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讲的素质结构,是从素质的基本组成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的角度进行分析的。当一个人具备各方面的基本素质,并且形成了较好的、和谐协调的素质结构后,这个人就是一个有较高素质的人才。而一个有较高素质的人才在从事某项工作或活动时,其综合素质在该项工作、活动上的聚焦,以及其从事该项工作、活动的实践经验的内化,就会形成有利于从事该项工作或活动的特殊素质结构。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通过教育和学习,培养提高这种特殊的素质结构。当今,最需要重点培养和发展的两种特殊素质是创新素质和创业素质。这一节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两种素质的特点和培养方法。
一、创新素质
自从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以来,创新成了时代的主旋律,并且涌现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创新成果。我国嫦娥卫星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就是最突出的标志性成果。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庆祝首次探月工程圆满成功的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说:“必须坚持自主创新,着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我国航天技术取得的成就和经验表明,只有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发展的基点放在自主创新上,才能真正掌握核心技术,抢占科技制高点,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才能牢牢把握发展的战略主导权,切实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切实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要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创新能力,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努力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胡锦涛同志的讲话深刻阐明了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意义和奋斗目标,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
创新是一个内涵很广的概念,主要包括提出新观念、新思想、新理论,发明新技术,采用新方法,开发新产品,获得新材料,创造新艺术等。
创新的形式主要有3种,即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原始创新一般是个人行为,或以一人为主的团队行为,是一种单项突破式的创新。个人原创是国家创新体系的细胞。集成创新是指为了一个综合性创新目标,在特定的系统内集成相关的成熟技术和创新成果来实现的创新,集成创新也可说是原始创新的集成。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就是典型的例子,它不是哪一种技术的原始创新,而是多种技术的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指一个创新群体在引进他人创新成果的基础上,经过消化吸收后进行的再创新,它是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的必要补充。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科学技术的所有方面处于世界前沿水平,因此,所有国家都有必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创新成果。在技术引进中,关键在于如何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有这种能力的国家才是一个创新型国家,否则只能停留在引进生产线、制造产品上,那就只是一个跟随型国家。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于培养大批创新素质高的人才,特别是要把大学生都培养成有较高创新素质的人才。
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情感、创新品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几个方面的和谐协调,形成优化的结构,就会有较高的创新素质。
创新意识是在对创新的本质和价值,对创新的重大意义等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追求创新的意识、自觉主动创新的意识和敢于创新的意识,是创新素质的认识基础。
创新情感是一种热爱创新的情感,有了这种情感,就会对创新事业产生巨大的热情,就能培养发展浓厚的创新兴趣,就能为创新活动提供巨大的动力。热爱创新的情感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对创新的意义有了深刻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追求创新、坚持创新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这是一种高尚的、持久的情感状态,有了这种情感,就有了巨大的力量,就能激发创新的灵感,就能克服创新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困难,从而获得创新的成功。
创新品质主要是一些有利于创新活动的心理品质。主要有思维的独创性、新颖性、批判性,对事物富有好奇心,喜欢探索,喜欢追根究底,有丰富的想象力,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思维活跃,思路宽广,敏捷灵活,对已有结论敢于质疑,对创新有自信心,喜欢接受富有挑战性的创新任务,敢于挑战,经得起挫折,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有见识、胆识。
创新精神是一种想创新、爱创新、敢创新的精神;是一种坚持独立思考、理性质疑的批判精神;是一种探索未知、寻求发现的探索精神;是一种打破常规、勇于创造的创造精神;是一种创新不止、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奋斗精神。
创新能力是指会创新的本领,包括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意能力和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要创新获得成功,必须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掌握相关的创新知识,形成有利创新的知识结构,善于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制订合理的创新方案,并有实施方案的能力,达不到预想目标时,还要及时调整方案,直到成功。要完成这个过程,必须有创新意识的指导,创新情感、创新精神的激励,创新品质和创新能力的保证。简言之,需要有较高的创新素质。
