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越辛亥起义是遵循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革命纲领并在同盟会仰光总机关部的直接指导下取得胜利的。
腾越辛亥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为张文光、刘辅国、刀安仁。3位不同身世、不同经历的人物是怎样走到一起参与一场革命并取得成功呢?我们先从张文光说起。
张文光,字绍三,清光绪八年(1882年)五月生于腾越(腾冲旧名)城外五保街张氏老宅。青少年时代的张文光,性格豪爽,侠肝义胆,对清王朝的腐败统治及卖国行径义愤填膺。成人后,继承父业经商于中国腾越、干崖(今盈江县)与缅甸之间。轻财好义,广交朋友,开始受到革命思想影响。后因资财日亏,又为避开官府耳目,便将老宅售卖,举家迁居城郊董库村,与同村在干崖经商的同盟会员刘辅国(字弼臣)结为兰交。经刘辅国的介绍,结识了曾在日本东京拜谒孙中山先生并加入同盟会的干崖土司刀安仁(字沛生)。三人交往甚密,志趣相投,常议论革命事。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经在腾越清军中的革命党人杨振鸿(字秋帆)介绍加入同盟会。从此,与往来于中国云南、缅甸、新加坡、日本间的革命党人秦力山、杨振鸿、黄毓英(字子和)等人结为同志,并形成了以刀安仁、刘辅国、张文光为核心,以张文光在腾越创立的同盟会外围组织“自治同志会”成员为骨干的革命团体。当时,受孙中山先生直接领导的同盟会仰光总机关部(亦称仰光支部)认为滇西远处边隅,清王朝鞭长莫及,革命党人与海外联络方便,若遇挫折可退居缅甸。加之腾越一带因英帝侵略而革命情绪高涨、革命力量雄厚等因素,若在滇西取得革命成功,可直指云南省垣,并影响川黔,策应全国。因而孙中山常派革命党人到腾越一带活动,俟机组织起义。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杨振鸿发动永昌起义失败,病逝于蒲缥。从此,以腾越为策源地的革命活动进一步加强,张文光亦责无旁贷地肩负起重担。清宣统二年(1910年)春,刘辅国由干崖回腾,在董库与张文光、黄毓英相会,决定加快革命进程以及省腾互应的策略,即黄毓英到省垣运动,张文光等在腾越运动;若省垣先举义,腾越必应之;若腾越先举义,省垣必应之。宣统三年(1911年)七月,张文光到干崖与刘辅国、刀安仁集会,议定起义的时间“近则十月,远则元旦”。起义活动从始至终应依孙中山的《革命方略》执行。起义分工由刘辅国负责策动腾越土司地蛮允、昔马、户撒等地的清巡防营官兵;刀安仁负责策动各土司及其下属武装,两支部队按时到腾;张文光在腾越以“自治同志会”成员为骨干,策动驻腾清军下层官兵反正。正当准备各自行动时,接到腾越急信:自治会机关已暴露,清政府将搜辅革命党人,请刘、张、刀等远避。面对突变形势,刘辅国主张“出其不意,提前行动”。于是张文光即化装返腾,部署一切。
八月,张文光在腾越部署就绪,亲笔致函刘辅国(引自刘硕勋《云南辛亥首义——腾越辛亥起义秘籍》)。
弼臣如兄鉴:
弟回腾清吉。现下腾中生易(意)顺畅,请兄速出腾,同商合本茂(贸)易之事。请到郗公处将《医宗方略》带回。前他处应许之本金,如能实意,请兄亲自带腾,弟以便他方茂(贸)易。
并请
道安!
