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工作一年多后,恰好一机部四局委派一个捷克斯洛伐克专家到重庆李家沱的水轮机厂协助筹建水轮机实验室,我也想跟着来看看。
重庆水轮机厂前身是1895年创建于湖北汉阳的“恒顺机器厂”,抗战时迁到重庆。1952年,私营的恒顺机器厂、洪发利机器厂、协昌机器厂合并为西南206厂,隶属西南工业部,1953年改为重庆柴油机厂,归第一机械工业部领导。1957年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正式把它命名为“重庆水轮机厂”。
中国第一台水轮机由重庆水轮机厂制造(重庆水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供图)
公司出口意大利冲击式水轮机发电机组(重庆水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供图)
在工作接触中,我发现这位捷克专家人不错,在水轮机技术上也过硬。他在重庆待了几个月,在水轮机实验室建得差不多的时候就走了,但我决定留在重庆水轮机厂的水轮机实验室工作。因为我小时候曾经在重庆生活过,对环境比较熟悉。更重要的是,在这里我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新中国的建设,这是我内心一直以来的强烈愿望。当时经过认真考虑,我决心留在重庆,家人也都支持这个决定。直到1962年,我的组织关系才从一机部转到重庆。
水轮机厂主要是搞生产的,而我们实验室属于刚成立的科研部门。创建之初,经费不足,其他条件也相对较差,工作进展也比较缓慢。当时中国的水轮机技术学习苏联,实验数据与资料多半来自苏联,一套产品做下来,可能要好几年时间。但当时人年轻,干劲足,每天都是早出晚归,我们根据水力资源和电站实际情况设计产品,尽管费时费力,但产品做出来之后很有成就感。(www.xing528.com)
吴晓光夫人
我夫人也在水轮机厂设计科做产品设计。我一直在实验室做科研,一直干到“文化大革命”爆发。20世纪70年代,实验室停摆,我们双双被下放到车间参加劳动。在车间,我主要做钳工,夫人做车工。“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夫人回到设计科,我也到设计科。当时在设计上仍要参考苏联资料,也从行业龙头企业,如哈尔滨电机厂、德阳东方电机厂获得一些资料,主要为云贵川地区的一些中小水电站提供水轮机的设计和生产。
我后来担任了工厂的总工程师。工作期间,我成为厂里唯一一名获得国务院津贴的高级工程师,管理全厂的技术工作。1991年退休后,我被厂里留用,负责技术指导。2004年又被返聘,直到2017年才彻底退休。
我妹妹回国后,30多岁就因病去世。弟弟吴晓农回国后,长期从事版权研究与立法工作。他日语好,也从事一些翻译工作。
公司对吴晓光的事迹报道(重庆水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供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