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丝绸古道的开通,不仅给腾冲带来商贸的繁荣,还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开发腾冲丰富的自然资源。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采矿由朝廷监管,矿税监多由宦官担任。当时腾越矿课有明光厂,额征矿课,商税银1780两7钱6分,明光最旺炉有51座。1870年前后英国人就组织人员对腾冲的银、铜、铅等矿进行开采,至今仍有很多地方留下当年开采的痕迹,如明光大洞厂、滇滩棋盘石等至今还有大量矿渣。民国七年(1918年)云南督军兼省长唐继尧与美国纽约东方公司签订合约,合办云南明兴矿业公司,开采明光铅矿,股份总额100万元,滇股与美股各50万元,后因唐继尧逊政,明兴公司停办。腾冲手工生产历史悠久,玉器生产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观音塘的白纸,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水、旱烟丝,也有久远的历史;麻线、皮革、草帽、藤编等,都是历史悠久的传统产品,这些都是腾冲近代工商业发展的基础。
清末民国期间,腾冲的手工业分布面更广,遍及城乡,种类更多。全县共有70多种行业,产品300多种,其中:城区有40多种行业,农村有30多种行业。城区的行业有打铁、白铁、机械、钟表修理、珠宝玉器、首饰、胶帽、铜炮、砖瓦、造纸、棉絮、肥皂、刺绣、裱褙、刊刻、印刷、火炮、打铜、皮革、皮鞋、布鞋、软木制品、度量衡、打锡箔……农村著名的行业有:小西的斗笠、皮烟盒、楸木甄子、荆竹筷子,大宽邑的棕衣棕盖,胡家湾的干饵丝,娘娘庙的犁头,朱星街的土布、土瓷,上营马头山的锄头,界头的手抄纸、小白棉纸、打锡箔,永安街的铸犁头,马站碗窑的土陶,甸苴的纸伞、油笼,古永的香柏桶、藤蔑箩、藤篾绳,云华的披毡、盖毡,明光的麻线、铅矿,董库的梳子、篦子,和顺的藤具,瑞滇的生铁、铁锅、铁农具,等等。
据《民国腾冲县志稿》载,1937年腾冲城及主要集镇有商业行会18个、858户,还有大量的小商小贩及半农半商户,以及江西、湖南、四川、贵州和云南省内的鹤庆、大理、保山等地的商人带来的该地的工业、手工业产品和土特产来腾冲设栈推销。腾冲市场繁荣,产品丰富。(www.xing528.com)
20世纪初,腾冲随着外贸的飞速发展,一些商家抽出资本从商业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刺激了腾冲工业、运输、服务等行业的发展。特别是从美国、日本等地留学回来的腾冲学子带着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回乡创业,开启了腾冲工业大发展的帷幕。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寸嗣伯经缅甸赴日本留学,毕业归国时随身携带铅印机、石印机各一部至腾冲,开设印刷局;民国二年(1913年),杨梓修、段德义、赵增光3人赴日本学习归来,在观音塘先后开办了新兴制革厂、三光制革公司;1915年,章训瑜由日本留学回国后,在城办开“五幅”火柴厂;王绍武从香港购进卷烟机,在腾冲创办“名扬烟草公司”;董信成在腾冲创办织布厂;张南溟开办火柴厂;张德生、张德伟、张德宏办印刷厂;谢式南建火油发电厂;李介仁、钏相伊建电池厂、肥皂厂;戴启仁创办“源兴瓷业公司”。1930年,李根源、李曰垓与腾冲各界人士筹划,由云南企业公司及腾冲地方人士合股集资新滇币400万元,筹建叠水河电站。“洪盛祥”的董耀庭赴印度考察回来,在下关办“洪盛石磺有限公司”,又在普洱设“洪记普茶公司”。茂恒在昆明兴建“云茂纱厂”等。这些半手工半机械工厂的应运而生,促进了腾冲经济的快速发展。
腾冲这个千百年来的商贾之城,自20世纪以来,西方先进技术的引进,一批实业者的先后涌现、新型工业产品的制造,使腾冲成为云南近现代工商业的发祥地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