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语言学研究的思考成果:流动的客家族群认同与民族认同

基于语言学研究的思考成果:流动的客家族群认同与民族认同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语言学研究成果所显示的“蛛丝马迹”,在下述两个史实中似乎可以得到印证:其一,被认为是早期客家话代表的汀州话是汀江流域地区的通用方言,它形成于唐末至南宋时期;其二,唐宋时期,尤其是宋代,汀江流域及其周围地区是官营或半官营矿场集中的矿区。

基于语言学研究的思考成果:流动的客家族群认同与民族认同

首先,汉语与侗台语之间存在亲属或同盟关系,两者曾经有过深刻接触,汉语词汇中的金属名词在词源上主要与侗台语相关,这至少提示了两点:第一,在研究汉族形成及发展的过程中,矿业因素恐不能忽略;第二,历史上也许曾有大量以侗台语系语言为母语的人们因与矿业结缘而参与到汉族形成过程中,与其他族群融合而成汉族。

其次,客家话的最基本且最具特色的常用词汇都来源于苗瑶语和侗台语,而在音韵上则与晚唐五代至宋初这一时期的中原方言极为相近,把语言学界关于客家话的这一研究发现与上述关于汉语金属名词词源的研究发现结合起来,似可以得到一种指向:客家及客家话的形成或与我国古代、尤其是唐宋时期的矿业有某种关联。一般认为,侗台语系的发源地在浙江、福建、广西、广东一带。历史上,在这片土地上曾居住着数目繁多的人群共同体,他们被称为“峒民”或“苗人”。至唐代中期,汀江流域及其周围地区还是尚未开化之地,这一带的居民被统称为“峒民”或“峒寇”。据此似乎可以推测:唐宋时期,在汀江流域一带,有大量的“峒民”成为和外来移民一起官营及半官营矿冶业生产的主力军,其中的一部分后来彼此融合为一个新的族群——客家。

再次,前已叙述,与客家方言近似度极高的赣方言的形成背景中有千百年的矿业史。(www.xing528.com)

语言学研究成果所显示的“蛛丝马迹”,在下述两个史实中似乎可以得到印证:其一,被认为是早期客家话代表的汀州话是汀江流域地区的通用方言,它形成于唐末至南宋时期;其二,唐宋时期,尤其是宋代,汀江流域及其周围地区是官营或半官营矿场集中的矿区。这种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双重契合,难道仅是纯出偶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