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言学研究成果:客家话与古代矿业的关联与汉语词汇的渊源

语言学研究成果:客家话与古代矿业的关联与汉语词汇的渊源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下述语言学研究成果中,可以“读到”客家话与古代矿业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关联。(一)汉语词汇金属名词与侗台语的渊源关系在客家方言研究史上,客家话究竟是一种汉语方言,还是一种少数民族语言,这个问题曾长期争论不休。〔5〕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的关系,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语言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语言学研究成果:客家话与古代矿业的关联与汉语词汇的渊源

在下述语言学研究成果中,可以“读到”客家话与古代矿业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关联。

(一)汉语词汇金属名词与侗台语的渊源关系

在客家方言研究史上,客家话究竟是一种汉语方言,还是一种少数民族语言,这个问题曾长期争论不休。清代中期,徐旭曾在惠州丰湖书院执教时,针对东莞一带发生的当地居民与客家移民之间的激烈争斗,以及客家被斥为“蛮夷”的情况,指出,客家先祖为中原衣冠旧族,客家话虽与内地各省语言多少有些相异,但其读书音与正音极为相近,无论去内地何处,客家话都能相通。以后,很多客家人先后著文反驳或抗议“客家蛮夷论”,论证客家话是唐宋时期的中原官话,并以此为依据,指出客家是中原士族的后裔。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罗香林的《客家研究导论》正是对这种客家论的体系化。其实,这里有两个彼此相关的问题:一是客家是否是汉族;二是客家方言究竟是一种汉语方言,还是一种非汉族的民族语言。20世纪50年代,国家在民族识别的基础上正式认定客家是汉族的一部分,关于客家方言究竟是一种汉语方言抑或一种少数民族语言的争论也随之尘埃落定。因梦在1958年发表的《为什么把客家话当作少数民族语言》〔3〕和李新魁在1962年发表的《客家话的争论》〔4〕,标志着这场漫长论战的终结。〔5〕

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的关系,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语言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20世纪90年代中期,陈其光提出关于汉语源流的设想:汉族的前身夏族是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由羌、夷、蛮诸族中的一部分人经过漫长的融合过程而形成的;汉语的前身雅言是由羌、夷、蛮等语言的不同成分聚合而成的。〔6〕陈氏研究发现,在汉语前身的雅言中,“语法方面东夷、苗蛮格式占优势,西羌格式也有所保存;词汇方面西羌成分占优势,但东夷、苗蛮成分也不少。”他对甲金文中的40个本词的词源进行了考证,结果是:数词和动词主要与藏缅语有关;人体器官词和形容词主要与苗瑶语有关;金属词和家畜词主要与侗台语有关。在此基础上,陈氏提出关于汉语源流的设想:汉族的前身夏族是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由羌、夷、蛮诸族中的一部分人经过漫长的融合过程而形成的;汉语的前身雅言是由羌、夷、蛮等语言的不同成分聚合而成的。〔7〕

侗台语族,也称为壮侗语族。20世纪90年代初期,邢公畹曾经运用深层对应研究法,揭示了汉语与侗台语之间的发生学关系,即亲属关系〔8〕而陈保亚则否认汉语与侗台语之间有亲属关系,他认为汉语与侗台语之间确实发生过深刻接触,并在那基础上形成一种同盟关系。〔9〕

对本研究来说,特别感兴趣的是那些积淀在汉语里的金属名词与侗台语的关系。陈氏的研究让人得以有科学依据地“遐想”:曾几何时,在作为华夏族源流之一的一部分操侗台语的人们中,也许有相当数量是从事矿业的,他们或许正是因为矿业的关系而参与到民族大融合之中。事实上,20世纪末以来,百越曾对我国青铜文化做出过杰出贡献,在考古学界已逐渐成为一种共识。〔10〕

(二)客家话常用词汇多与苗瑶语和壮侗语有渊源关系(www.xing528.com)

客家话与华南地区少数民族语言的关系,是客家话研究领域的另一重要课题,邓晓华将各地客家话中共通的与身体、动物植物等有关的68个口语词汇与苗瑶语和壮侗语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在音义形式上,与苗瑶语相近的有三分之二,与壮侗语相近的有一半。〔11〕基于这一发现,邓氏指出,客家话在音韵上与晚唐五代至宋初这一时期的中原方言极为相近,但在词汇方面,则与苗瑶语和壮侗语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其最基本的且最富有特色的常用词汇都来源于苗瑶语和壮侗语。〔12〕

(三)客家话与赣语近似度高

在汉语方言中,客家话与赣语的类似程度非常高。在汉语方言学界,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主流观点主张把客家话和赣语作为同一种汉语方言,并名之为“客赣方言”;直到1987年,才正式公开认定客家话是一种独立的汉语方言。〔13〕

关于两种方言何以如此相似,在客家研究领域,大多从客家先民移民史来加以解释。王东的观点较有代表性,他指出:“由安史之乱所产生的‘再生形态的客家先民’,其主要迁入地就是江西”,“最能证明这一点的还是方言,众所周知,今天的客家方言,与汉语的其他方言中最为接近的就是赣方言。这说明客家先民与赣人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是不分彼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使两者最后分开的,是在唐末。从那时候开始,客家先民纷纷嵌入大本营地区,而赣人却继续留在江西中部以北,两者语言的联系,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被基本隔断,开始朝着独立的方言系统发展。”〔14〕

然试着换一视角,以“矿业”为关键词,来寻找两种方言相似到可以被作为同一种方言——“客赣方言”的原因。据地下考古发现,鄂东南和赣西北、赣北地区,“是连成一片的古代重要产铜中心”,“这一广阔地带古铜矿的开采,远自西周初期即已开始,直到春秋战国,至近及西汉前期,前后历经千余年。并且,从西周晚期开始,即已开始竖炉炼铜。这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炼铜竖炉”,“在我国冶金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15〕这么广阔的矿区范围,这么漫长的矿业历史,存在于赣方言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中。这千百年间,不能排除有相当多的人从汀江流域地区来到这广阔的矿区;待汀江流域矿业兴起之后,这里可能有更多的人去到汀江流域的各个矿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