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高职学生的道德状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的道德现状有喜有忧,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从积极方面看,大多数学生都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能够把祖国的利益作为最高利益;能够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劳动观点、群众观点、阶级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能够维护国家的尊严,自觉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严格遵守校纪校规,维护校园的安定和秩序;具有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思想,能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具有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良好学风,具有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具有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开拓进取精神、公平竞争与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以及自强自立、讲求效益、惜时守信等观念;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念。但也必须看到,当代高职学生道德现状中仍有差强人意的方面,甚至有些正徘徊于道德底线的现象,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高职院校学生道德素质的现状分析
1.道德认识上是积极的、健康的
调查表明,近半数高职学生认为道德品质还是重要的。在“当前社会最严重的问题是什么?”一题中,有48.77%的学生选择了“道德问题”的选项。高职学生对现在“道德”倾注了较大的关注,从下题的统计结果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出高职学生对人们的道德问题的关注高于腐败与失业贫困的问题,可见其重视度。如下例所示:
例5—1你认为当前社会最严重的问题:
有高达83.36%的同学能够明确表示加强高职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是“很有必要的”;有71.42%的同学认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与一个人的道德素质应是同步发展或相互促进的;73.52%的同学不赞成“宁可牺牲集体利益,也要维护个人利益”;86.65%的同学认为新时期应坚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可见,大多数学生在道德认识上是健康积极向上的。
2.道德价值趋向功利性、现实化
当代大学生积极进取,敢于竞争,人生价值积极向上,但绝大多数大学生还不能用理想的道德价值目标来指导实践,在道德价值取向上,相当一部分高职大学生存在着较明显的功利性倾向,在“争取加入共青团、中国共产党,是否是为了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一题中,有54.57%的学生选择“不是”或“不好说”。有38.75%的学生承认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动机是“为了个人就业的需要”,部分学生写入党申请书只是随波逐流,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在“你努力学习最主要的目的是否为了最大限度实现人生的个人价值”中, 66.43%的学生选择了“是”。同时,在“判断人生价值的标准上,你是否认为取决于对社会贡献的大小?”这一选题中,有51.93%的学生选择了“既取决于社会贡献又看个人得到多少”,43.61%的学生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仅决定于个人的学识、才能、机遇和人际关系,而与个人品德无直接关系,部分学生认为学习科学技术可以为自己带来金钱实惠,而学习人文知识却没有什么实际用处,把精力放在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方面,故出现了“重才轻德”的功利主义倾向。(www.xing528.com)
3.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相脱节
在知行关系上,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脱节。在理论上对道德规范有比较正确的认识,但在具体行为中又与道德规范相背离。一方面, “时刻以道德标准要求自己的”学生达到48.48%,在对自我诚信度的评价上“你认为自己的诚信度如何?”,有68.89%的学生认为自己诚信度“比较好”,60.78%的学生基本能做到遵守学生守则和各项校纪校规,懂得自我约束。这些都说明绝大多数高职学生对关心集体、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等良好的道德品质认同率较高,能够正确确定和审视他人或自己行为善恶的价值尺度。另一方面,大多数同学重视道德素质提高,对自身道德修养期望值高,但道德修养的实践过程中,却反映出道德意志薄弱,自律性差的弱点。实际情况表明,部分学生道德修养不高,图书馆里经常出现偷书、撕书、污损图书资料的现象,对“长明灯”、 “长流水”的现象熟视无睹,校园内买饭插队、随地吐痰、乱扔纸屑、出口成“脏”等不良现象随处可见,考试作弊的现象呈上升趋势,这些不能不说是部分学生知行分离的真实写照。在“你认为现在高职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存在差距吗?”一题中,有53.69%的高职学生选择了“有很大差距”,这说明学生已感觉到自身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之间的差距。在大学生对“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您认为应该⋯⋯而实际上您会⋯⋯”这一问题的回答中,有76.82%的认为“应该以集体、国家利益为先”,而实际上会以“集体、国家利益为先”的只有29.31%,有53.64%的人则选择了“视情况而定”,也有9.65%的选择了“以个人利益为先”。这表明在个人和国家的利益上,大学生在价值观念上认同国家利益的道德评价标准,但在实际的行为选择上又认同个人利益或个人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道德评价标准。大学生的道德思想与道德行为之间的存在着明显的脱节现象,也表现了大学生道德价值评价标准的困惑和矛盾。
二、高职院校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困境
道德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构筑精神支柱,发掘创造潜能,但在学校的道德素质教育特别是德育工作中,习惯性地把德育目标定位在理想化的虚幻境界中,导致学校的道德素质教育的目标普遍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教师不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内在需求,只重视远大理想的树立;不顾学生的个人利益和主体需要,只求学生的思想风平浪静。过于理想化、至善化的道德与人格毕竟不会成为社会生活中普遍的道德现象,因此,学生只能肤浅地唯心地理解各种道德要求,这就直接导致了道德素质教育目标指向的负载过重、过空、过高,内容大而不当,宽而无边。过高过空的目标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最终影响了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2.道德教育面临严重的“外在”挑战,但主要危机在“内在”因素
我们从事的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高职,要教育培养学生有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有社会主义的道德觉悟,有为社会主义无私奉献的精神。但是,现实却存在着与之相矛盾的价值取向,存在着非社会主义的教育因素。譬如说,受“市场经济”价值观念的严重影响,一些人成了金钱的奴隶,成了极端利己主义者。且他们的言行又在社会中产生精神污染,影响青年学生。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外来文化思想,西方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给青年学生带来了难以抵挡的诱惑,使他们中的相当部分人由“崇洋媚外”,发展到追求“自由化”、 “西化”,现在“圣诞节”在一些年轻人中比传统的“春节”还热闹,再加上西方“和平演变”的作用,不少人不自觉地走向了社会主义的反面。尽管我们坚持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道德素质教育的体制与机制、思想与理念、途径与方式以及教育者的素质都存在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教育脱离实际,而形成枯燥、空泛的说教。据统计,有56%的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不感兴趣,原因不是因为内容不科学、学生不需要,而是教育内容的组织结构不合理,教育方式不科学,教与学的关系不协调;把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当成了学术论证、政治宣传与学科教学;把思想能力的培养当成了思想的灌注;把道德品质的建树当成了道德知识的传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