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起义人员,人民政府开了证明,我们留在了广州。
1950年在广州,我们面临几种选择:作为船员,可以加入海军,也可以报考其他学校或单位。我们几个熟悉的同伴,有的就考上了公安系统,据说是从事来往轮船检查。我对机械感兴趣,本想考铁道部门,但恰逢刚成立的邮电部广州电讯技术学校在招生,电话是新行业,我抱着试试的心态,没想到考取了有线通讯专业,正式进入通讯行业。
广州电讯技术学校是国家较早成立的一所专门的通讯学校。在学校成立50周年校庆活动时,领导才将信息解密,原来我们学校的成立与当时“解放台湾”的政治任务有着密切的关系。
正是因为肩负了政治使命,所以学校对教育抓得很紧,课程大量参照苏联模式,任课老师有的来自清华大学,有的来自中山大学和其他学校部门。
民国时期的重庆电报收发工作现场(中国电信重庆公司供图)
民国时期重庆使用的传真机(中国电信重庆公司供图)
1952年,我们第一届学生毕业,分别分配到广州、武汉、北京、西安、重庆等大中城市。我和几位同学被分配到重庆电信局。
我在广州上火车,沿粤汉铁路往北到武汉,再换轮船到重庆。老实说,重庆给我的第一印象并不好。除了打铜街有一点洋房,其他街道大都很破旧。(www.xing528.com)
1952年,重庆大约只有7000门电话,其中3500门是自动电话。所谓自动电话,就是能直接拨号的电话。当时重庆的座机是5位数,“3”“4”打头。其中1500门自动电话使用的是德国西门子自动交换机。据说这台自动交换机还是抗战时期从南京运来的老设备,运输途中曾被炸沉,从水里打捞起来,修好了,继续使用。
人工电话使用的是共电交换机或磁石交换机。这是老式交换机,现在我们在电视上看到,比如手摇式,或者需要接线员中转的电话,就是使用的老式交换设备。
当时重庆电信四分局位于道门口的一个山洞里,是陪都时期遗留下来的。在纯阳洞又开设了三分局,使用的仍然是英国的老设备“史端桥”。随着五一路、上清寺、沙坪坝等分局的陆续设立,区县才有了自动电话。
20世纪50年代初期,重庆不仅缺设备,也缺技术人员。因为没有专门的院校(整理者注:重庆邮电学院成立于1959年),重庆大学只有电机系,所以政府很重视我们,我刚参加工作转正、评级,工资已达60多元,这个待遇在当年已很不错。
1954年,邮电部确定重庆西南区长途电话网中心地位(中国电信重庆公司供图)
1956年,我在重庆已经工作4年,机房维护、设备安装已经驾轻就熟,甚至已经能够参加设计电话局。记得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才稀缺,邮电部对专业技术人才都实行调配。这一年,邮电部一纸调令将我调到北京506厂,从事一批德国西门子库存设备的维修,这批交换机是调给成都使用的,从此成都有了自动电话。北京的工作结束后,1957年底,组织又安排我去支援四川项目。按我的想法,四川项目结束之后就回北京或广州,但路过重庆时,重庆电信局将我留下,一个月后经上级批准,从此我就再也没有离开过重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