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德素质与知识、能力的关系
才与德——知识文化修养与道德修养的关系是什么?二者孰轻孰重?
所谓知识文化修养,是指人们在科学、文史、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其重要内容就是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用人类创造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人们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就是思想道德修养。
德与才的关系就好像是人的两条腿,缺了任何一条,都会变成残废,二者是不同的两件事,不能用一个“贤”字将二者完全概括,混为一谈,同时二者又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德才兼备,才是符合时代精神的德才观。首先,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反之,缺乏知识文化修养,就容易是非不分,善恶难辨,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其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为社会造福,反之,则难免人格缺失,甚至危害社会。通过加强知识文化修养和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台,使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不断升华,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提高,成为一个真正有文化涵养、高尚道德和崇高理想的人。
至于知识与道德二者孰轻孰重,不能一概而论,但一般意义上我们认为应以德为先,只有才而无德,只能是庸才、蠢才,如电脑黑客、 “名牌白痴”、清华大学生刘海洋等。我国几千年的历史表明,相比之下,政治“小人”的乱作为“大作为”,往往比政治“愚人”的不作为无作为所带来的影响更坏,所造成的危害也更大。有德之才为贤良,无德之才则是奸佞;有德之官施仁政、施善政,无德之官则施苛政、施暴政。这告诉我们德离不开才,才更离不开德,德必须驭才,才必须从德。
现在我们国家在选拔任用干部的标准问题上特别重视强调要德才兼备,我们学生也应该按照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克服以才蔽德的错误思想,强调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把自己塑造成德才兼备的人才,符合国家和社会的需要。
二、研究道德素质教育的理论背景与价值意义
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是大学生整体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实施道德素质教育对于大学生个体及民族整体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与国家兴衰、民族的存亡息息相关。大学生道德素质的状况不仅反映了某个高校的道德水平,更是反映了一个地区、国家、民族的道德风貌。大学生作为正在受高等教育的主流人群,其道德素质高低是一个社会道德水平的风向标。而且,重视道德素质的提高,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力保证,是我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
1.是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需要
当今各国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这里说的人才,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不断造就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断培养大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能够在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2.是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需要
努力实现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明显提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中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是最富有生机、最富有活力、代表着国家和民族未来和希望的社会群体之一,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明显提高,在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明显提高中具有示范作用、辐射作用、推动作用,是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的重要方面,是全民族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的重要基础。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推动实现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做出贡献。(www.xing528.com)
3.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需要
(1)抵御西化危险
冷战结束以后,国际敌对势力进一步将西化、分化的目标锁定在中国。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力、科学技术等方面有新的很大的发展;从经济、科技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来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比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还要高得多。西方敌对势力试图通过他们丰富的物质生活西化我们的大学生。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通过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并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为指导,引导青年大学生深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引导他们自觉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方向。
(2)抵御不同文化冲击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世界范围内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条件下,当代大学生思想信息接受方式和内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种思想文化,包括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思想文化纷至沓来、相互碰撞,难免使一部分大学生在思想上产生疑惑,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产生动摇。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既积极学习和正确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保持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积极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实现思想文化的与时俱进,又自觉鉴别和抵御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继承者、弘扬者、实践者和创造者。
(3)是确保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致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已成为全世界发展战略的共同选择。这也是我国跨世纪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是人,可持续发展人才必须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可持续发展人才不应该仅仅限于少量的“精英”,而应当是量大面广的一代英才,面对这样的要求,目前广大的在校大学生应该肩负起可持续发展的重任,同时,只有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道德素质教育,才能使他们更好的完成可持续发展的使命。
首先,通过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可以教给学生认识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和能力。只有当学生确立了可持续发展观,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他们才能关心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关心社会的持续发展,关心人类自身包括当代人以及后代人的持续发展,从而能为创造一个美好的社会而努力。
其次,通过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可以使学生确立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崇高理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良好的道德——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与家庭道德,逐步培养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创造精神,造就一大批可持续发展的专业人才。
再次,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中国面向未来的必由之路。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应当从三个层面上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即:实施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实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施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最后,对大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教育,教育学生树立整体观念,全面地理解可持续发展观,极大地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类有限的资源,自觉维护当代人及后代人的持续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的整体文明,从而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推进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