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庆母城侨界历史:海外家庭团聚与贡献

重庆母城侨界历史:海外家庭团聚与贡献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度失去了联系,恢复联系时,他已经因肝癌去世了,他的孩子都姓郑,现在没联系了。1947年,吴晓光的父亲作为中国驻盟军总部中国赔偿归还代表团经济组组长赴日工作。不久,15岁的吴晓光赴日与亲人团聚,随后侨居日本,大学就读于日本千叶大学机械专业。1955年,23岁的吴晓光回到新中国,将他在海外所学献给新中国建设事业。从此,他定居重庆,一生致力于西部水电事业,并积极参与了重庆市归国华侨联合会的建立。

重庆母城侨界历史:海外家庭团聚与贡献

我的大哥回国后,在北京考上了技校,毕业后当了技术工人,后来又当技术人员,待遇都很好。大哥1974年在北京生病去世。

二姐在沈阳当老师,1952年,我们全家回国后都投靠她。

二哥原来在朝鲜平壤工作,后来去了汉城,在汉城成家。一度失去了联系,恢复联系时,他已经因肝癌去世了,他的孩子都姓郑,现在没联系了。

三哥在北京化工学院工作。

三姐在大连读医学院,后来做医生,2015年去世。三姐夫参加过抗美援朝

妹妹在北京生活

徐玉崑(后排右二)与北京交大铁道车辆1960级3班同学毕业50周年合影(www.xing528.com)

我们这一大家不少人生活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南非、加拿大、美国等地。几十年时间,一大家子人,分散在世界各地,曾经失联了几十年,直到1988年才恢复联系。

从1888年到1952年,我们家几代人,在朝鲜生活了半个多世纪。在朝鲜也主要是跟华人打交道,没怎么跟当地人接触。我哥哥姐姐会说朝鲜话,我只会几句,但现在都忘了。我的表姊妹们,会一点朝鲜语,现在在国内,过得都还不错。

吴晓光先生

吴晓光的父亲吴半农和叔父吴组缃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知名人士。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为了躲避战乱,年幼的吴晓光随父亲内迁重庆,在“大轰炸”中的重庆度过了青少年时期。

1947年,吴晓光的父亲作为中国驻盟军总部中国赔偿归还代表团经济组组长赴日工作。不久,15岁的吴晓光赴日与亲人团聚,随后侨居日本大学就读于日本千叶大学机械专业。1955年,23岁的吴晓光回到新中国,将他在海外所学献给新中国建设事业。

因工作所需,他毅然离开北京,来到重庆水轮机厂。从此,他定居重庆,一生致力于西部水电事业,并积极参与了重庆市归国华侨联合会的建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