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庞大的毕业大军、严峻的就业形势,因就业竞争力不强,就业又失业的现象,已引起更多的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改善高校的就业状况,缩短从学生到职员的角色转换适应期,已成为高校乃至全社会必须尽快解决的重大问题。作为一所正在建设中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办学过程中,突出德育教育,打造校园文化品牌,为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好品德、好技能、好使用、好形象”的“四好”的一线人才。站在全国示范的高度,学院思考的不仅仅是毕业生的就业率,考虑更多是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学院就业工作的特色就是搞好三个服务,提高就业质量。
一、专业为产业服务,打通毕业生就业绿色通道
1.对接产业调整专业,主动服务社会经济
学院根据行业和区域支柱产业发展战略,科学分析和预测市场的发展方向,主动调整专业设置,打造了6个与湖南交通运输业、工程机械制造业等支柱产业直接对接,与产业互动良好的品牌专业。对社会需求量大、就业形势好的专业多招生,就业形势不理想的专业少招生或不招生。
2.校企深度融合,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
多年来,学院积极推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根据“订单学生校企共选、培养方案校企共定、教学资源校企共享、实训就业校企共管、教学质量校企共监”的“五共”原则,积极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示范建设中又进一步把“工学结合,订单培养”做大、做强、做深、做精,与企业互相渗透、深度融合,在全省乃至全国都起到了示范作用。
集团成员单位通力合作,在人才培养与培训、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产学研结合、对外交流、信息共享、毕业生实训就业等方面,展开实质性的探索与融合,促进集团成员共同发展。2009届毕业生有52%是在集团成员单位就业的。
二、教学为就业服务,提高毕业生职业能力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四好人才
根据专业实际,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实行教学内容理实交替、教学场地校企交替的“秋去春回”模式;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实行“3+3大循环”模式;倡导以职业道德为先,敬业爱岗为重,具有“开路先锋”与“铺路石子”交通人精神的“四好”(好品德、好技能、好形象、好使用)育人模式。
2.深化教学改革,以教学质量保障就业质量(www.xing528.com)
按照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整合教学内容,形成了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结构,构建了“公共素质课程模块+专业平台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拓展课程模块”的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依据基本能力、专业能力、职业能力要求,按照专业基础实训、专项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四个层次,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全面的实践教学。实施“双证融通”。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力和就业竞争力。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以来,学生中级职业资格证获取率达到了100%,高级证书获取率由原来的15%提高到了35%。
3.实行学分制改革,培养多样化的人才
实行了弹性学分制管理,将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实现网上教师课程展示、学生自主选择、教学设备全天开放、学生成绩警示等各项教学改革措施,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自主权,使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安排学习进程,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任课教师。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有利于培养多层次、多规格、多样化的优秀人才,彻底改变了“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方式。
1.全员参与,落实“人人都是就业工作者”
学院党委、行政将就业工作放在“关乎学院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加以重视,实施了“一把手”工程,提出了“人人都是就业工作者”的口号。严格落实就业工作院系两级责任制,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指标纳入到目标管理考核评价中。鼓励教职员工关心支持毕业生就业工作,纪检处李青同志、机电系谢慧超老师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三年内分别帮助120多名和60多名毕业生顺利就业。学院按生均150元的标准奖励给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的系部或个人,2008年仅此项奖励就达46万元。
2.全方位服务,架构起“六位一体”的就业工作模式
架构起“组织、队伍、课程、网络、活动、保障”“六位一体”工作模式。组织体系落实一把手工程,机构到位;队伍体系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专兼结合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课程体系建立起以《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1门必修课为主, 《大学生创业教育》等5门选修课与丰富学生活动为辅的格局;网络体系使学院就业信息网络服务渠道畅通,实现了无障碍运行;活动体系把“四好”(即好品德、好技能、好形象、好使用)育人理念贯穿始终,把就业教育、创业教育有效地融入到学生活动中;保障体系保障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消除了就业工作的后顾之忧。六大体系互助互进,全面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全过程指导,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将毕业生就业指导分成四个主要阶段:入学阶段进行专业教育,了解专业、企业、行业;专业培养阶段突出职业岗位要求,让学生掌握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和培养目标,自觉按照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培养自己;实训阶段接受企业文化和职业规范的熏陶,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逐步转变;顺利就业后学校继续跟踪,不断反馈信息,改进教学设计和就业服务。
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需求剧增,这为高职生就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此外,我国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促使企事业用人理念更趋理性,也为高职生就业带来更多机会,再加上各高职院校针对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各项措施逐步到位,高职生的就业空间将会得到极大的拓展。作为与地方经济建设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高职教育,只要致力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打造高职生的核心竞争力,使其握有一技之长,拥有社会所需的应用技术,就业难题也就可以迎刃而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