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東瀛所存《江湖風月集》諸版本,皆以人繫詩,於每位作者下録其詩作數首。由於相關傳記資料的闕如,其中部分作者之生活年代與生平事跡已難以詳盡考證。首先不妨將《全宋詩》、《江湖風月集譯注》(以下簡稱《譯注》)、《宋代禪僧詩輯考》(以下簡稱《輯考》)等對集中所録作者之生卒年或大致活動年代的既有考證結果整理於下:
(續表)
(續表)
(續表)
在以上所列75位作者中,其中63“竟陵海”有部分版本未出,所收其二首詩作皆歸於62“古帆慈”之名下;而東洋文庫藏五山版《江湖風月全集》、内閣文庫藏《新編江湖風月集略注》、東京光融館書店1935年版《(新編)江湖風月集(鑿空抄)講義》,皆有“竟陵海”,且《船子》一首,亦見於《禪宗頌古聯珠通集》卷一七,署“竟陵海首座”。另據《輯考》考證,47“石霜導”與75“石霜燾”爲同一人。故而《江湖風月集》實際所録作者當爲74人。在前人既有成果之基礎上,筆者另將其中闕考之數人的大致生活年代推斷如下:
(1)29自然恭
《江湖風月集》所收其《鶴林塔》,亦見於《禪宗頌古聯珠通集》卷八及《宗鑒法林》卷七,署“自默恭”。按二書的作者排列順序,他當爲南宋中後期禪僧。
(2)31九峰昇
《江湖風月集》所收其《香嚴撃竹》,亦見於《禪宗頌古聯珠通集》卷二五。按該集的作者排列順序,他當爲南宋中期禪僧。
(3)54革徹翁
《江湖風月集》收録了其《橘州塔》:“離離秦望土三尺,埋没岷峨玉一團。三拜起來揩涙眼,越山只作蜀山看。”按,橘洲寶曇(1129—1197),蜀人,楊岐派僧,以詩文名,活躍於江浙一帶。從内容看,該詩當爲憑弔橘洲寶曇之作。故革徹翁至少應活躍於南宋中期後。
(4)55竺卿章
《江湖風月集》收録有古田德垕《寄竺卿章藏主》,據此竺卿章當與古田德垕爲同時代人,大致活躍於南宋晚期。(www.xing528.com)
(5)64仲實愨
《江湖風月集》收録了其《慈受塔》:“山餵烏鳶水餵魚,全身放倒不堪扶。包山山下思溪上,骸骨難尋空按圖。”按,兩宋之際雲門宗禪師慈受懷深(1077—1132),嗣長蘆崇信。《嘉泰普燈録》載其圓寂後,“分靈骨塔於包山之顯慶,思溪之圓覺”⑥,則該詩爲憑弔慈受懷深之作無疑。又,詩中云“骸骨難尋空按圖”,則仲實愨作此詩時距慈受圓寂當已有些久遠。據此,他至少當生活於南宋中期。
通過上表《全宋詩》《江湖風月集譯注》《宋代禪僧詩輯考》等對《江湖風月集》中作者的考證以及筆者補充的若干條考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該集中生平可考或可略知的作者,皆爲南宋或宋元之際的禪僧。之所以關注該集中作者的生活年代,是因爲這直接牽涉到該書的編者及成書年代等問題。
關於該書的編者及成書年代,今日本所見諸注本存有異見,有一種觀點認爲該書上卷爲松坡宗憩所編,而下卷出自比松坡宗憩更晚的元人之手,上、下卷並非同時成書。⑦作出此推論的主要依據是,下卷收録了松坡宗憩本人的十三首詩作,由此把整個下卷之編成悉歸爲元人之功。然而筆者對此頗有疑義。存疑之理由,首先正如前文所述,該集中生卒年代可考證或可略知的作者,皆生活於南宋或宋末元初,尚無一人可以確鑿斷定晚於松坡宗憩;其次,實際上該集最初編成時作者爲七十二人,因此有可能是松坡宗憩最初選録了七十二位僧人的詩作編成了上、下卷,後人在此基礎上又增入了兩人。關於後者這一點,可從元代禪僧南堂清欲(1288—1363)⑧爲《江湖風月集》而作的一首題詩中推斷得知:
大唐國裏没禪師,七十二人他是誰。業款從頭都納了,犁耕拔舌已多時。
“大唐國裏没禪師”典出《圓悟佛果禪師語録》:“(圓悟)復舉黄檗和尚示衆云:‘汝等諸人,盡是不着便底,恁麽作略,何處有今日也。還知大唐國裏無禪師麽?’”⑨意爲歎息禪道衰落。從這首詩來看,當時南堂清欲讀到的《江湖風月集》版本所收作者爲七十二人;然如上表所見,目前所見諸版本中的實際作者爲七十四人,顯然有兩人是後人所追加。關於這一點,可山禪悦《江湖風月集訓解添足》認爲,除用潛德明及石霜燾二人外,集中所收作者爲七十二人,後人所追加者,乃用潛德明和石霜燾。然而他並未爲此結論提供具體依據和論證。然筆者認爲,後人增入的兩位作者,更有可能是松坡宗憩和千峰如琬——松坡宗憩爲《江湖風月集》之編者;而千峰如琬曾爲該集作跋,跋文中對該集不無褒譽之詞。從常理來推斷,此二人之詩作不太可能在該集編成之初就收於集中,否則不免有“自吹自擂”之嫌,而最有可能是後來人們所增補;除了這一常理性推斷以外,還有一史實或可爲證,集中收録了千峰如琬之《送人》:
去去何須皺斷眉,不愁無處掛藤枝。西湖南寺與北寺,盡是大元國裏師。
“南寺”即南山淨慈,“北寺”即北山靈隱,均在南宋“五山”之列。從句意來看,這裏“西湖南寺與北寺”當指代當時杭州的所有禪宗寺院。而《佛祖統紀》記載:
(至元)二十五年正月十九日,江淮釋教都總統楊璉真佳集江南教、禪、律三宗諸山至燕京問法。禪宗舉雲門公案,上不悦。雲夢澤法師説法稱旨,命講僧披紅袈裟右邊立者,於是賜齋香殿,授紅金襴法衣,錫以“佛慧玄辯大師”之號,使教冠於禪之上者自此。
從該段記述來看,至少在至元二十五年(1288),江南禪林和蒙元朝廷仍舊處於不合作狀態;倘若當時江南禪林已“盡是大元國裏師”,那麽想必那些“國師”定會對元朝皇帝阿諛逢迎,也就不會在衆目睽睽之下發生如此不友善的衝突。因此可以確認,千峰如琬這首《送人》當作於至元二十五年(1288)之後。而他爲《江湖風月集》所題跋文末明確署有“戊子夏千峰如琬謹跋”,戊子即至元二十五年(1288)。由此基本可以肯定,千峰如琬的這首《送人》是在《江湖風月集》編成之後增入的。
綜觀集中作者可考者的生活年代以及集中所録作品,尚缺乏下卷非由松坡宗憩編成而出自元人之手的有力證據。因此在日後或將發現更多的相關史料之前,筆者暫且傾向於相信該集上、下卷皆由松坡宗憩編成,成書年代爲宋末元初;成書之初所録作者爲七十二人,松坡宗憩和千峰如琬的作品乃後人所增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