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中学共享校本课程特点揭示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中学共享校本课程特点揭示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校本课程开发是建立在校本教研基础上的学校实践活动。肃南二中校本课程开发初期,中央民族大学的相关专家恰好在当地进行文化类型的课题研究,并在肃南二中所在地蹲点进行田野调查四个多月。蔡世宏老师来自外地,到肃南工作后,被热情、善良、友好的裕固族人民所感染,产生了对这里深厚的眷恋之情,积极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活动中,并起到了关键作用。[6]该县两所中学的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广泛开发与利用本土资源的过程中进行的。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中学共享校本课程特点揭示

(一)充分发挥科研课题的带动作用。校本课程开发是建立在校本教研基础上的学校实践活动。近年来,肃南一中申报了多个校本教研项目,校本课程开发得到多个课题研究成果的支持,成为校本研究的直接产品,校本研究过程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校本研究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而校本课程开发的重点是校本教材的编写和校本活动的开展。肃南一中教师所主持与参与的科研项目主要有:

1.屈军、单品德等人的《少数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该项目是肃南一中的一项省级立项课题,编印了包括“肃南地理、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民族概况、裕固族简史、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裕固族的宗教信仰、红军西路军在肃南、肃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艺术、裕固族文学作品选读”等内容的校本课程读本《走遍肃南》,并获甘肃省第七届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

2.屈军、樊忠军等人的甘肃省教育厅十一五”规划课题《祁连山自然生态资源课程化研究》,通过探索祁连山自然生态资源课程化的策略、模式、途径、方法和评价方式,编写了校本教材《河西水库——祁连山》。该课题获甘肃省张掖市第八届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3.屈军、樊旭平的《“以民族团结为核心构建民族地区和谐校园”的实践研究》,力求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我国56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风俗习惯,认识和理解我国的民族、宗教政策,提升学生的祖国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坚定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

4.李琳、安雪霞、郎爱军、王安等的《民族地区经典诵读及校本课程化研究》,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把经典诵读看成构建“儒雅学校、精神家园、和谐乐园”的平台,编写了《国学经典诵读读本》与《经典诗词诵读读本》,该项目获得甘肃省张掖市第八届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5.贺颖春、王德成等的《在民族地区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口诀式教学模式的研究》,采用歌诀识记法,减轻学生数学学习负担,提高学生记忆效率,体验研究性学习过程,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编写了《中学生数学小口诀》。(见表3)

表3 肃南一中与校本课程开发相关的科研项目及成果(www.xing528.com)

(二)充分发挥课程专家的引领作用。肃南二中校本课程开发初期,中央民族大学的相关专家恰好在当地进行文化类型的课题研究,并在肃南二中所在地蹲点进行田野调查四个多月。安校长反映,他们长期与这些专家合作,接受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互通相关信息,共享相关资源,专家的科研成果与二中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果合二为一。二中开发的“多元文化乡土教材”成为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重点建设项目,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项目,也成为肃南二中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研发的成果。专家的引领和帮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观念与技术支持。如校本教材内容与范围的确定、整体框架结构的设计等,中央民族大学滕星教授还为《裕固家园》撰写了序。二是信息支持。中央民族大学相关专家与学校教师互通有无,共享调查资料;三是经费支持。二中校本教材的出版得到中央民族大学相关经费的资助,使教材能及时、高质量地出版发行,实现了信息、技术、资源与成果共享。

(三)充分发挥课程领导的组织作用。从二中校本课程的规划到校本教研、教师培训、经费筹措,以及教材结构设计与课程实施、评价等,都是在校长的领导下进行的。一位教师说,“校本课程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外力推动的额外任务,教师每天的工作本来就比较忙,如果没有校长的支持和监督,单纯由教师自主开发校本课程,那是不可能的。正是由于校长的督促、鼓励、参与,外引内联,调动学校各种力量,并提供资金和政策方面的支持,才使得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持续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如果没有校长的领导,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就会流于形式,就有可能中途夭折,就难以产生好的效果,也不可能开发出有一定影响,得以在全县推广和使用的校本课程和教材”。安校长说:“裕固族是一个人口很少的数民族,但几千年来能够生存下来,就是有一个开放豁达的胸怀,能够不断地学习、进取,团结一心,也源于每个人对本民族的热爱之情,当然生存的忧患意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这种使命感使他积极投身到校本课程的开发活动中,也正是他发挥的领导作用,直接促成了二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成果的取得。蔡世宏老师来自外地,到肃南工作后,被热情、善良、友好的裕固族人民所感染,产生了对这里深厚的眷恋之情,积极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活动中,并起到了关键作用。

