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60年,尤其是近十几年天津史研究的状况,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空间研究上有一定进展,这里涵盖外向型和内向性两个指向。外向型是指天津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如天津与国际、华北、环渤海的关系,目前主要是从经济、交通、城市管理、教育等角度进行研究。内向性是指天津城市本身的发展和转型,如租界和社会变革带来的城市空间的演变、多元化文化空间的形成与发展、公共交通与城市空间等,深入探讨了空间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二)社会团体的转型与演变。这里有商会研究的延伸,也有从商会和商人的网络、行业公会等角度的拓展,从国家与社团、企业、商民关系的探讨,将社团研究置于社会调控的层面颇具新意。
(三)城市社会层面的研究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如群体运动与爱国情绪的产生、慈善救济的近代转型、近代公共设施对市民生活和观念的影响、卫生和防疫制度设施、女性就业和婚姻观念、贫民乞丐等城市边缘阶层的生活、娼业结构与改造、犯罪团伙等,反映了研究的深入与细化。更主要的是上述研究并非仅仅是史料的搜集和史实的描述,而是在国家与社会、公共领域和意识、城乡生活与观念比较等大的前提下,通过个案研究来探索具有共性的基本问题,不仅有助于推动天津史的研究,而且对了解中国社会,尤其是沿海通商口岸城市的近代性有一定的意义。
(四)城市经济的研究有一定突破。改革开放以后,关于天津经济,尤其是近代企业、金融、商业等方面的研究起步最早,成果最多。随着研究的深入,近期的关注点已经从行业史、企业史和对外贸易等方面,开始结合历史地理学、发展经济学等理论方法向更为广阔的领域发展,如漕运和盐业对天津发展的促进,从天津与腹地的物流、资金流和交通变革等来研究经济中心的形成,天津与腹地的关系、经济重心的转移、灾荒与贸易关系、津沪之间的埠际转运变迁等,由此可以更为准确科学地了解一个区域和城市,为当前不同区域和城市的定位与发展战略提供借鉴。
(五)城市殖民性的研究有所拓展。以往有关外国侵略的研究多停留在教案、义和团、爱国运动、日本入侵等层面,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随着现代化、城市化的发展,在一些问题上开始有所反思和深入,也开辟一些原来难以涉足问题的研究。如从西方文明和现代化的角度研究洋务运动、清末新政、北洋实业,以及民众启蒙、文化进步和生活方式的变化;通过搜集整理档案资料和编译外国侨民回忆录等,论述租界设立对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研究天津的外国侨民等。在揭露西方列强侵略行径的基础上,分析了西方文明在空间布局、城市管理、经济发展、社会调控、文化娱乐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响,便于全面完整地研究城市的殖民性。另外,在天津的文化、民俗、宗教等问题的研究上,也有一定的斩获。
比照上海等城市的研究,天津史研究中仍然有着诸多方面的不足,简要归纳如下。(www.xing528.com)
(一)对开埠以前天津的状况缺乏系统深入研究。在天津成陆和聚落方面的研究有一些文章,但不系统,尤其是对支撑天津早期发展的盐业、漕运和手工业的研究仅仅是刚刚起步,且缺乏专业研究人员系统深入的研究,也还没有从社会、文化等更为宽泛的视野进行总结。
(二)许多研究领域尚未开发。这些有待开发的领域,有始终没有涉足的财政、阶层、生活方式等,即便是较为盛行的城市经济研究中也缺乏对企业、手工业、农业的研究,对天津文化特征的总结和历史人物的研究也多为表象的阐述和说教,缺乏深度和权威性,如天津文化的来源与特色。
(三)运用比较研究和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开展综合性研究,还有一定的差距。有些成果仅仅从天津自身的发展入手就事论事,在研究视野上没有站在现代化进程和全球、全国或者北方的高度,也欠缺专业理论的支撑,使得其影响力受到限制。
(四)挖掘、整理和出版基础性档案资料的步伐较慢,且鲜有系统性和计划性。当然,由于天津三次沦陷、省会的迁移等原因,使得在历史档案保存上留下很多缺憾。但是,研究者缺乏挖掘档案的毅力,难以潜心系统地挖掘档案资料,一些博士论文中也少见系统的利用原始档案。对于大量的外文档案资料和杂志,也没有很好挖掘和充分利用。这样,使得一些事件和人物的研究缺乏系统的资料支撑。
以上不足,使得有些研究成果的效果受到一定的局限,难以提升到对城市现代化进程和对全国、区域影响的高度;即便是对天津史本身也难以形成完整系统且有一定权威性的影响力。如对天津城市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归纳,天津商业和文化诸多方面特点的深入研究与概括,天津生活娱乐方式的转变与特点,天津历史文化特征的抽象性概括等,皆感到有些立论缺乏系统和严谨,科学性不足,难以科学地解读天津城市的性格,与天津的发展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形势,与民众的需求有相当的差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