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巖尊祖”是張元幹(1091—1160)宣和初歸鄉祭祖的一次私人活動。事情始末見於張元幹所作的一組名爲《幽巖尊祖事實》的文獻,開頭録其祖父手跡,另包含3篇文章,即《祭祖母彭城郡夫人劉氏墓文》與《跋祭祖母彭城郡夫人劉氏墓文》,作於宣和元年(1119)八月;《録先祖手澤後序》,作於宣和二年(1120)正月。①
事情的起因是張元幹於宣和元年(1119)三月因公離京歸閩,越數千里,至六月返回鄉里福州永福(今福建永泰),從其祖父外孫陳氏處發現其當年手跡,②是熙寧八年(1075)十二月由其祖父張肩孟與福州福清縣幽巖寺行者啟通等人共同簽押的一張字據,内容是購買田地,將逐年收益舍入幽巖寺,託付張九娘每年代爲祭奠其亡故的岳父母與夫人劉氏。由此瞭解到一段往事,蓋其祖父幼養於姑家,長則爲其婿,其岳丈無子,有二女又皆無子,長女劉夫人只生一女,適陳氏,且不壽。元幹祖父既克盡其責,安葬岳父母,劉夫人卒後,又祔葬其旁。其後張肩孟應舉入仕,在朝爲官,不復往來數十年,但留下祭田捐於幽巖寺,以爲供奉親人忌辰之資。於是,張元幹遂訪尋到早已被荆棘蕪没的曾外祖劉氏翁媪及祖母劉氏之墳塋,灑掃祭祀,“庶幾克成先祖之志”,並作《祭祖母彭城郡夫人劉氏墓文》,刻石紀念,祭文如下:
昔我先祖,未取科第,於時夫人,始作之配。儒生窮愁,想見中饋。逮生多男,室則已繼。同穴送終,是爲林氏。宜夫人宅,獨厝兹地。荒山深林,樵牧不至。歷數十載,父老不記。有孫爰歸,發其久翳。聞諸里閭,歎息出涕。生雖不享,死亦子貴。彭城之封,象服煒煒。釃酒割牲,用以幽賁。嗚呼哀哉!
張元幹掃墓時,距其祖父離鄉時已近七十年,③尤爲令人感佩的是,張元幹並非劉夫人之孫,且于劉夫人聲容未嘗相接,其嫡親祖母乃其祖父繼室林夫人,但仍克盡子孫之孝,哀痛倍至。(www.xing528.com)
除祭祖外,張元幹此次返鄉時還處理了幾件家族與個人事務,見於《録先祖手澤後序》記載。其一,有林氏子弟葬其親屬,强取元幹祖父塋兆前大石二百多枚運於林氏新墳,元幹與鄉曲協商此事,以爲訟之無補,建議在被林氏毁壞之地建爲亭子,作爲歲時憇息之地,而對林氏的行爲則責之以義,並移書愧之。其二,修葺其祖父村落中舊居,供奉二代畫像,請淨人(在家居士)執香火灑掃之役,使人知其爲先祖“文靖公宅”。其三,其諸伯父大多仕宦,唯六伯父終身布衣,殁後妻子仰食於諸父,元幹爲其伯父遷葬,以使風水利其子嗣,並爲其償債。④其四,鄉先生鄭俠(1041—1119,福州福清人)曾與其先祖遊,元幹兒時所願見,及是年垂八十,元幹贄書拜謁,適逢其抱病,“延入卧内,歡若平生,而遺言餘旨,預聞一二”,後數日鄭俠即卒。其五,憑弔其姨母墳塚,重加修葺。其六,元幹幼年多難,屢有手足之患,其一弟三歲夭折,遂歸其骨骸並葬之。
完成上述數事,張元幹希望先祖之手澤可以“傳於家”,自己尊祖之行爲“可訓子孫”,遂整理成文,詳載緣起經過,並付於墨刻。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