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轍青詞中,最能反映道教儀式過程,並集中體現道教文化内涵、折射宋代道教信仰的,是元祐四年所作雅飾聖祖御容三首——《景靈宫預告雅飾聖祖青詞》《裝飾聖祖御容青詞》《雅飾了畢開啟奉安聖祖真容道場青詞》,以及明堂禮相關四首——《福寧殿開啟明堂預告道場青詞》《罷散青詞》《明堂禮畢福寧殿道場青詞》《罷散青詞》。它們反映了宋代宫廷道教生活的重要信息。
從形式而言,兩組皆屬於啟散青詞。據丸山宏《道教儀式文書的歷史研究》,宋代大規模的道教儀式中,正式齋儀開始之前,齋主要將青詞遞給道士(即投詞)。進入齋儀之後先行宿啟建壇科儀,要宣讀開啟青詞(或稱啟壇青詞)。最後是散設醮科儀,要宣讀罷散青詞(或稱散壇青詞。這種啟散的形式,大概是後人的創造。吕元素《道門定制》後集卷六《詞文式》云:“古儀無啟散詞,止是心詞而已,後人增之,實有不通。啟壇致望幸之意,向或少通。散壇則未伸再獻,先辭上聖,無如仍宣心詞爲佳。天師著儀,文義亦爾,三獻罷,自有專啟,寅餞上真,如欲用詞,須三獻事畢,宣奏惟允。這種創新因詞義、程式方面不合軌範,爲道門人士拒絶。但因其題目的提示作用,以及記敘的具體性,可以較完整揭示出科儀的先後次序。
雅飾聖祖御容三首,體現了“開啟聖祖御容雅飾道場—雅飾聖祖畫像—飾畢開啟奉安道場”的儀式過程。結合相關朱表,青詞未反映的儀式過程,一是“奏告雅飾聖祖罷散道場”(見《景靈宫奏告雅飾聖祖罷散道場朱表》),應在“開啟聖祖御容雅飾道場”之後;二是“奉安聖祖真宗御容罷散道場”(見《景靈宫奉安聖祖真宗御容罷散道場朱表》),在“飾畢罷散奉安道場”之後。題目中提到的聖祖和景靈宫,皆始於宋真宗時。“聖祖”即趙玄朗,據《宋史·禮志》七,大中祥符五年十月,宋真宗夢遇“趙之始祖”下凡賜其天書。閏十月,“制九天司命保生天尊號曰‘聖祖上靈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聖祖母號曰‘元天大聖后’,遣官就南郊設昊天及四位告之。修建景靈宫是爲祀奉聖祖,《續資治通鑒長編》云:“(大中祥符五年閏十月)戊寅,改兗州曲阜縣爲仙源縣。建景靈宫、太極觀於壽丘,以奉聖祖及聖祖母。之後,治平元年,仁宗殿成,“燾(張燾)因請圖乾興大臣于殿壁,繪像自此始”;元豐五年,十一殿成,宋神宗等“詣蕊珠、凝華等殿祖宗神御,行遷告禮,將之都移入景靈宫,合以帝后畫像,按時供祀。可見,景靈宫是類似於趙宋王室“家廟”的地方。
蘇轍的三首青詞中,因雅飾畫像需上告聖祖本人,所以上啟神靈處皆爲“聖祖上靈道高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而非定式之“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三仙。預告青詞作於事前,因“聖祖”爲在天之威神,理當畫像供奉,然年久失修,畫像失色,故當“雅飾”;並通過道士科儀以達神聽(“輒因靈科,以告增飾”)。《裝飾聖祖御容青詞》作於增飾工作開始之時(“兹因蔔日之良,敢告飾工之始”),大致内容與前篇相似。《雅飾了畢開啟奉安聖祖真容道場青詞》作於增飾結束,告知神明,所畫之相栩栩如生,宛若其下凡親臨(“儼若斯民之望,恍然真馭之臨”),是以將設道場把畫像安於宫殿(“肇自殊庭,即安珍館”),並希望聖祖繼續垂福保佑國祚安寧(“稽首延佇,降福無疆”)。
明堂禮青詞展現的儀式過程,則是“開啟明堂禮預告道場—罷散預告道場—明堂正禮(無青詞,本身不是道教儀式)—禮畢後設禮畢道場—罷散禮畢道場”,儘管“罷散預告道場”環節與“罷散禮畢道場”也有相應的朱表存在(見《福寧殿罷散明堂預告道場朱表》《明堂禮畢福寧殿罷散道場朱表》兩篇),但青詞反映的是一次完整、獨立的宗教科儀過程。明堂禮是重要的祭天儀式,周公明堂禮則是儒家禮儀的典範。宋代是明堂禮發展的鼎盛時期,不僅繼承了唐代中後期在明堂常禮中形成的嚴父配天制度,且自宋仁宗末年起,“三歲一親郊”制度得以完善和固定,皇帝每三年一次親自舉行南郊大禮或明堂大禮明堂禮本與道教無關,然宋代皇帝在明堂禮開始之前,往往於福寧殿(皇帝寢殿)前設置“内道場”,爲典禮成功祈禱;典禮結束之後,也會在福寧殿設置道場,感謝神明之護佑,便將明堂禮儀與道教科儀聯繫起來。(www.xing528.com)
不僅如此,儒道禮儀的互補性在時人觀念中也能占得一席之地。如《福寧殿開啟明堂預告道場青詞》“講魯之舊,當先事于泮宫;稽國之常,亦預祈於中禁”句,“講魯之舊”句對應的是儒家之儀,“預祈於中禁”便是道教道場。兩句對舉,即儒道兩者對於保佑國運有着相似的功用。《罷散青詞》“遵道家之秘籙,先祓不祥;企真馭於太虚,罔違誠悃”句,即儒家典禮的進程也需要遵循道家“先祓不祥”的思想,以求得成功。不過,明堂禮是整個儀式的中心,之前之後的道場都是爲典禮的成功而祈求或感謝神靈。觀蘇轍所作的另三篇表文——《福寧殿罷散明堂預告道場朱表》《明堂禮畢福寧殿罷散道場朱表》《明堂禮畢内中奏謝諸佛表》,《謝諸佛表》有“顧菲薄之何功,賴仙真之垂佑,歸依靡極,荷戴不忘”句,與禮畢道場青詞、罷散青詞同是表達對神仙保佑的謝意,只不過一對道仙一對佛。這説明,此類文本對神、佛的重視,根本上是爲了明堂禮的成功,以保佑國祚安寧,政治目的是大於宗教目的的。
結合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在兩次道教儀式實踐中,罷散朱表部分代替了罷散青詞的作用,而明堂禮的部分環節中,罷散青詞和罷散朱表也同時存在。事實上,作爲道教科儀中的章奏文書的一類,朱表與青詞一樣,是道教科儀中上章的一種形式。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言功表,經唐末杜光庭道教科儀改革後,宣讀朱表成爲齋後謝恩醮儀中的重要環節蘇轍所撰朱表只用在儀式結束的罷散道場中,是朱表儀式作用的一種明證。吕元素《道門定制·序》云:“道門齋醮簡牘之設,古者止符篆朱章而已,其他表狀文移之屬,皆後世以人間禮,兼考合經教而增益者。青詞、朱表本身便是道家“書章”的變形有一定的“人間禮”意味。形式更爲複雜的啟散青詞、罷散朱表,更是在某種程度上以人間禮儀之程式“改造”道教科儀,使之呈現出世俗化、文書化的傾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