艺人都大部转而利用茶树根等材料雕刻室内欣赏品,很受欢迎,销量大增,产品多出口日本等国。象园木雕艺人柯世仁的草虫、花卉雕刻玲珑细致,人物衣纹柔顺,表情逼真。象园木雕名艺人还有柯昌贺、柯玉开等。潘发清系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州象园木雕工艺”代表性传承人,40余年来从事象牙、黄杨木、寿山石雕创作,尤其擅长人物的艺术创作。

象园派木雕简述—艺韵禅心:木石艺术之美

福州木雕发祥地——市郊象园村,是福州的一个大村,住户约二三百灶,人口两千余人,分为四甲,也是福州木雕象园流派的产生地。自古以来,雕刻艺人擅长草、虫、花卉、果盘及祠堂神主,庙宇民居建筑雕镂和佛像雕刻等。乡里有大半以上从事木雕行当,过着半农半工的自给自足生活,一般男人平时从事木雕工艺生产,女人耕地,兼顾家庭杂事,男人在农忙时也操劳耕地。过去农村每家每户空闲之地都十分宽敞,到处可见堆积如山的各种木料,这些新到木料先堆集叠放于空旷之地,然后必须挑选分类或锯成坯料,置放于专门储藏场所,以风干定型,使生产后的木雕不致开裂或减少开裂。游客一入村口,就会闻到阵阵木材的清香,沁人心脾,好不清爽。同时从老远也就能听到手工月型斩锯“哗、哗、哗”的锯木声和艺人们打坯的“笃、笃、笃”“嘎、嘎、嘎”声,那清脆的木槌敲击声,宛如阵阵交响乐,悦耳动听,别有一番情趣

《天地无名》荔枝木

福州象园木雕始于明末清初的建筑装饰和佛像,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而形成的,它有一套独特完备的雕刻技法。利用龙眼木、黄杨木为材料,经雕刻艺人制作而成。作品多为人物、动物花鸟,俗称“古董”。龙眼木雕作品古朴大方、粗犷别致、人物造型结构准确生动。黄杨木雕风格细腻逼真,传神洗练。象园木雕的作品的外貌特征,在于它保留木质的原有色泽和纹理,由于精细打磨,更显得圆滑细腻、精美光润。其木雕技艺之精湛,产品之典雅、精美,驰名中外,木雕在表现题材方面也已十分广泛,有人物、山水、飞禽、走兽、花卉、鱼虫等。根雕看上去“粗”,看上去“自然”,是一种返凿归真的艺术。而从事根雕的艺术必须经过艰苦卓绝的学习和实践,而一件艺术品须经过腹稿、图纸粗雕细琢、绑枝、塑形等烦琐的工艺程序才能完成。

《佛》花梨木

继孔某之后,象园大坂等福州木雕艺人都大部转而利用茶树根等材料雕刻室内欣赏品,很受欢迎,销量大增,产品多出口日本等国。清嘉庆(1796年)以来,名手辈出,柯传灿、柯传钟、柯世赐、俞连科、柯世仁、柯昌贺、柯玉开、柯庆元等均是雕刻高手,他们的作品各具特色,风靡一时。后由于天然木根的原料来源日渐贫乏,影响和限制了福州木雕的进一步发展。这时,福州大坂村的雕佛艺人陈天赐首先以龙眼木为材料,雕刻室内欣赏摆设品,拓宽了道路,使福州木雕的品种和技艺又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创作了不少圆雕人物、“帝王将相”脸谱、佛像面具以及各类动物。

黄杨木的利用应首推柯世仁,他生于清咸丰年间,曾在清政府办的马尾造船厂当徒工,后改行雕刻花板、神主之类木雕,继而又学雕各类人物,擅刻罗汉。由于黄杨木生长于高山峻岭,材质结实坚硬,纤维细密柔韧,不易开裂,可精雕细刻。柯世仁首先应用黄杨木作为福州木雕原料,始创了具有福州地方特色的黄杨木圆雕人物作品,并加以推广,使雕刻品种日渐增多。象园木雕艺人柯世仁的草虫、花卉雕刻玲珑细致,人物衣纹柔顺,表情逼真。福建博物院尚藏其佳作《伏狮罗汉》《伏虎罗汉》《弥勒佛》《男像观音》等。

柯庆元,别名柿丸,技术全面,技艺精湛,他首创的活动作品名闻海内外,如《划龙舟》《踏水车》《太极八卦》等。作品曾参加南京赛会展示,受到十分高的评价,载誉归榕,业内人士都以此为荣。

