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的德育教育要适应新时期教育新理念,必须从“灌输式”教育转向“引导式”教育、从“圣人道德”转向“人格的心理完善”。道德素质自我教育,就是个体基于自身道德素质发展的需要,在社会环境、德育环境的影响下,在较充分的自我意识的基础上,自觉、主动地以自己为教育对象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养成,以形成主体性道德人格的教育过程。综观当今自我教育和道德素质自我教育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关于道德素质自我教育的意义和方法的表层研究较多,而对道德素质自我教育特别是高职学生道德素质自我教育心理机制的深层阐述较少。
一、高职学生道德素质自我教育的前提条件
1.高职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为其自身开展道德素质自我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与同龄群体相比,由于高职学生的生活阅历与学习特点决定了高职生自我意识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时间上的“延缓偿付期”,即社会责任的向后延续使学生们处于“准成人”状态,这样也为高职学生广泛深入细致地思考自我提供了时间的现实可能性;二是空间上的“自主性”,即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平等自由的学习与交流空间,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发展更为高职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三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不平衡性”,高职生的主观自我与他观自我往往表现出不一致性,特别是高职高年级学生,一直处于较高的自我意识水平,但随后到来的人才市场职业选择常常使他们长期建立的“高自我意识”与“自我概念”变得摇摇欲坠。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和特点使得高职学生可以轻易地将“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进行分化, “理想自我”以“现实自我”为对象,对“现实自我”进行分析、监督、调节,努力促进其向“理想自我”的目标迈进。自我意识的发展,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分化,是高职学生进行道德素质自我教育内在心理条件。因此,在高校道德素质教育中探讨高职学生道德素质自我教育,不仅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而且也具备现实性和针对性。
2.高职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为其道德素质自我教育提供了重要的能力支持和思维基础
认知能力是个体对外界事物认识、判断、评价的能力,认知能力的高低与身心发展、实践经验、知识水平、思维能力、信息储量等因素密切相关,是影响人们思想行为形成的主观因素之一。步入大学校园,高职学生面对的是全新的学习生活,中学的学习方式已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要求。高职学生必须探索全新的学习方式,迅速扩大自己的信息储量,思维能力也因此得到快速提高。高职学生追求新知,反应敏锐,创造力、想象力、记忆力都进入了更高的发展阶段,对外界事物有较强的判断力,对人生、对社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自己的认识、分析和评价也更加全面和深刻。
3.高职学生的群体生活方式,为其道德素质自我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客观环境和条件
进入高等院校,高职学生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习活动、娱乐活动、生活活动都呈现出鲜明的集体性。班级、宿舍、社团等各种类型的群体,为高职学生道德素质自我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土壤。群体生活中高职学生的思想情感、价值取向、品德言行得以充分的展露和频繁的互动,彼此间的差异、矛盾、冲突,相互间的比较、竞争、压力,激励着高职学生保持积极进取的竞争态势和自我超越的拼搏精神。另外,群体生活还能有效促进高职学生从他人身上更加客观、全面、深刻地认识自己,并从他人的成功、失败中获得“替代性强化”,促进自我教育意识的深化和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
二、高职学生道德素质自我教育的发展动力
道德素质自我教育的发展动力来自于高职学生自身内部的价值观、理想、信念等行为激励因素,但这些行为激励因素的形成和动力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外部环境条件和社会诸多因素的刺激与诱导作用。高职学生道德素质自我教育是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两对矛盾的对立统一:
1.社会要求和高职学生自我塑造的对立与统一
道德素质自我教育的外部动力来自于社会发展要求与个体自我塑造的对立统一。高职学生经常将时代发展趋势与自身理想抱负、社会价值导向与自我价值取向、学校德育要求与自我发展需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差距,寻找对策。正是这种体现社会发展的外部要求与体现高职学生自我塑造内部需求的对立、差异和矛盾,构成了高职学生道德素质自我教育的重要外部动力源泉。(www.xing528.com)
2.高职学生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分化与统一
高职学生一旦意识到社会要求与自我塑造的对立统一,会在内心形成强烈的自我关注意识和自我发展愿望,审视自己、分析自己,对现实自我形成一个基本认识和评判,并根据现实自我的发展特点和外在社会要求,确立一个自己认为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理想化的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目标,即理想自我。这样,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便产生了分化和对立,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运动开始形成。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运动,促使个体调动自身的动机、情感、意志、信念、潜能等动力机制,激励、调节、监督自我,努力促使自己向着理想自我的目标迈进,致力于克服乃至最终消除二者的差距和对立,实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协调和统一,构成了高职学生道德素质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源泉。
三、高职学生道德素质自我教育的途径
1.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到社会大课堂中接受道德素质自我教育
当代高职学生思想活跃,富于进取精神,渴望了解社会,服务于人民。成才的理想推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是他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在动力。了解社会,增加阅历,锻炼品格、培养能力,增强自立意识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加速知识的社会化进程等都成为高职学生的内在需求。各种形式的经济、文化、技术等内容都折射出当代高职学生开阔的思路与大胆求索、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因此,高职学生走向社会,到社会大课堂中接受道德素质教育,自觉寻求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客观环境,寻找新的支点与角色转移,对培养自己健康人格,提高自我意识,增强道德素质的自我教育的效果都是有利的。
2.踊跃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中加强道德素质自我教育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发挥隐性德育课程的影响作用。各种社团文化活动为高职学生各方面能力锻炼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优越条件。通过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既可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又可以使自己的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和提高。从培养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完善知识结构出发,把有关社会、人生、美学、文学列为学生道德素质自我教育培养内容,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辨别能力,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中加强道德素质自我教育。
3.引导学生“自治”,在自我管理中实现道德素质的自我教育
教育与管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在思想品德的管理之中实现的。高职学生自我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校园环境的管理,学习纪律的管理,课外文化娱乐环境的管理,宿舍教室的管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管理等,高职学生在自我管理中获得教育和启发。同时,高职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骨干队伍是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以及学生干部、社团骨干。他们在辅导员、班主任的指导下,发挥自主性,独立开展各种“自治”活动,实施高职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从而使得高职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得到了制度上的保障。
4.再现身边先进形象,运用典型进行道德素质的自我教育
处于高职学生这样的年龄段,同龄人的教育作用不可低估,而群体生活方式也提供了条件可能。事实证明,运用所学知识,在追求各种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中不断进取并有所作为的先进典型在高职学生中是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尤其是高职学生身边的典型,他们有的是锐意进取、勤奋好学,学习成绩优秀,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也有的是学习成绩一般,但有较强的组织活动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在同学中享有较高威信的非正式团体的负责人。这些榜样的辐射作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积极正面导向,使高职学生道德素质的自我教育更具形象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