大学生要培养提高创新素质,就要切实推进素质教育,要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主动改革教学模式,由重视同一性、规范性向重视多样性和创新性转变;由被动适应性学习向主动求索、创新学习转变;由死记硬背向主动质疑、体验领悟精神实质转变;由重视听课向重视与老师、同学研讨,重视实践探索转变。要重视发展自己的个性、特色,保护和开发自己的好奇心、创造欲,努力开发自身潜能,激发和培养创新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推理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主动参与或自己设计带有探索性、实践性、研究性的实验实习,带有创意的设计策划、综合作业和自我创作,体验创新知识和方法,激发创新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创新品质和创新能力。要在不断的创新实践活动中,逐步把创新内化为一种精神需求,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幸福、快乐的源泉。
二、创业素质
近几年来,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问题成了社会上的热门话题。早在2002年,教育部就已确定了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大学为我国创业教育试点高校,有步骤、有层次地进行创业教育的探索,社会各界和许多高校也积极参与实施创业教育的活动中。
大学生创业不是应对就业难的“无奈之举”,而是有其必然性。现在不少大学毕业生在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后,才去考虑创业的问题,以致形成了大学生“无业才创业”的错误认识,这是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误解,也不利于创业成功。
大学生学会自主创业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社会要求高校不仅要培养出理论家、科学家、工程技术人才,还要培养出大量懂得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创业型人才。国际教育界曾有人这样预测,21世纪将有50%的大学生要走自主创业之路。1998年10月在巴黎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就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为了方便毕业生创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关心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
有人说,没有大学生创业就没有美国硅谷。在中国,既有从简单买进卖出中创业成功的人,也不乏在下岗后创业成功的明星,但国家发展更需要从大学校门中走出的,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的创业英才!培养大批具有较高创业素质的创业人才,是高校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www.xing528.com)
创业素质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知识结构、创业精神、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
1.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是在对创业的意义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主动创业、支持创业、以创业为己任的观念和意识,有了创业意识,就会激发人们进行创业实践的欲望,是心理上的一种内在的动力机制。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大学生较为缺乏创业意识,因此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转变观念,树立自主创业、创造新就业岗位的新观念。
2.创业知识结构
创业知识结构是指创业者需要更广博的知识,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经营管理知识,市场运作知识,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的知识,形成有利于创业的知识结构。
3.创业精神
创业精神是激发大学生创业的精神力量,是支撑大学生创业活动的灵魂。拥有创业精神,可以让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信念坚定、目标明确、意志顽强,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彼岸。当代大学生最需要具备的创业精神是:(1)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进取精神; (2)开拓创新精神。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关乎国家的发展,要激发大学生的开拓意识和创造精神,使其具有开创事业的理想,开拓前进的动力,通过创业找到实现人生理想的道路; (3)敢于承担风险的精神,创业总会有风险,只有具备了挑战精神和承担风险的意识,才能对创业活动的把握更全面、更客观、更具前瞻性,创业者的智慧和胆识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4.创业心理品质
创业心理品质最重要的是要培养胆量,不怕风险。实践证明,不缺有才华的人,但缺少有胆识的人。真正做大事的人,不一定都是精明的人,但一定是有胆识的人。因此,培养胆识对于创业者来讲非常重要。其次就是要有韧性,经得起失败的挫折,有从头再来的意志和勇气。创业总不会一帆风顺,创业者一般都是几起几落的,关键在于“落了”要能东山再“起”。再次,创业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到方方面面,有很多环节,哪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创业失败。因此,既需要顽强的意志,又要有诚信品质,有互利双赢的理念,才能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
5.创业能力
大学生要取得创业成功,还必须培养较强的创业能力。这包括以下6个方面的能力:
(1)专业技术能力。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了本专业的比较全面、系统的知识。但在走向社会进行创业活动时,还必须把这些知识转化为能力,而且,创业的“业”是五花八门的,必须掌握所创的“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2)驾驭市场的能力。必须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掌握市场规则,了解市场发展趋势,培养洞察商机的眼光和能力,培养预测市场变化的能力,从而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
(3)经营决策能力。要创业,就必须不断进行决策,决策正确是创业成功的关键。选项目、筹资金、建团队、选地址等都需要正确决策,要学习科学决策知识,培养科学决策能力。
(4)经营管理能力。在实施决策过程中,必须加强计划、组织、协调和监控,加强物资、质量、财务等方面的管理,还要有较强的市场营销能力。大学生创业之初,往往缺乏经营管理的经验和能力,很难一下子就胜任企业经理人的角色,只能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培养经营管理能力。
(5)社交沟通能力。在创业过程中,无论是市场调研、市场开发,还是与相关业务部门的联系沟通,以及创业团队内的融合,都需要有良好的交际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
(6)风险承受能力。创业活动属于风险投资,可能带来收益,也可能带来损失。未问收获先问风险,对自己能够容忍的失败和可以承担的风险要有充分的准备,才能在创业实践中进退自如、游刃有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