批者:可二十五、六、七到腾勿误
弟文光上言
此信有许多暗语:“腾中生意顺畅”,指腾越起义准备工作顺利;“同商合本贸易之事”,指同商起义前的具体事项;《医宗方略》指孙中山制定的《革命方略》;“前他处应许之本金”,即刀安仁(郗公)负责筹集的起义经费等。之后,张文光又致函在省府的黄毓英,告知腾越起义事,希望及时策应,并言决心“按方略行事,即使不测,甘愿为同胞牺牲,以谢同志”。(www.xing528.com)
九月初一日,张文光召集同志,秘密商议,决定六日发难,占领腾城,并以隐语密告会党人员“事事走三三,宾朋两分散,友字不出头,天罡走四方”(意即九月初六日反正)。为防不测,张文光曾吩咐亲信,于起义前在家宅四围堆放柴草,并嘱“若事败,则举家自焚,共赴国难”(引自张兆兴《热海竞留千古恨》)。
九月初三日,张文光带随员二人前往干崖,途经浑水沟时天下暴雨,山洪倾发,冒险闯涉,几至丧命,并因此延误时间一天,初五日才至干崖。匆匆与刀安仁、刘辅国会商,刀安仁将《革命方略》交与张文光,并决定让张文光先期返腾,按时起义,刀安仁、刘辅国随后即至,并决定起义成功后,由刀安仁任都督,张文光副之。
九月初五日,张文光起程返腾,昼夜兼程于初六日午后到腾,此时已是起义的当天。按预先约定,直奔城郊五皇殿以做佛事为掩护秘密集合,时已有革命骨干陈天星、钱泰丰按约到会,继之彭蓂、李光斗等数人亦按时到会,众人宣誓后,逐项分配任务。至夜,张文光指挥各起义人员发起攻击,分别击毙了拒降的陆军营长张桐、巡防营管带曹福祥,次第攻下道署、厅署、军装局、镇署。总兵张嘉钰自尽身亡,道尹宋联奎、厅丞温良彝逃匿。官员眷属勿害。领事、税司、教堂、英人医院受到保护。“隆隆枪声中,百姓开门视之者不少,茶房面肆亦有未闭者。风雨之中,街灯朗照,军人过处,鸡犬无声……民各安眠如恒,义军尤未敢扰及民分粒”。(引自《滇复先事录》)之后,厚葬了张嘉钰、张桐、曹福祥,并资送其家眷回籍,起义获得成功。这是云南辛亥革命首义,比省府昆明“重九起义”早三天。
起义成功后,最为急迫的是建立新政权,然刘辅国所策动的巡防营本已待命出发,因军饷不敷,乃依《革命方略》向弄璋富户筹措饷银印洋3000盾,分配各营后才统率各部于十三日武装出腾。而刀安仁已按约定时间率兵到了南甸(今梁河县),但因南甸土司对刀安仁说:“我们土司是世袭的铁纱帽,是靠皇帝吃的,革了命我们还有什么玩场!”(引自刘硕勋《先祖刘弼臣参加辛亥腾越起义的前前后后》)刀安仁于是产生了犹豫,遂迟迟不前,直到起义军声威大振,直逼大理,刀安仁才抵达腾越城。
在刘辅国、刀安仁因故未到的情况下,张文光于起义第二天召开起义首领并各界代表会议。因军政大事不能一日无首,于是大家便依《方略》“谁领导起义成功谁任都督”之规定,宣布成立滇西军都督府,公推张文光为都督。刘辅国到腾后,张文光以“刘辅国在滇西倡导革命,奔走多年,出生入死,家产荡尽为由,欲将都督一职相让。但刘辅国以为革命成功,目的已达,且名利心淡,无意做官,更不想居功,推辞再三,才勉强出任民政司职务”(引自刘硕勋《先祖刘弼臣参加辛亥腾越起义的前前后后》)。刀安仁到腾后,革命政权已运作多日,都督之职已定,又不便安排副职,于是设第二都督任之。至此,腾越结束了数千年的封建统治,在云南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权。
腾越起义成功后,黄毓英依约在昆明响应,积极促进省城于腾越起义后3天,即九月初九日,成功举行“重九起义”,成立云南军都督府,举蔡锷为都督。
