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作热情高涨,创新成果显著

工作热情高涨,创新成果显著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本应1965年毕业,但因病休学一年,又赶上大学生集体提前半年毕业,所以1965年下半年就参加工作了,分配到成都第二设计院实习,主要是在昆明现场搞设计,从事车辆段非标设备设计。原来一个工人几天检修一个滚珠轴承,有了“滚珠轴承冲洗机”之后,一个星期可以检修几百台滚珠轴承,这就大大提高了效率。很多原本靠手工操作的工序,都被这个机器代替了,安全性也大大提高。这个技术革新当时反响很好,还在上清寺参加了重庆市工业展览。

工作热情高涨,创新成果显著

我本应1965年毕业,但因病休学一年,又赶上大学生集体提前半年毕业,所以1965年下半年就参加工作了,分配到成都第二设计院实习,主要是在昆明现场搞设计,从事车辆段非标设备设计。随后北京高校搞革命,我随大流返回北京,1966年重新分配到成都铁路局。因我妻子在重庆铁路分局工作,1968年我也调到了重庆铁路分局九龙坡车辆段。

九龙坡车辆段主要是负责客车检修,简单来说,除了火车头检修归机务段负责,其他整列客车的检修都归我们单位负责。单位内部分工较细,分为车厢、底架、走行几个大的板块。其中,车厢检修分为供水、供电、供暖等系统,走行检修分为转向架、制动、轮对、减震等系统,总之,分了四十多个班组。每个班组内部又分为设计师、漆工、木工、电工等。我呢,一是科班出身,专业功底扎实,二是在成都第二设计院实习期间有设计经验,所以我主要负责设计。

我设计许多非标设备,如“重庆南车辆段检修车间修车流水作业线的布局”,“滚珠轴承电气铆钉机”,“自动乙炔发生器”,“车辆电机实验台”,“滚珠轴承冲洗机”等,这些设计都制造并投入使用了。

一个滚珠轴承,在20世纪70年代大概值四五百元,常常因为一个铆钉坏了就得报废整个机器,很浪费。它的检修,也非常困难,裹着油,很脏,很沉,还不安全,基本上只有男同志才有力气做这个工作。我喜欢搞技术革新,到了这个班组之后,我们设计制造了“滚珠轴承冲洗机”。这个机器操作非常简单,工人只需要把轴承安上去,它就对这个轴承进行检修、换油,基本实现了半自动化。原来一个工人几天检修一个滚珠轴承,有了“滚珠轴承冲洗机”之后,一个星期可以检修几百台滚珠轴承,这就大大提高了效率。原来得报废的轴承现在也可以修复了,节约了国家资源。很多原本靠手工操作的工序,都被这个机器代替了,安全性也大大提高。这个技术革新当时反响很好,还在上清寺参加了重庆市工业展览。

乙炔是烧电焊必须用到的燃料,以前每个焊工都得带一个乙炔罐子,笨重,也不安全。我设计制造了自动控制乙炔发生器,再铺设管道,整个九龙坡段共用这一个机器,既便捷又安全。(www.xing528.com)

我还是整个重庆西地区各单位筹建工程的技术总负责人,包括十吨吊车安装、车辆段电管水路安装等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这些技术现在来看都落后了,被淘汰了,但是在当时很先进,不仅提高了效率,节约了资源,也给我个人、给我们单位带来了很多荣誉。那时候,对个人贡献一般不会大力褒扬,但是那时候的“爱车活动——全国安全维修检查”,铁道局会点名“徐玉崑”参加。我们单位也是整个西南片区客车检修的代表性单位。

除了技术工作,我还担任了一些社会工作,曾担任成都铁路局侨联委员、重庆铁路分局侨联副主席、重庆科学技术协会组长部主任、宣传部主任兼咨询部主任,以及两届重庆市市中区人大代表

“文化大革命”中,我和妻子都受到了一些冲击。我记得非常清楚,1977年8月2号,我从工人岗位调回技术岗。1990年,我被调到重庆铁路分局,干了十年,2000年,我60岁退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