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辗转多地,重庆母城侨界历史

辗转多地,重庆母城侨界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7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离开西南运输处后,我父亲到缅甸腊戍找工作,进入英国的实汀洋行,在昆明至腊戍之间跑运输,认识了马来亚华侨司机林水根。抗战爆发后,公谊救护队向中国提供救护车、外科手术设备以及相关人员。1944年11月,我父亲离开公谊救护队,为仰光华侨陈其仁修理卡车,修好后送往昆明售卖,从中收取佣金。抗战胜利后,在沾益再次加入公谊救护队当司机。

离开西南运输处后,我父亲到缅甸腊戍找工作,进入英国的实汀洋行,在昆明至腊戍之间跑运输,认识了马来亚华侨司机林水根。

1941年,经林水根介绍,我父亲进入中南橡胶厂运输处当司机兼修理工,每月工资120元缅币,继续往返于昆明与腊戍之间,有时候也跑贵阳。

我父亲和母亲就是在贵州黔西认识的,大概是1941年。我母亲是从江西逃难到贵州的。他们在1941年结婚,那时候,南侨机工在南洋有家庭,但在国内又结婚的人也不少。

邱武杰(三排右四)与雪兰莪华侨第二次机工归国服务团的集体合影

邱武杰荣获的抗战捐款证章、华侨互助会证章、新加坡华人机器工会证章、南侨机工复员纪念章

1942年,缅甸沦陷,滇缅公路中断。当年五六月间,中南橡胶厂的汽车全部撤到贵阳,我父亲这段时间就在贵阳和重庆之间运输物资。

1943年初,由于橡胶厂运输工作较少,我父亲向经理请了3个月假到广东曲江倒卖翻新轮胎和毛线,因回厂时间超过假期,引起经理不满,就离开了橡胶厂。(www.xing528.com)

1944年初,经华侨黄金保介绍,父亲在贵阳加入“公谊救护队”(整理者注:公谊救护队是一支特殊的国际志愿者队伍,1914年成立于英国,由反战反暴力者自愿组成。抗战爆发后,公谊救护队向中国提供救护车、外科手术设备以及相关人员。据统计,从1942年到1946年,中国八成以上的外来医疗物资配给工作都是由公谊救护队承担)当司机,往返于贵阳—昆明、贵阳—重庆之间,继续为抗战做贡献。

从贵阳到重庆会经过著名的“二十四道拐”,有时候会遇上日机轰炸。有一次,我父亲驾车经过“二十四道拐”时遇上日机轰炸,路窄和其他车辆争道,又加上疲劳驾驶,车翻下路沿,滚了两圈滚到下层路面才止住,所幸我父亲抓紧了方向盘,才逃过一劫。

1944年11月,我父亲离开公谊救护队,为仰光华侨陈其仁修理卡车,修好后送往昆明售卖,从中收取佣金。因在昆明找不到工作,他又到曲靖沾益摆摊卖小吃。抗战胜利后,在沾益再次加入公谊救护队当司机。

1946年,我父亲带着家人来到重庆,在南岸海棠溪和人合伙开了一个汽车翻胎、补胎店。

1947年初,我父亲在重庆由国际救济总署遣返回南洋,由贵阳到柳州经广州到香港,再坐船到新加坡回吉隆坡。在吉隆坡住了4个月之后,1947年七八月间,想到祖国受战争创伤,民族工业落后,需要有技术的人,再加上放心不下重庆的妻儿,他又回了重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