象园木雕名艺人还有柯昌贺、柯玉开等。柯昌贺一家原从事雕花及雕塑佛像等,后改变方向从事家具家居装饰雕刻方向发展,最后从事灯台雕刻。柯玉开学徒有柯志齐,后又传陈河河。陈河河的技艺也十分精湛,得其薪传者有柯经煊。柯经煊擅长传统人物和动物类雕刻,刀法苍劲有力,人物形象出神入化,1936年任福建省工读实验学校雕刻科教员,其徒多有成就。(www.xing528.com)

现代象园流派的著名艺人有阮宝光、俞运斌、林友舜、柯依斌、阮文瑞等人。

阮宝光师从柯经煊,早期以刻老翁见长,继赴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深造,能大胆吸收现代雕塑及各地民间艺术精华,作品造型新颖,善于刻画人物内在精神,是一位有卓越成就的雕刻艺术家。60年代,象牙雕刻《走雨》《回娘家》被选送北京团城参加福建工艺美术展览,曾轰动艺坛,被誉为北杨(杨士惠)南阮(阮宝光);1982年黄杨木雕《巫山神女》参加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获优秀作品奖;黄杨木雕《山村行医》被天津市博物馆收藏。其木雕代表作有《李清照》《弘一法师》《牡丹神女》等。阮文光、林学善、潘发清、郑大木等承其衣钵,均有成就。阮文光现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曾任教于福州工艺美术学校,其技艺精湛,精木牙人物雕刻,尤擅观音、东方朔等,黄杨木雕《牛拉炮》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林学善现系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州特级名艺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州象园木雕工艺”代表性传承人、福州雕刻研究所副所长,其木雕创作成绩显著,代表作有《达摩》《宫怨》《千载之寿》《创业艰难百战多》《松高洁》等。潘发清系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州象园木雕工艺”代表性传承人,40余年来从事象牙、黄杨木、寿山石雕创作,尤其擅长人物的艺术创作。其作品生动传神,刻画精妙,韵味无穷。代表作品有:《红绸舞》《反弹琵琶》《飞天》等。还有郑大木系中国木雕艺术家、福建省工艺美术研究院研究员、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州特级名艺人,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作品展览及参加展览众多作品被国内外艺术家、社会名流及收藏家所收藏。其雕刻艺术作品既传承传统又不落入槽臼。作品有极其鲜明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

俞运斌系福建省工艺美术专家、省工艺美术师,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被评为福州市名艺人,并被选送往浙江美术学院深造。其学古而不泥古,善把传统技法与现代美术原理有机结合,构思巧、运刀狠、形体准,作品神态逼真,洗练精湛,《蝶神》《吹箫引凤》《千手佛》等是其力作。木雕《拔河》于1958年选送全国工艺美展获一等奖,并被上海博物馆收藏。参与大型象牙雕《百万雄师过大江》等现代题载作品创作,广获好评。多件作品获国家、省、市奖项,是福州木雕著名的雕刻艺术家。

象园流派木雕高手林友舜,60年代就被评为名艺人荣誉称号,系高级工艺美术师,擅长仙佛类人物及根雕艺术,作品《东方朔偷桃》《背桃寿仙》《立鹤奇姿》等浑厚古朴,饶有趣味。名艺人柯依斌以动物和人物雕刻见长,创作的龙眼木雕《牧童牛》,生动地刻画了牧童与水牛之间融洽的情感,生动至极。

20世纪50年代之前,福州象园木雕曾有不少名家移居香港台湾、上海等地发展及传授技艺,其中有陈宗柽、陈河河、柯经煊、陈祖铿等二、三十名,他们都为香港、台湾、上海等地木雕艺术的发展贡献了一分力量。50年代初,由省手工业管理局组织莆田等地区艺人来福州学习技艺。60年代长春也派二十余人来榕学习木雕技术,以发展地方产业。1957年著名艺人柯依斌受命派往莆田木雕工艺一厂传授技艺。1959年又被派往厦门工艺美术厂传授技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亨云也曾于1960年和1966年两度受聘于省工艺美术学校任教,将木雕技术传授给下一代。老艺人徐炳钦于1960年派往长春市工艺美术学校教授福州根雕技艺。著名木雕艺人阮文光于1962年应聘为福州市工艺美术学校为木雕教员。木雕老艺人陈隆湘、张坤官及刘善宾(女)也于60年代聘教于福州市工艺美术学院。象园地区的老艺人们在为福州木雕艺术的传承、发展、普及与传播做出杰出贡献的同时,也奠定了福州象园木雕艺术之乡的地位。

济公醉酒》根抱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