(四)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校本课程开发只能是根据本地本校资源状况和教师课程开发的能力而进行的探索性活动,不能走模仿照搬的路子,必须要适应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开发主体只能是本校的教师与学生。肃南二中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树立了依靠教师与学生的理念,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课程也主要由本校学生使用,学生是校本课程的受益人,教师是组织者和开发者,许多具体工作由教师完成,许多素材就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创造和收集的。例如,教材中有些风景照片就是学生拍摄的,许多民族文艺、体育活动的画面,例如拉爬牛、拔腰、顶杠子等由学生表演,教师拍照,然后转化为教材的素材,学生既是背景,也是主角。

(五)充分发挥本土资源的支撑作用。“校本课程开发为本土性知识等各种知识进入学校课程,实现知识民主提供了机遇”。[5]这些知识是校本课程的素材和条件。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地质矿产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动植物资源等。[6]该县两所中学的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广泛开发与利用本土资源的过程中进行的。一是以本土资源为素材。校本教材《裕固家园》分为历史篇、地理篇、文学篇、体育篇、美术篇、音乐篇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以本土资源为素材。历史篇介绍裕固族的历史,内容包括:该县的县域概述、社会事业和人民生活、历史沿革与人口分布;族源和族称;裕固族的形成与发展、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和宗教信仰、衣食住行和婚姻家庭、裕固族的民族区域自治等。地理篇介绍的是美丽富饶的家乡——肃南,并逐个介绍了发展中的两镇六乡,分析了家乡的可持续发展。文学篇从草原、生活、歌声、传说几个板块,收录和分析了相关的诗歌散文、音乐与寓言故事等。体育篇概述了裕固族传统体育,介绍了赛马、摔跤、拉爬牛、顶杠子等传统体育项目,分析了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和常见病的防治等。美术篇不仅介绍了裕固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还介绍了裕固族的民间美术和服饰等。音乐篇介绍了裕固族民歌,包括中国民歌、裕固民歌、裕固音乐的保存和发展、裕固族歌曲精选等。二是以本土资源为条件。要收集校本课程的素材需要各种手段,这些手段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条件。肃南二中一位教师说,他们主要是通过网络、查阅文献的方式收集素材,有些则是教师带领学生到牧场、农牧民家庭去收集,例如体育项目的照片就是老师带领学生进行表演,然后拍成照片,再印刷在教材上,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场景非常接近。素材性资源与条件性资源相互印证,共同支撑着校本课程的开发。

(六)充分发挥校本课程开发成果的共享作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两所中学的校本课程开发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了共享:(1)课程与教材共享。一是校际之间的共享。由九年制学校二中编写的部分校本教材成为完全中学一中的教材,二中开发的部分校本课程成为一中的选修课程;二是不同层次学校之间的共享。二中所开发的校本课程不仅成为高中生使用的课程,也成为初中生和小学生使用的课程,所编写的乡土教材在全县各个年级使用,突破了教材只为某个年级或某个层次的学生使用的习惯做法;三是全县共享。二中编写的乡土教材《裕固家园》等图文并茂,生动有趣,成为通俗读物,在全县范围内使用,也成为本地人和外地人了解肃南政治、经济、自然生态和风土人情等的重要资料。(2)信息与资源共享。两所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主要选择了具有地方特点的自然生态资源、社会文化资源、动植物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等资源形态,这些资源不仅成为一个学校校本课程的重要素材,也成为其他学校选修课程的重要素材。(3)技术与方法共享。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一中和二中与在当地进行科学研究的专家进行合作,专家带来的技术与方法也成为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技术与方法。(4)成果共享。校本课程开发不仅仅是编写了教材,更重要的是产生了综合效益,带动了课题研究,校本课程开发成为科研课题的研究内容,课题成果转化成为校本教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