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在广东东莞。听祖母说,祖父当年是作为“猪仔”(整理者注:“猪仔”一般是指契约华工。该制度产生于17世纪,是西方殖民者入侵东南亚、拉美地区后,对中国劳动力的残酷掠夺,是西方列强侵华史的重要见证。19世纪中期,英国殖民者扩大开发马来半岛资源,为获取廉价劳动力,指使华人出面,开设“猪仔”馆,以酷刑迫使华工承认自愿签立偿债契约,沦为债奴)被卖到南洋。后来祖母带着父亲和母亲去马来亚寻亲,一家人最后在南洋留下了。
在马来亚,父亲先是当矿工,后来一个亲戚在当地拥有了一座锡矿,他就去帮忙打理。在当地华侨中,父亲一直拥有很高声望,这主要得力于他肯照顾华人。比如家乡人到马来亚,他都热心介绍工作。无论谁家亲戚到马来亚探亲,他都要去迎接。
我1935年出生于吡叻州(整理者注:今马来西亚霹雳州)埔地。从小在家说客家话,在当地华侨学校则说汉语。我们称汉语为国语。一年级第一堂课学的第一个字我至今记得:“手”——手一拍,球一跳。二年级第一课我现在也会背:“学校门口国旗飘飘,校旗飘飘。今天开学了,我背了书包进学校。看见先生我一鞠躬,说道:‘多日不见了,先生你好!’”自然常识课则是讲祖国的温带气候——夏季热冬季冷,春秋不冷不热,不像马来亚处于热带地区终年都热。(www.xing528.com)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军队占领马来亚(整理者注:1941年12月至1942年1月,日军在马来半岛击溃英国军队、英属印度军、澳大利亚军及马来属邦军,史称“马来战役”)。当时年轻人都跑了,日军抓到父亲,把他绑去“晒太阳”。马来亚夏天的太阳热得不得了,这其实是一种折磨华人的酷刑,父亲被放回来后不久就生病去世了。(整理者注:抗战期间,华侨不仅捐献了数目巨大的资金,并在当地积极抵抗日军入侵。日军为尽快占领东南亚,以获取东南亚各国丰富的战争物资,因此对华人进行了大屠杀)
当时在马来半岛,华侨抗日游击队到处都是。据我所知,我家前后邻居都是游击队员,我的一个堂兄也参加了抗日游击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