为扩展腾越起义的革命成果,在龙陵及十土司响应起义后,腾军分3路东出,其势如破竹,连克永昌、永平、缅宁、顺宁、云州、永康等滇西大部地域后,前军直指大理。此时的大理,在腾越及昆明先后起义后,处于惶惶不可终日之态。为保其原有基础,只好由清朝的旧官僚将清朝的龙旗换成共和旗,匆匆宣布“反正”,成立换汤不换药的“大理自治总机关部”。匆忙部署换下清装的原清军部队企图阻止腾军东进,并杀死到大理宣传革命、张贴滇西军都督府起义宣言的人员及送信至省府的信使。腾越、省府之间本有电信相通,因腾军至永昌前,清军一部不愿起义,东逃大理时将电信线路破坏,致使腾越、省府消息不通,造成许多误会,酿成灾难性的后果。永昌东逃的清军,后被大理收留,派作抵抗腾越起义军的前锋。“大理自治总机关部”利用腾越、省府电信不通的机会,封锁消息,仿刻滇西军都督府印章、借腾军前军首领之名,捏造命令八条电省,挑起原本就以正统自居、不容别人革命在前的省军府的嫉恨与仇视,并串通一气对腾军施压。当腾军接近大理时,一面派地方绅士出面诈称欢迎腾军进榆(即大理),一面设伏于四十里桥,待腾军到时,发起突袭,致腾军遭受严重损失。但腾军为顾全大局,遵照张文光都督的命令,止军前进,并派出代表到榆议和,而大理当局竟将腾军代表捆绑下狱。如此不仁不义,实在令人发指,充分暴露了大理当局维护旧秩序、反对革命军的丑恶嘴脸。之后,省都督府藉腾榆冲突为口实,派省军第二师西上,以大理当局诬陷腾军“戕官掠民”“糜烂地方”为借口,大规模裁撤起义军,日遣数千人,误杀无辜,强制解散滇西军都督府。起义领导人有的被迫引退,有的出逃,有的含冤下狱。刘辅国因及时引退,后又逃亡,幸免于难。张文光被调虎离山,安排“云南军都督府协都督”兼“大理提督”等空职空衔,移驻大理,处处受制于人,全无做事条件。他在致刘辅国的信中言道“当道用人,纯出运动,全无公理”。刘辅国在回信中亦言“开云南纪念会(指辛亥起义纪念会),动云九月初九,绝不提九月初六,埋没我等,一至于此”。鉴于革命成果已被新军阀所篡夺,张文光遂愤然辞职回里。
张文光先生归里后,本欲借道缅甸赴日本留学,因受驻腾英领事制约(不允携带防身武器进入缅甸,当年缅甸为英国殖民地),愤而改道昆明经安南(今越南)赴日。行至永平、漾濞间,大理发生“杨春奎事件”,省、榆当局与杨战斗正烈,无奈,只好返腾。“杨春奎事件”本来与张文光无关,却遭人诬陷,说张文光与杨春奎有勾结。于是,大理镇守吏谢汝翼、继蔡锷任云南都督的唐继尧便串通一气,上报北京。袁世凯早想剪除各地的革命党人,遂下令诛锄。唐继尧、谢汝翼先命腾冲驻军动手,因腾冲驻军慑于张文光的威望,不敢动手,唐、谢遂改命保山驻军团长施继伯派手下排长李青龙率兵20余人,以野外操练为名,直奔腾冲。时张文光率几个老部下在城南硫黄塘(即今热海)澡池洗浴。当李青龙等到硫黄塘时,恰值张文光手下旧部上山闲游去了,只张文光一人在澡棚休息。李青龙进入棚内与张文光寒暄几句辞出,张文光才一转身,就被事先埋伏的士兵举枪齐射,张文光身中数弹,当场殒命,时为民国二年(1913年)十二月十九日。一代顶天立地的英豪仅在人世间度过32个春秋,就这样含冤而死了。
张文光先生遇害后,被草草葬于董库村家宅后山卧龙冈上,仅仅一抔黄土相掩。但腾冲百姓把他一生光明磊落、为国为民的高风亮节铭记在心,地方名人文士含泪写下许多哀悼诗联。就连当年率第二师西上,对腾越起义处置不当的李根源先生也真诚地哀叹道:“东侯(指唐继尧)何苦杀西侯(指张文光),热海血飞天亦愁。光复元功沉海底,生生世世恨难休。”而那些谋害张文光先生的新军阀们也没有好下场,他们在省城、开远等地上演了一幕幕争权夺利、相互杀戮的丑剧,与张文光先生的英雄壮举形成鲜明的对照。
民国五年(1916年)六月,袁世凯称帝不成,忧愤而死。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李根源先生将张文光冤屈据实报告,从而得以昭雪,补授陆军中将、二等嘉禾勋章,并立传于国史馆。民国十二年(1923年),李根源、张问德为张文光立墓碑一方,墓志为李根源题、于右任书。李根源不仅客观公正而且满怀深情地写下了张文光的墓志。张问德先生亦题书“埋骨此岗真吉壤,揭竿举义想英风”的墓联。20世纪80年代,张文光墓被先后公布为县级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